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对峙
    李显穆走出华盖殿,走在宫道之中,前后左右,只他一人,他抬头看去,凉爽的秋风拂过他的眼帘,有秋叶落在眼前。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他束著手,微微放缓了一丝脚步,步履踏在那零落的秋叶上,重又抬起脚时,已然化作碎叶星星。
    翌日。
    自內阁发旨,甘肃假冒賑灾案,震动天下。
    陛下將此事全权交予內阁首辅李显穆,著他提三司审理此事。
    圣旨一下,內阁首辅李显穆当即调刑部尚书、大理寺卿、左都御史、右都御史以及具体主办此事的反贪司司长到座前听令。
    一时整座京城以及天下的目光都被此案吸引,甚至就连废后之事都暂时被盖过了风声。
    有些敏锐的人,甚至从李显穆这般大张旗鼓之中,品味到了一丝背后的寒意。
    “李显穆这是在亮剑!”
    吏部。
    被李显穆调入专案组的几人分別列在左右,右都御史赵振和反贪司长自然是老神自在,大理寺卿脸上掛著事不关己的神情,刑部尚书和左都御史则有些脸色难看。
    左都御史更是直接向右都御史发难,“赵副宪,既然涉及都察院,为何没有先向我匯报?”
    赵振闻言轻声笑道:“总宪,反贪司办事,不在都察院章程之內,和您匯报怕是不妥,甘肃巡抚同样隶属都察院,不也未曾向院中匯报甘肃之事嘛。”
    左都御史闻言顿时一滯,心中愈发愤懣起来。
    这些年都察院规模不断变大,又是十九省巡抚都御史,又是反贪司,主管都察院的左都御史瞧著威风的很。
    可只有坐在这个位置上才知道,这些人根本不服从都察院管理,品级又高,让他在都察院的权势都削弱了几分。
    毕竟现在都察院的年轻官员,有了更多的大腿可以抱,仅仅从二品的巡抚就有十九个,不必吊死在区区几人身上。
    眼见左都御史吃瘪,刑部尚书適时接过话头道:“李阁老,既然反贪司已然抓捕了甘肃一干罪官,不如便移交刑部吧,此事正是我刑部之责。”
    明代確立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为三法司核心,刑部主掌案件审判,大理寺负责覆核冤案,都察院行使监察权,三者职权分立制约,在司法之中,刑部权责最大。
    在座五人之中,刑部尚书也是唯一能有机会,在这桩案件中,和李显穆分庭抗礼之人。
    “不劳大司寇费心,陛下全权授予本辅此事大权,那便不是刑部能说的算的。”
    刑部尚书自然不会轻言放弃,再次开口,“三法司会审乃是国朝制度,阁老难道要独断专行吗?”
    李显穆眼神锐利起来,厉声道:“大司寇慎言!
    三法司会审乃是商议,最终仍要递交圣上裁决,而圣上的旨意中,明確提出,三法司会审后,由本辅决断。
    今日召集诸位前来,便是三法司会审,各抒己见后,本官裁断,而后推行!
    大司寇可还有什么疑问吗?
    若有,可入宫去面见圣上,若无,便安静坐著,在此听令!”
    刑部尚书勃然变色,却不知该说什么,只觉尷尬至极,他竟然忽略了今日李显穆在这里,乃是代行皇帝的权力。
    屋中另外几人神情也各异。
    李显穆见没人再出声,面向反贪司长温声道:“將具体情况向诸位上官讲一下。”
    流传在外的事情自然不如卷宗更清晰明了。
    伴隨著讲述,在场几人的脸色不住变化,但仅仅听著,眾人心中皆有种预感,这已然是一桩铁案,其中根本就找不到逻辑不严密的疑点。
    写下这份卷宗的,绝对是个办案的高手。
    尤其是大理寺卿和左都御史二人,体验更深,作为审核和监察机构,很多时候都是依靠案宗之內的疑点来重新调查的。
    但这份卷宗……
    可以说找不出问题。
    这种情况,除非有人上京告御状,否则想要重新覆核,就要承担一定责任。
    尤其是,这可是一桩震动整个天下的贪污大案,给一群贪污犯去翻案,一旦失败,那名声是必然毁了。
    “有关於甘肃假冒賑灾案的首尾,便是这些,诸位若是还有什么疑问,尽可以提出,反贪司有丰富的准备。”
    “大司寇方才既然有那么多话,又是刑部尚书,不如就由大司寇开始说吧。”
    “阁老,此事涉及到了这么多朝廷官员,兹事体大,不如今日先散去,待深思熟虑之后,再行会审,如此仓促之下,若是出了紕漏,殊为不妙。”
    李显穆微微眯起了眼,官场上惯有的打太极,这其中怕是还有另外的意思。
    刑部尚书神色郑重,又道:“尤其是如此朝野之中被废后之事闹的沸沸扬扬,官吏们哪里有什么精力去处理这等大案呢?
    若是出现了紕漏,岂不是让天下为之笑?”
    屋中几人闻言顿时缓缓坐直了身子,脸色皆是一片肃然之色,屋中气氛顿时凝滯起来。
    有人望向李显穆、有人望向刑部尚书。
    开始了!
    在这场针对內阁的战役之中,刑部尚书自然是站在六部一方,旗帜鲜明的建议裁撤內阁。
    如今这是毫不掩饰了。
    他或许並非对李显穆有什么恶意,但双方的立场已然站在了对立面上,那便是必然要分个高低上下。
    李显穆想要用甘肃之案將废后这摊水搅浑,那他就决不允许。
    仅仅一个刑部尚书自然没有这个胆子挑衅李显穆,但他知道,他不是一个人战斗,在他的身后不仅仅有其他的二三品官员,甚至还站著一批勛贵、皇族。
    对李显穆如今权势不满的人,何止一个?
    眾人的目的虽然不一样,但目標是一样的,那就是针对集合所有的李显穆。
    “朝野间的一些传言,便能让官吏们无心政事,甚至忘记了自己的本职,这般心性,又怎么能够担当大任呢?
    本辅兼任吏部尚书,这是本辅的失察啊。
    既然大司寇有此发现,不若將刑部衙门之中,你所认为的无心做事的人列一个名单出来,本辅派吏部官吏,对这些人考察一番。
    看看他们是否真的难以应对六部繁重的工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