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声令下,犹如雷霆万钧,三万魏军闻令而动,弃临晋而南下。
    他们一路狂奔,迅速朝着渭水进发。
    不到两日功夫,三万魏军残兵败将,便抵达了渭水北岸。
    此时,渭水果然已结融解。
    魏军抵达渭水后,毫不犹豫渡河,而后如潮水般进入渭口城。
    渭口,乃渭水入黄河之口,地理位置极为关键,宛如一颗钉在两水之间的钮扣,坐控着两水的枢纽。
    从这里向东仅仅四十里,便是声名赫赫的潼关。
    潼关,作为拱卫关中第一雄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而渭口城虽规模不大,看似不起眼,却还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魏军粮草转运的关键节点。
    此前,这里就已屯有十余万斛粮草。
    魏军退至渭口后,粮草问题瞬间迎刃而解。
    曹操自知渭口的重要性,即刻下达了一系列重要命令。
    他首先下令征集民夫,修筑关城。
    两日之内,渭口城便陷入内外一片忙碌景象。数万民夫们在魏军将官的喝斥下,日夜不停地加固渭口城。
    他们搬运着石块、木材,修补着城墙的老旧之处,让原本就坚固的城墙更加坚不可摧。
    同时,在渭水沿岸,魏国民夫们也在构筑起了一道道防线。
    他们挖掘壕沟、设置障碍,仿效蒲坂防线,为魏军抵御汉军的一道工事。
    除了加固城防,曹操还从武关、潼关以及长安方面,抽调了约有一万五千余人的兵力,前来增加渭口的防御力量。
    这两日的时间里,渭口魏军数量迅速增加,最终达到了四万五千余人。
    兵力的增强让魏军的士气复振。
    曹操并未满足于此。
    他最重要的一个决策,便是将压箱底的七千西凉铁骑从陇西抽调至渭口前线。
    这七千凉州铁骑,当此时刻,可称魏国第一战力。
    当年,曹操平定马韩等西凉十将时,收编了大量的西凉骑兵,并以他们为班底组建了这支精锐之师。
    原本,这一支骑兵屯驻于凉州,肩负着防范羌人,以及南下汉中投靠张鲁的马超的重任。
    羌人凶悍善战,无论谁当政都不服,屡生边患。
    马超勇猛无双,在羌人中又极有号召力,一旦重入凉州,必能号召羌人群起作乱。
    因此曹操为防马超,不得不将这一支骑兵,常年屯驻于凉州一线。
    但如今形势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张鲁已受封汉中王,名义上归附了魏国。
    在魏国的威慑下,张鲁自然不会允许马超率军北上入侵凉州。
    故羌人的威胁,与几十万汉军相比,已显得微不足道。
    在这种情况下,继续让七千铁骑屯驻凉州,无疑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于是,曹操一道旨意传下,令张郃、夏侯霸二将统帅这七千铁骑,火速赶赴渭水战场。
    号令传下,这七千铁骑如同离弦之箭,日夜兼程,向着渭水以北疾驰而去。
    …
    三日后,刘禅统帅着二十五万汉军,浩浩荡荡沿黄河南下。
    数日后,汉军终于进抵了渭水北岸。
    此时渭水已融化,而曹操已将渭水两岸百里范围内的战船,尽皆都收缴。
    汉军无船,暂时无法渡河,只能在北岸连营十里下寨。
    数日之内,一座座营盘错落有致,拔地而起,连绵不绝。
    汉军与南岸的魏军形成了隔河对峙之势,双方剑拔弩张。
    蒲坂至渭口段的黄河,水势极为汹涌。
    奔腾的河水,如同一条愤怒的巨龙,咆哮着向南狂冲。
    在这样的水势下,粮船极易倾覆。
    因此,汉军自河东而来的粮草,皆需从蒲坂登岸,然后走陆路南下送至渭口前线。
    这一段绵延不到七十里的陆上粮道,成为了汉军的生命线,却也正好给了曹操以骑兵劫粮的绝佳破绽。
    曹操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个机会,立刻令张郃及夏侯霸分统西凉骑兵,对汉军粮道展开了疯狂的袭扰。
    于是,西凉骑兵如同幽灵一般,在夜色中悄然出动,在汉军粮道上往来如风。
    所到之处,粮车被掀翻,粮草被焚毁,汉军护粮士兵死伤惨重。
    一时间,汉军粮道陷入了混乱之中…
    渭水北岸,汉营之中,气氛凝重。
    刘禅看着手中战损报告,口中恼火不已:
    “曹贼以凉州铁骑袭我粮道,七日之内,已毁损了五万斛粮草,实在是可恶!”
    这位太子殿下,眼神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双手紧紧握拳,狠狠捶击着案几。
    战报被他用力一扔,然后重重跌落在地上。
    他目光扫向众臣,厉声道:
    “我粮道岂容魏军肆意侵扰,吾想使一招诱敌之计,以十万斛粮草为饵,引魏骑前来袭劫。”
    “到时我便动用所有骑兵,由车骑将军统领,一举歼灭魏骑!”
    “吾此计,诸位以为如何?”
    这番话出口,不禁令众臣眼眸一亮,对刘禅再次刮目相看。
    他们显然没料到,这位太子殿下,竟然能想到这诱敌之计,还能想到以骑克骑的战法。
    看来,刘禅近来于兵法谋略之道,必是突飞猛进,大有领悟呀。
    赵云先是微微点头,认可刘禅以骑制骑之论。
    如果真能将魏军骑兵诱至预设地点,凭借汉军骑兵的实力和出其不意,他自有信心将其歼灭。
    然而,思绪一转,赵云却道:
    “只是早年之时,大司马就曾用此计,破过魏军的幽燕铁骑。”
    “臣担心,我们故伎重施,那曹贼长了记性,恐怕没那么容易上当吧。”
    刘禅眉头微皱,赵云话的意思是在提醒他,他的计策虽妙,却过时了。
    此时的他,在拿到了攻破蒲坂关的战功后,于军中已树立起了威望。
    功劳有了,威望也有了,他的心态,自然也随之起了微妙的变化。
    赵云那“故伎重施”二字,此时在他听起来,自然就是颇为刺耳。
    于是刘禅咽了口唾沫,强压下心中不悦,遂反问道:
    “车骑将军既说我是故伎重施,那你又有什么妙策,能破解了魏军的袭粮战术?”
    赵云语塞。(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