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 成事者唯有天赋,努力只为兑现天赋
    更是现代化的工业科技。
    索道彻底改变了夔门山巅的旅游属性。
    十块钱,坐吊椅索道上山,完全不累还有点刺激。
    登上山顶立刻感受到“会当凌绝顶”的气势。
    这时候再俯瞰三峡,就是穿行在山峰林立间的碧绿玉带。
    游客满意了,循环运转的索道,还能源源不断的朝着山上运送物资。
    从建筑材料到生活用品,立刻降低了山顶的各种成本。
    十多位船务工程师,纯属跟着外籍技师来旅游,纷纷拿出在山脚买到的爱克斯相机拍照留念。
    老汪现在基本都在跟黒道财务公司老总聊天,龙振伟就想跟着道长到道观里访友。
    吴生云的眼光早就超越了这么点旅游项目,所以人前人后的把周边张罗好。
    电影人们彻底痴迷景色,让卫东都给杰哥描述,这边以后来拍个“黑木崖”,就前山到江面落差一千二百米,拍出来绝对惊险刺激。
    杰哥苦笑他现在真的一身是伤,去年又遭一回重伤。
    但依旧忍不住,在观景台上气势恢宏的打了套通臂拳。
    山风凛冽中,杰哥特有的那种力量、速度、柔韧融于一体的武术美感,柔中带刚、敏捷漂亮。
    引得几位道士都悄悄鼓掌,他们是真识货。
    北都影业这边更欣然评价这武术动作、招式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国哲学意境。
    一招一式华美如舞,富含中华武学精髓。
    恰好已经快下午,暮色黄昏中晚霞开始出现在远方。
    二十五岁的杰哥现在还带着英姿勃发的朝气。
    专注于拳脚中立显一派宗师气度。
    粱嘉辉默默的拿相机拍摄,给让卫东嘀咕,总算明白了有些东西不纯粹是剪辑和拍摄技巧就能密闭的天赋差距。
    影业老总立刻求着拍部这样的武侠片吧。
    让卫东还是体恤杰哥的身体,记得他老了以后衰败得厉害。
    在道观里吃晚饭时,才请真正熟悉修身养性的青城道长帮杰哥把了把脉。
    其实是顺着经脉给挨着捏了遍。
    情况很不好。
    准确说就是前面十多二十年高强度训练、比赛、表演导致大量明的暗的受伤摔打,杰哥的肌肉基本已经散得厉害,筋骨更是好多受损。
    让卫东就强行要求降到一年一部:“一部也能保证你收入上千万,把更多时间用来满世界走走看看,调养身体,精雕细琢的拍戏,不用去赶数量,只要保持健康,二十年、三十年,二三十部精品戏反而更有意义。”
    当然这话是两人站在夜风中的观景栏杆边说。
    杰哥还是被这种自由的休闲生活给迷住:“真想能早点这样,能做到吗,我这组织上……”
    所以那么多想出国呢,实在是被束缚太久了。
    其实真出去看了,也就那样儿。
    让卫东卖关子:“你先到hk,住进我家或者跟阿辉住,放松点体验下没那么多任务,没那么责任,也没那么多非要拍戏的人生,嗯,发哥就是去前年拍了十多二十部戏,整个人都拍伤了,现在彻底放飞自我,带队去打篮球热身赛。”
    杰哥居然想跟上这个篮球队也去到处游荡看看。
    他也是憋疯了。
    说起来六七岁就开始出国表演,作为那会儿国内仅有几个能拿出手对全世界宣传的国粹。
    也有点邹慧敏说那个意思,把平台推高看到的风景,当成自己也在山巅了。
    让卫东就形容点了下:“我们很多人是坐索道上来的,就以为自己也有硬爬十公里步道的能力了。”
    结果就为这,杰哥第二天非要他一起爬山下去。
    骨子里他就还是个孩子。
    这怎么能行,上山容易下山难,尤其是杰哥这种腿部肌肉都在打结的家伙,下山简直是折磨。
    一群人好说歹说,才把杰哥架着坐索道下山。
    香火鼎盛的道观现在已经有二三十间房,虽然是大通铺,收拾得干净清爽,住宿上百人也没有问题。
    让卫东的感受就是继续修,哪怕现在没那么多游客,把房用来做茶室、博物馆、书房,都要提前储备空间。
    而且顺着这后山方向,斜着两三百米外的另个山头,虽然没这么高大眺望,但有片比较平坦区域,也可以拉条空中索道,再给那边也展开建设嘛。
    原理还是跟上游那个酆都鬼城一样,就是经年累月不停的修建,唯有足够多的看点,才能让游客前往并停留,不然就是这么个山巅风光,也不足以看几个小时吧。
    也唯有这么多建造,才能最直观的给周边村民带来劳动收入,更可以产生不少工作机会。
    反正从索道这边产生的效益都交给痴道长来投入建设,让卫东这次回了江州就安排电梯索道厂来准备第二条跨山索道。
    秭局长从文教部门那边给协助办理手续。
    旅游景点的规模大了,未来旅游总公司的产业规模才足够兴旺嘛。
    就很清晰,从大清早络绎不绝来拜山的村民,到下山以后索道站周围兴盛起来的村庄。
    这一片的经济情况已经受到明显带动。
    因为村落还是总有带不动的,就能让粱嘉辉、杰哥他们看到巨大差距。
    对内地农村贫困有了更吃惊的认知。
    上船以后让卫东指着窗外经过的县城:“就像这么大的县城,整个带动起来都是千头万绪,更别提地级市、省更往上了,我们取个巧,在农村乡下旅游区做出些改变……”
    说着就像给hk警务处长表述那个监控探头的天网构成那样,手指在桌面挨着敲:“一个两个的点也许刚开始没多大意义,但是等这些点密集了,全都覆盖成网了,我们希望改变达成的梦想也就实现了。”
    大家都忍不住打量江边的夔州城。
    这种临江依托古城墙来修建的县城,往往都是层层迭迭、新旧混搭的杂乱不堪。
    很立体的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确看着很有鱼龙混杂的感觉,给人一种想治理都不知道哪里下手的凌乱。
    能把这梳理好的,都不是一般人了。
    所以让卫东告诫秭局长别去掺和更高的操作,真是为他好。
    今天就很快,个多小时抵达商州,还来得及到让卫东那个江畔小楼吃午饭。
    都没进入商州市的老码头区,逆流而上的高速艇上感觉画风一转,突然就出现一大片工厂高塔、连管,旁边没多远就是整齐排列的高楼。
    在普遍都是砖房土楼的八十年代,这就像个划时代的工业城市矗立在江边。
    让卫东都有点吃惊:“玉米生物工程的设备这么醒目吗?”
    李二凤更比他熟悉:“这才一期工程,专家们说主要是建个火力发电厂……”
    让卫东负责拿项目审批,董雪晴只管审核批钱用钱,李二凤才是盯着怎么用钱的环节。
    再说参与基建的是自己人,设备采购也是通过自家销售系统完成,别人想做手脚的成本非常高。
    靠岸的码头都是自家的,顺着旁边石阶就能上山崖小楼。
    让卫东哪里吃得下什么美食,随便刨两口就去看新城看厂,李二凤也赶紧放下碗筷。
    粱嘉辉又想跟着去,还被董雪晴叫住:“这个酸辣汤锅是卫东家的生意,以前他卖了腊肉赚到点钱,就是爹妈在江州开这个饭馆解决好多乡下年轻人的就业……”
    只有小蝶挂在父亲脖子上没撒手,虫虫捧着饭碗倚在母亲膝盖边听故事。
    其他人也都被吸引住。
    当然很有几人对这位之前细声细气的清丽老板娘有了全新认知。
    怪不得这才是生了娃的正宫娘娘派头,原来是跟主公从最早就一手一脚起步了。
    李二凤推让卫东朝着反方向的卫生巾厂这边,还是那条小路过去,几十米进了有人把守的后门,那辆双排座就停在这边。
    保安都特别殷勤的帮着开门:“让总回来了哦,李总叫我们天天都洗了车。”
    老保安一看台词有夸大,李二凤还欲盖弥彰的叫保安闭嘴。
    但很泰然的伸手接了孩子抱着上副驾驶。
    等让卫东把车发动穿过厂区,李二凤才说:“我也想生个娃。”
    让卫东不跟她在篮下纠缠,拉开距离投三分:“西二街开始收购没有?”
    李二凤撇嘴,但也只好跟上脚步:“收了,一共三十七栋老建筑、六十多间后来的违建我们都按照一比一的对换住宅、厂房,只换房屋所有权在西二街旅游资源公司,地还是属于市里,已经换了四分之三,主要就是屠宰厂没舍得搬。”
    让卫东点头:“晚点帮我约厂长吃饭……不错啊,这新区街道绿化做得不错。”
    当年满是泥泞的三岔路口,收拾成自由市场后就整洁变样,但真正的展开街道城区建设,还得是现在。
    已经有十来座高楼,二三十栋八层建筑构成的北较场新城区,就在自由市场背后,如崭新画卷般徐徐展开。
    这也的确是商州走在全国房改最前面的样板。
    但这一切的核心,还是那个藏在城区深处的玉米生物工程新厂。
    几年下来的努力都只是为了打磨出这块和氏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