第885章 咱就是开披萨店的
    真的,假若是老施那种税局领导,哪怕他们接到过厚厚的技术文本,亲手批覆了光纤到局,建立起宽带环境下的电子税务工程,他应该也没看过光纤是怎么捣鼓的。
    恰恰就得是最基层保安,看了无数次小技工过来扯光纤、接光纤、修光纤的活儿,甚至会帮著小工们看那个熔光纤的小机器,看线路连通,看布线。
    而且还是从最早的电话线、同轴电缆到光纤入户挨个儿看过来,从只有单位接了光纤宽带,到后来家家户户都接光猫。
    熟得不行!
    “好吧,我们同意搬到沙田去,您能给我们什么支持?”
    让卫东要拼命压著自己澎湃的情绪,心头知道这回网到一条大鱼!
    光纤宽带,加上386电脑就能提前在全国布局网络!
    別的让卫东不知道,起码税务联网工程,银行联网工程,能直接把这个国家的財政体系拉到最先进阶段。
    而从他的认知看起来,国內整个状况稳定向上,就是从九十年代中后期的税务联网工程开始以后。
    肯定意义很大。
    杜洪义都跟会议室其他人稍微嗡了下,尤其是电视台高层主管们。
    之前的確说了大概率会搬,然后儘可能讲条件的拿地才能修集资房给大家,现在还没交手就直接交出底牌,这不符合谈判技巧啊。
    可这会儿的让卫东能不哈哈哈的抱著对方说好,就已经算是很有城府了。
    而且他真正面对大佬级的谈判,基本都是用这招坦诚到极致的阳谋招。
    因为在大佬级別的交流中,一切小招都心知肚明,只有坦诚才有最大的杀伤力。
    狄坤果然也更习惯这种交流:“我可以付出一切!你要什么,只要我能给的全都给,只要你能把电视台搬迁到中文大学周边、甚至內部都行。”
    全场这下彻彻底底的轰然!
    就坦诚互轰对吧。
    双方都直接掀底牌比大小吗。
    让卫东也满意的笑起来:“嗯,只要能搬到沙田,我会出资搭建从电视台到hk电台的光纤线路,真正体现出哪怕有地理距离也不会影响到的网际网路威力。”
    狄坤的整个人都仿佛燃烧起来:“你知道怎么把光纤用在电视產业上吗?”
    让卫东其实是不懂的:“以前肯定有顾虑,当我们把这么大的电视台搬迁到十几公里外,之前只要把录像带送到电台播出就行,隔壁审批跑个文件也很简单,物理上的距离怎么办,有了光纤就能把无纸化办公联繫起来……”
    最后这句是没错的。
    但整个电视台的所有人都在竭尽全力想听懂,无纸化是什么意思,录像带怎么用什么光送?
    完全摸不著头脑啊。
    这位后来获得炸药物理学奖的科学家,瞬间被这个描绘的前景吸引进去:“录像带是磁电信號转数位讯號吗,你那边的研究已经进展到这个地步了?无纸化办公,哈哈哈,这个形容很美妙,我很期待,对,这就是光纤投入应用后最显而易见的商业场景,果然是能够推动苹果电脑商业应用的高手,我代表中文大学欢迎你的参与!”
    他是个科学家。
    就像今年六月前,音效卡都还是个有人在研究,有人在琢磨,没有推出市场化的新鲜玩意儿。
    研究室完成的东西到上市,再到市场上能被接受畅销,最后占据市场主流成为標准,这有可能是几十年的巨大鸿沟!
    总体来说旗就是前沿研发还行,但出了实验室落地就比较差。
    东瀛几乎所有电子產品,都来自於从旗淘到的原始技术,然后很精妙的捏把出来落地。
    譬如这个光纤,让卫东真不懂录像带要能在网络上传输,还得有个磁转电的过程,这在八十年代中后期是个巨大难点。
    他只知道后来一台手机都能疯狂无线传输视频。
    但他给狄坤描绘了个科学家梦寐以求的场景,无纸化办公。
    光纤之父能手搓光纤,对玻璃纤维疲劳强度进行研究。
    对纤维的构造、纤维的强度和耐久性、纤维连接器等多个领域都作了大量的研究。
    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信號在无须放大的条件下,以每秒亿兆位元传送至距离以万米为单位的成功关键!
    经歷过后来特高压变电技术的网友就大概能听懂。
    普通电缆里面,哪怕是数据线也要有点电压才能让电流传输。
    譬如这会儿的有线电话座机里,电话线都带点电压才能推动传输,让卫东的保安同事就拿电话线接过灯泡来做“免费长明灯”。
    董雪晴也给姐夫科普过,电话局每年因为这流失的电费都不少。
    光纤不用,只要纤维构造不让光损耗,这玩意儿无须放大就能传输,意义可想而知。
    但科学家给商人、政治家、官员描绘这种东西的用途就卡壳了。
    嗯,传过去又怎么呢?
    狄坤又不是研究计算机应用的,他已经如倚天剑般研究到最尖端的光纤传输这个精细分工的部分。
    其他关他屁事。
    偏偏这个年代没有那么大的光电信號传输量,占用带宽最大的音视频数字文件还没大行其道,其他都是小文件传递,他这个研究有点超前了。
    结果让卫东给他描绘出来:“对,只需要在hk电台和亚洲电视台布局好电脑,我们所有的文件报送,审核交流,全都可以通过光纤传输,包括彩色图像画面,如果这时候传输视频还有点难度,那就先搁置视频,我想这一点就足够hk中文大学站在学术应用的最前沿了吧。”
    他居然没听出来狄坤说中文大学欢迎他是什么意思,还在得意洋洋的描绘无纸化办公。
    反而是最近跟著广播处长,经常出席这类文化场合的小秘书听出来,连忙转头给老板娘耳语。
    秦羽燁那双眸子亮得跟掉进粮仓的母老鼠一样!
    狄坤却无比喜欢让卫东这种拋开世俗杂念的专注。
    反而觉得自己俗了,开心得直接伸手:“对!这就是全世界第一条投入实际应用的商业光纤吗!”
    让卫东吃惊握住:“还没有这样实际投入应用的光纤吗?”
    然后又秒懂:“哈哈哈,是的是的,只要多加几个定语,这就肯定是第一条……”
    整个办公室的电视台职员们,已经很熟悉老板这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风格,连忙在郑志伟的带领下使劲鼓掌。
    如果说之前还有点担心,怕老板是暴发户,仗著钱多收购了电视台后面瞎几把折腾,哪怕现在看到了点热度也不能保证未来获胜。
    毕竟在hk,只要是做电视行业,就会被tvb压得心头沉甸甸喘不过气。
    现在居然开始相信自家未来能贏了。
    这特么可是hk中文大学校长亲自登门邀请,都完全没有被压住气场的侃侃而谈。
    看看这位科技大佬的反应就知道自家老板说得中咧!
    所以狄坤畅快无比的哈哈大笑:“钱我就不提供了,但我可以保证协助中文大学周围的地块选择划拨,当然我最希望的是可以马上展开合作,所以我们在新的电视台建设期间,中文大学可以免费提供刚刚完成的自然地理研究中心楼给亚洲电视作为先期办公场所,实在是我对网际网路世界的探索急切到难以等待!”
    所有人这下算是明白,是中文大学那边,是这位学术大佬在对自家电视台求贤若渴了!
    hk的几所顶级高校很有钱的,十亿级別的每年运营资金。
    全港仅有诺贝尔奖得主、图灵奖得主的中大,不算划拨的一百多公顷地块价值,光其上的建筑和设施资產都在几十亿港幣。
    这就是hk高校教育方面的脸面。
    现在居然对家电视台如此不惜代价的爭取。
    为什么?
    让卫东其实也不是很懂,马上就问:“没问题,我们可以马上先搬迁部分人手过去建立电视台分部,展开新台址勘察建造申报,但网际网路世界的探索要从哪里做起呢?”
    狄坤显然早就想达成了:“只要建立起沙田到九龙的第一条商业光纤宽带,证实有这样的应用前景,我就会向港府申请租用旗太空总署的卫星线路,让hk能跟上全世界的网际网路世界!”
    没错,这时候还很稀少,但网际网路的雏形已经有了,七十年代初旗的五所高校间先联网,到现在已经形成北美一百多所高校之间的互通互联。
    哪怕目前都是只为科研服务,为用户提供共享大型主机的宝贵资源,要说实际用途还未见得。
    但如果hk能提前加入这个圈层,那就算是紧紧咬住了网际网路的起始步骤。
    从六月开始,仅凭音效卡就已经赚了十几亿美刀,哪怕还要跟林望復接近平分,还要给发哥一点边角分红,让卫东也无比相信这俩会支持自己的决定。
    譬如现在这样轻描淡写的问狄坤:“既然你都打算从旗组网了,为什么不能直接从旗牵条光缆过来呢,我可以跟港府一起出钱嘛,造个预算来看看?”
    狄坤觉得自己已经很敢想了,没想到让卫东直接捅到他心窝子里,整个人瞬间凝固在那!
    全场都知道,老板这个披萨画得把中大校长,大科学家都噎住了!
    邹慧敏看著让卫东的眼神都仿佛在看天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