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三千年的积蓄
    所以对李定国的突破,明古是很高兴的,
    这种平稳阶段时期出现的顶尖人才,都是很难得的。
    时间匆匆,洪武五千九百九十年。
    最小的老六明椿也从国子监毕业了。
    又经过了数十年的学子生涯,六兄弟明显变化了不少。
    其它方面不说,单是那一身的沉稳,就肉眼可见了。
    连最是暴躁急躁的老二明、老四明棣,也是如此。
    並不奇怪,被自家亲爹压了数十年锻炼心性,再大的脾性、也得变得沉稳起来。
    老六毕业回家的这一天,明古把几兄弟都叫了过来。
    几兄弟行礼后,明古直言道:“老六,你已经毕业,也算是长大了。
    以后的路,决定好了吗?”
    “爹,儿子已经决定好了,待突破至仙神之境后,我便独走文道。”看起来文质彬彬的明椿语气坚定道。
    其余五兄弟顿时惊讶的看向明椿。
    “六弟你::::”明標凝眉关切道。
    突破至仙神之境,这是应该的,只有突破至仙神之境,拥有足够的寿命后,才能有其它选择。
    况且他们兄弟生来便相当於王者境,又有著强大的血脉,得天独厚,突破至仙神之境並不费力可之后独走文道,便是放弃了武道,放弃了来自於爹强大的血脉。
    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放弃了太子之位。
    独走文道,这是其他五兄弟都绝不会做的事。
    哪怕爱读书的明標、明、明三人,也是如此。
    明標选择了武道、文道中的治世之道同修。
    明选择了武道、兵道。
    明选择了武道、兵道。
    明棣选择了武道、兵道。
    明选择了武道、以及文道中的炼丹。
    这是其他五兄弟选择的道路,明標、明走双道,明三人加个兵道,並非不清楚专心一道有可能走的更远。
    只是他们更清楚,他们想成为太子、甚至进一步继承皇位,还不知道要多久。
    在这期间,单单是武道的话,他们顶多成为亲王,官职上顶多是从一品。
    而走双道,则有可能成为爵位、官职双正一品,这样就能获得更多的国运、资源成长,从而超越其他几兄弟。
    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们本身的確有那个天赋,也有信心。
    他们万万没想到,老六竟然会想放弃武道。
    一时间,震惊还大过了本能的喜悦。
    “大哥,小弟知道自己不如几位哥哥那般有天赋,没信心將文道、武道都走好。
    而相比较於武道,小弟更爱文道。”明椿看眼五位兄长,郑重道。
    隨后,又对著上方直接跪了下去,“爹,儿子不孝、让您失望了。”
    语气中有著几分愧疚,显然,做出这个决定,也是他挣扎了很久,方才做好的。
    这其中,他最有愧的,自然是给他一切的爹。
    因为放弃武道,对於他的身份来说,一定程度上,就相当於是放弃太子之位、没有上进心,不爭气。
    “起来吧。”明古面色没有什么变化,“这是你自己的选择,以后不要后悔就好。”
    “儿子明白。”明椿鬆了口气,爹没有生气。
    又感到失落和患得患失,爹没有生气,是不是对我彻底失望了?
    明古目光一一扫过六兄弟,六兄弟顿时精神抖擞,挺胸抬头、乖巧听话。
    “你们將来的路都是你们自己选的,能走到多远,也要看你们自己。
    成功还是失败,更怨不了別人。
    明白吗?”
    “明白。”六兄弟肃然齐声应道,
    “好,老大、给你六弟说说入朝堂的事,都下去吧。”明古淡声道。
    “儿子告退。”六兄弟一礼后,退出了大殿。
    明古看了眼他们的背影,忽然间、有种莫名的感觉。
    儿子们似乎都长大了。
    行走在离宫的道路上,六兄弟还是沉稳的样子,只是说著一些平常话。
    直到离宫,来到了明標的府邸上,六兄弟这才像挣脱了束缚、脱韁的野马,大声吵闹了起来。
    “老六,你怎么想著放弃武道的?你疯了?”
    “三哥,我只是更爱文道罢了。”
    “六弟、要不你再仔细想想?爹那里你放心,肯定不会怪你的。”
    “四哥、我已经想了很久才决定的,我觉得这就是我的道路。”
    “以后时间还长,也不用那么著急,今天先不说那些,六弟也毕业了,我们六兄弟就全部进入了朝堂之中,可以帮助爹、为我大乾尽一份力。
    今日我们不醉不归。”明標沉稳又不失豪迈的笑道。
    几兄弟都笑著附和,气氛很是轻鬆。
    次日,老六明椿正式进入朝堂,成为了一位初入朝堂的文官,先在六部学习、歷练,然后才会到地方为一方主政官。
    这次没有再隱藏他的身份,朝堂对又一位皇子加入,只默默投去目光,並不多接触,也不惊讶。
    毕竟之前已经有五位了。
    大皇子明標、五皇子明都在朝堂学习、歷练,前者也在六部,后者则是直接进炼丹司。
    二皇子明楼、三皇子明稠、四皇子明棣则是去了军队。
    大乾皇子们解封、成长的消息,其实之前还算是一个隱秘,知晓的人寥寥无几。
    直到大皇子先入朝廷,所有人才恍然,陛下竟然解封几位皇子了!
    还竟然都已经成长起来了。
    几位皇子的入朝堂,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他们的实力还不算什么,但他们的身份註定了没人敢轻视他们。
    他们的一举一动,也必然代表了很多,还有不知多少人想要追隨他们,不乏仙神、亚圣。
    不知不觉,没多久,六位皇子魔下就都有了一批人匯聚。
    明古不在意,这六个兔患子还早著,只是刚刚开始罢了。
    洪武六千年,后离到来。
    明古亲自热情的招待了他,並且发生了跟当初阴远类似的谈话,
    后离的表现跟阴远一样,明面上不能说,实际上给出了答案。
    没有。
    他负责的疆域內,並没有国运在百亿鼎之上的存在。
    这也是正常的,一光年的范围很大,直径达到一千零五十一万二千光里,十八万九千二百一十六亿里。
    如此庞大的疆域內,什么事、什么生灵都有可能存在。
    但国运百亿鼎之上的顶尖神朝,也是真的难。
    一光年內不存在一个、实属正常情况。
    明古心中微动,这对他是个好消息。
    大乾的位置,在后离负责疆域內,偏向东方一点,但不多。
    再结合两人的话,那座拥有百亿鼎国运的顶尖神朝,距离大乾很可能在半光年之外。
    而明古突破时,吸纳天地之力的范围是方圆半光年左右。
    这样一来,那座顶尖神朝发现他蜕变的可能小了一些。
    当然,仅仅是小了一些而已。
    半光年的范围,动静太大了,对方只要驾驭国运隨便一扫四面八方,就很容易发现异常情况。
    这也是为什么,一光年之外的顶尖神朝,才威胁性大降的原因。
    不仅仅是出手距离不够的问题,单单是发觉异样情况,就不容易。
    不过这已经算是好消息,起码比对方就在后离负责的疆域內,距离在大乾半光年內,必然会发现明古蜕变好。
    或许对方真的很多年不查看四面八方情况呢?
    最起码明古也不会倒霉的第一时间就被对方发现,对方越晚发现越好。
    当然,他是不会將希望寄託於幸运这方面的。
    积蓄国运、才是最重要的。
    其次是军队的力量。
    那些国运不到百亿鼎的顶尖神朝,同样要严阵以待,军队的力量將有大用。
    时间迅速流过,大乾这艘轰鸣的战船,速度越发的快。
    洪武六千零三十年,又一位兵道后起之秀郑森突破至第六境,成为大乾第二十四位元帅,奉旨组建第二十四集团军。
    洪武六千一百年,李清安突破至上等亚圣之境。
    一百六十六年,张御突破至上等仙神之境。
    一百八十二年,朱棱突破。
    一百九十三年,明严突破。
    二百三十六年,韩忠武突破。
    有了每年正一品五百鼎国运的加持,这些元帅突破至上等仙神之境,都只是迟早的事情。
    要比当年常玉、徐到用的时间,还要短很多。
    四百零二十三年,老大明標突破至仙神之境。
    仿佛六兄弟都约好的,隨后几十年內,他们依次突破至仙神之境。
    这时,他们也开始去走自己选择好的道路,
    六百零六年,於绍堡突破至上等亚圣之境,成为大乾第六位正相。
    六百一十年,张太岳突破至上等亚圣之境,成为大乾第七位正相。
    六百一十二年,李本草突破至上等亚圣之境,成为炼丹司大司主,正一品。
    百年后,李本草就炼製出了四转日月丹。
    百万亿石五穀可成一颗四转日月丹,可增加大神之境十万鼎之力。
    明古大喜,这是目前最適合他的丹药。
    询问李本草效率,李本草目前炼製一颗、需要三十年时间。
    明古也不失望,定下自己每百年服用一颗四转日月丹。
    七百零九年,符彦卿这位大乾目前年龄最长者,早已渡过风火劫,达到一万多岁的元帅,突破至上等仙神之境。
    七百二十年,杨宠突破至上等仙神之境,成为大乾第一位非元帅突破的上等仙神之境。
    八百四十年,张定疆紧隨突破,
    二人也再次证明了自身的武道天赋,明显超过了除常玉、俞龙献之外的其他人一个层次。
    直到洪武七千二百年,最小的一位元帅、郑森也突破至上等仙神之境。
    几十年后,老四明棣成就兵道第六境,兵道天赋之强、一下子震惊了大乾军界。
    自徐、常、戚、岳之后,再一次有人的兵道天赋,明显超越了其他所有人一个层次。
    明古都为之惊喜,封其为大乾第二位亲王,军阁第二十五位元帅,奉旨组建第二十五集团军。
    老四的兵道突破,让其余五兄弟顿感压力。
    不仅仅是为了太子之位,太子之位看的不是兵道境界,而是个人实力。
    但老四成为正一品,的確快了所有兄弟一头。
    而且单单是兄弟之间本能的比较,他们也不想被压一头。
    无形的竞爭压力,真正在几兄弟之间弥补开来。
    除了老六明椿轻鬆一些之外,其余几人皆暗中更努力了。
    洪武七千三百二十六年,连续被后辈超越的胡惟能突破至上等亚圣之境,成为大乾第八位正相。
    洪武七千五百五十二年,得益於亲王、元帅双正一品的年俸,明棣一举突破至上等仙神之境。
    其余几兄弟的压力更大不少,不过也没有灰心的。
    先一步不算什么,时间还长著呢。
    洪武七千六百五十年,明古將徐到、常玉的爵位一同提升到了正一品的国公。
    这是对他们这近两千年来功劳的肯定。
    洪武七千七百八十年,宋长星突破至上等亚圣之境,成为炼器司大司主,正一品。
    转眼,便到了洪武七千八百年,整整两千年便这么过去了。
    至这一年,大乾东境、西境疆域共为八中域、一百六十九个下域、一万四千三百七十七道、一百四十二万三千七百九十个州。
    其中,东境八千五百四十道,西境五千八百三十七道。
    这一年,大乾东境最东边的疆域纵横九百万里左右,横竖皆大约有五十个道左右。
    往西仍是以三十个道为宽度,扩张了四千零二十七万里左右。
    所以加起来,东境的东西纵横共达到了四千九百二十七万里左右。
    西境要小一些,最西方的一片国境,直径达到八百四十六万里左右。
    往东以南北三十个道的宽度,一路向东,延伸了两千四百二十万里左右。
    所以西境的东西国境长约三千二百六十六万里左右。
    东、西两境相距还有四亿九千三百九十七万里左右。
    再以东、西境各自为中心,东境势力范围不算西方,达到了七亿三千万里左右。
    实控范围不算西方,达到了八千六百方里左右。
    西境势力范围不算东方,达到了七亿里左右。
    实控疆域除了东方之外,达到了七千五百万里左右。
    这一年,大乾人口达到二百四十二万零四百四十三亿左右,耕地面积达到了六十七万七千七百二十四亿余顷左右。
    东境国运达到了一百零四万四千一百九十四鼎。
    西境国运达到了六十五万九千七百一十七鼎。
    合一百七十万三千九百一十一鼎左右。
    加上大乾那些仙神、亚圣们带来的国运,共一百七十一万八千三百六十八鼎左右。
    其中东西境疆域,人均耕地面积已经到了二十八亩左右。
    加上疆域扩大带来的消耗增加,到这一年年,每道的国运消耗,从平均十八鼎,增加到了十八点三鼎。
    共消耗二十六万零五百五十三鼎左右。
    从二品之下的所有凡阶文武官员、宗室子弟,包括二等候之下的爵位,以及马、牛等外族的消耗等等,共消耗三十八万三千零一十三鼎左右。
    皇后、正一品、从一品、正二品、到正二品,包括他们的爵位,一共消耗二十万三千九百九十八鼎左右。
    最后还有连结东、西境的四十九鼎消耗,
    年结余八十七万零七百五十五鼎左右。
    这两千年间,共诞生了十二亿九千零六十万三千鼎国运。
    除去太子宝库的六百万鼎,各种赏赐的一千三百万鼎左右。
    剩下的,全部进入国运之海,总国运达到了十六亿七千五百一十五万五千二百鼎左右。
    这一年的总税收,达到了一万五千九百二十六亿五千万金左右。
    这一年,大乾的藩属国,达到了两万八千八百二十九个。
    上责价值约五十一亿八千九百二十六万金左右。
    这一年,大乾获得了一百二十五亿斤左右的灵源。
    这一年,少府净利润达到了两千两百七十七亿四千八百九十五万金左右。
    这一年,不算明古本人。
    大乾的上等亚圣十一人,中等亚圣一百七十六人,初等亚圣三千五百三十九位。
    上等仙神之境二十八人,中等仙神之境三百二十一位,初等仙神之境六千四百三十三位。
    武將兵道第六境者,不算明古本人,二十五位,
    第五境者,一千零五十位。
    第四境者,两万五千二百位。
    主战军达到十四万八千六百七十支支。
    集团军达到了二十五支,除集团军內的军团之外,其余军团共达到了九百二十五支。
    其中,集团军的入伍条件已达到九百山,其中每个军团的平均战力提升到了一千八百鼎左右。
    其余军团的平均战力达到了一千鼎左右。
    主战军的平均战力,仍是八十鼎左右。
    另外拥有国之重器,中等传送阵九座,初等传送阵四百一十二座。
    中等通信法宝三十五件,初等通信法宝三千三百零二件。
    中等神兵层次的战船二十艘,初等战船数量共计四千七百二十艘。
    另外,还有太子宝库,共存储国运七百零五万鼎。
    武道境界:大神(48889150鼎)
    功法:天乾经第八层武道神通:天乾拳第七层(入门:2450年/3000年)追星逐月第七层(入门:2450年/3000年)
    明神双瞳第七层(入门:2450年/3000年)
    兵道:91点【第六境】(第六境巔峰:5835年/12000年)一一335倍之力兵器法宝:天乾斧(顶尖神兵:4206年/5150年)洪武帝袍(顶尖神兵:4204年/6780年)大乾国璽(神王兵:1862年/1000000年)
    两千年时间,大乾再次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实力提升巨大。
    十六亿多鼎的国运,便足以说明一切。
    能直接拍死三千年前的大后神朝。
    明古本身实力方面,加上李本草炼製的四转日月丹,距离大神之境巔峰也已然不远。
    继续这样下去,五百多年后,他就能达到大神之境巔峰,五千万鼎之力。
    看著自己整理出来的大乾和自身情况,明古又看向了自大乾灭掉大后,三千年来积累的资源。
    这三千年来,明古无时无刻不在为蜕变期做准备。
    所以从三千年开始,他就让每年的税收截留一成左右的丹药五穀,少府截留三成,作为积蓄。
    理由也很好找,作为积蓄,万一再遇到神朝的作战之用。
    经歷过大后神朝一战,朝堂上本就更加重视积蓄。
    从原本的七分留下来作为积蓄,变为一成,而且只积蓄丹药五穀,虽然会影响一些发展,但也没有大的影响。
    毕竟扩张发展本就不可能一口气吃个胖子,必须一步步来。
    三千年来,国库、少府等等,总积蓄唯有明古一人全部清楚。
    加起来的价值,达到了五百万亿金,若是全部由李本草炼製成四转日月丹,可炼製出五千颗,
    代表著大神之境的五亿鼎神力。
    这毫无疑问是一笔天文数字,但可惜如今的李本草根本炼製不过来。
    四转日月丹只有十颗,三转日月丹二百颗,剩下的都是二转日月丹和一转日月丹。
    转化成大神之境的力量,最终能得到一亿鼎左右。
    还有这么多年积蓄的一些天材地宝,大约相当於两千万鼎。
    若是全部转化为神王境的力量,只能得到一千两百万鼎之力。
    没错,两者之间的力量层次差距就是十倍。
    若是明古突破成功,进入蜕变期,投入这价值五百万亿金的丹药、五穀,还有这些天材地宝,
    可以立马增加他相当於神王境的一千两百万鼎之力。
    相对於总共的一千亿鼎,满足了八千多分之一。
    不过这八千多分之一,却是最重要的前期力量。
    一旦他进入蜕变期,他的力量越强,吸纳之力就会越强、吸纳的天地之力就会越快,能更快的完成蜕变期。
    这万分之一的前期力量,首先会帮他加快渡过最危险的蜕变前期。
    整体上也会节省最少十几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增加他蜕变时期的安全性。
    这便是他为蜕变期准备的手段之一。
    虽然看上去消耗实在太大了些。
    但为了更安全,他没有半点捨不得。
    只要他能更快的突破至神王境,一切的消耗都能加倍赚回来。
    现在,他看著这三千年来的准备,在思考一个问题。
    五百多年后,境界达到大神之境巔峰,要不要直接突破?
    (求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