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石样
吴光明脸上露出一丝难色:“下官尝试过,以核对旧档为由求见。但文大人称病,拒不见客。
“不过,下官从一个老吏口中得知,文大人虽不理事,但每月总有几日,会独自一人在架阁库待到深夜,翻阅的多是与当年河工有关的卷宗。”
裴之砚听完,身子往后靠了靠。
目光看向窗外。
文及甫的处境,像极了被高高掛起,圈养起来的知情者。
有人让他活著,甚至活的不错。
但却又让他无法行动。
不过,从吴光明查到的线索来看,他显然並未放弃,仍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关注著当年的事。
“做得很好。”
裴之砚对吴光明道,“此事到此为止,不要再对外打探,尤其不要让人察觉我们再关注文及甫。”
“下官明白。”
吴光明肃然应道,显然在长达数月的追查中知道这件事情的严重性。
裴之砚得了这个消息。
依旧如常处理日常琐事,到了下衙的时间,再乘马车回府。
回到府中,只见下人来回走动。
不见陆逢时身影。
“夫人呢?”
明月忙道:“夫人自宫中回来后,就一直待在书房。”
裴之砚微微蹙眉,往书房去。
临近九月的开封,天黑的比以前要早。
书房没有点蜡烛。
黄昏的光晕落在靠坐在榻前的陆逢时身上,很是柔和。
也有点孤寂感。
裴之砚不知为何,突然心中一颤。
来不及换下官服,疾步走了过去,一把將人给抱住。
“发生了何事了?”
裴之砚的担忧的神色全在脸上,她摇了摇头:“挺顺利的,不用担心。”
陆逢时其实是从宫里回来想事情想入神了。
这一看天色,才发现天黑了。
可裴之砚脸上的忧色並未减轻,她刚才那个样子,不像是没事。
“真的没事!”
其实关在书房这两个时辰,就是在想史书上,高太后病逝后,朝局的走向。
只是她不是专门研究歷史的,也只是知道大概的走向罢了。
如今,一些细枝末节虽然发生了改变,但总体的大局还是朝著史书发展的。
例如太后的確在今年病重了。
不过病重的时间提前了,然后病逝的时间又推后了。
再比如,史书上来说,去年孟氏便是皇后了,但现在是今年二月初三才被正式册立。
这些大事我记得。
可许多小事,她当真不知情。
她也不敢下定论,这些事情的改变是因她之故,还是她和裴之砚两人相互作用的结果。
陆逢时觉得,自己像是走在迷雾中。
好像知道终点是在哪里,却怎么也看不清眼前的路在哪里。
这次金水河工程,里面到底牵扯到谁,水究竟有多深,他们深陷其中,会不会一个不小心,就会被浪潮给彻底淹没。
裴之砚显然是察觉到了她的情绪。
但他不会知道实情。
她现在也没办法將这种担忧说出口。
裴之砚没有追问,只是更紧地拥住了她,下頜轻轻蹭著她的发顶。
暮色將两人的身影模糊的融在一起。
“今日吴书吏带来了文及甫的消息,要不要听?”
陆逢时从他怀里微微抬头。
裴之砚在她唇上啄了一口:“他如今在工部任职,深居简出,几乎不与外人来往。”
“难怪在这汴京城里,竟是没有听到关於他的任何消息。”
“嗯,起初我也以为他可能调去地方任职。”
没想到就藏在汴京城。
“他称病不见外人,但每月总会独自去架阁库,看河工旧档。”
陆逢时立刻明白他的意思:“你是说,他虽然被边缘化,但也一直在查这条线?”
“应该是。”
陆逢时:“昨日宴会,几位大人將这件事抬到了明面上,现在外面估计也有流言传出,文及甫若是听到这个消息,他会不会来找你?”
裴之砚眸子动了动:“那就要看看,他信不信任我这个判官了!”
陆逢时頷首。
裴之砚被多方关注,谁也不知道他的底色是什么?
且这案子,查到现在。
其实无论是新党还是旧党,都有人牵涉其中。
这才是这件案子难办的地方。
因为推出来的赵元仁,看似是与金水河工程有关,但明確的凶手,孙茂究竟死於谁手,到现在依然还没有查清楚。
“若他不来呢?”
裴之砚的目光在黑暗中很亮:“他不来,我们就想办法让他知道,有人在查,而且查到了他当年反对过的石料一事上。”
这需要极其精巧的操作。
既要让消息传到文及甫耳中,又不能打草惊蛇,被赵元仁和其他势力察觉。
就在这时,陆逢时忽然坐直了身体。
“怎么了?”
裴之砚立刻警觉。
陆逢时抬手示意他噤声,眉头蹙起,灵识如同无形的丝线,向府外延伸,片刻后她低声道:“有人摸进来了。”
裴之砚眼神一凛。
两人同时起身,陆逢时將一张隱匿符拍在裴之砚后背,两人一同出了书房,来到后门。
月光清冷,將后巷照得半明半暗。
两人站定,裴二也来了。
正打算出门,突然被莫名拉了一把,然后就看见家主和夫人已经在了。
三人悄声等了片刻。
就在一身著深色斗篷,身形瘦削的人影,四下张望后,从怀里掏出一个东西,飞快的塞进了门缝里,隨即转身迅速消失在夜色中。
整个过程不过几个呼吸间。
他们又静静等了片刻。
確认那人真的离开且无人尾隨后,才拾起那东西。
回到书房,裴之砚將烛火点燃。
在昏黄的灯光下,他小心翼翼地拆开油纸,里面竟然是一块半个巴掌大的石头。
一块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青灰色石块,边缘有些磨损,表面还沾著些许乾涸的河泥。
“这是什么?”
陆逢时疑惑的指著一组十分细小,不细看几乎看不清楚的符號。
裴之砚將石头靠近灯火,很快吐出两个字:“石样!”
他看向陆逢时,解释道:“大型工程採买石料,尤其是来自不同石场的,通常会留存这样的石样,上面標记来源和批次,以便核对验收。”
吴光明脸上露出一丝难色:“下官尝试过,以核对旧档为由求见。但文大人称病,拒不见客。
“不过,下官从一个老吏口中得知,文大人虽不理事,但每月总有几日,会独自一人在架阁库待到深夜,翻阅的多是与当年河工有关的卷宗。”
裴之砚听完,身子往后靠了靠。
目光看向窗外。
文及甫的处境,像极了被高高掛起,圈养起来的知情者。
有人让他活著,甚至活的不错。
但却又让他无法行动。
不过,从吴光明查到的线索来看,他显然並未放弃,仍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关注著当年的事。
“做得很好。”
裴之砚对吴光明道,“此事到此为止,不要再对外打探,尤其不要让人察觉我们再关注文及甫。”
“下官明白。”
吴光明肃然应道,显然在长达数月的追查中知道这件事情的严重性。
裴之砚得了这个消息。
依旧如常处理日常琐事,到了下衙的时间,再乘马车回府。
回到府中,只见下人来回走动。
不见陆逢时身影。
“夫人呢?”
明月忙道:“夫人自宫中回来后,就一直待在书房。”
裴之砚微微蹙眉,往书房去。
临近九月的开封,天黑的比以前要早。
书房没有点蜡烛。
黄昏的光晕落在靠坐在榻前的陆逢时身上,很是柔和。
也有点孤寂感。
裴之砚不知为何,突然心中一颤。
来不及换下官服,疾步走了过去,一把將人给抱住。
“发生了何事了?”
裴之砚的担忧的神色全在脸上,她摇了摇头:“挺顺利的,不用担心。”
陆逢时其实是从宫里回来想事情想入神了。
这一看天色,才发现天黑了。
可裴之砚脸上的忧色並未减轻,她刚才那个样子,不像是没事。
“真的没事!”
其实关在书房这两个时辰,就是在想史书上,高太后病逝后,朝局的走向。
只是她不是专门研究歷史的,也只是知道大概的走向罢了。
如今,一些细枝末节虽然发生了改变,但总体的大局还是朝著史书发展的。
例如太后的確在今年病重了。
不过病重的时间提前了,然后病逝的时间又推后了。
再比如,史书上来说,去年孟氏便是皇后了,但现在是今年二月初三才被正式册立。
这些大事我记得。
可许多小事,她当真不知情。
她也不敢下定论,这些事情的改变是因她之故,还是她和裴之砚两人相互作用的结果。
陆逢时觉得,自己像是走在迷雾中。
好像知道终点是在哪里,却怎么也看不清眼前的路在哪里。
这次金水河工程,里面到底牵扯到谁,水究竟有多深,他们深陷其中,会不会一个不小心,就会被浪潮给彻底淹没。
裴之砚显然是察觉到了她的情绪。
但他不会知道实情。
她现在也没办法將这种担忧说出口。
裴之砚没有追问,只是更紧地拥住了她,下頜轻轻蹭著她的发顶。
暮色將两人的身影模糊的融在一起。
“今日吴书吏带来了文及甫的消息,要不要听?”
陆逢时从他怀里微微抬头。
裴之砚在她唇上啄了一口:“他如今在工部任职,深居简出,几乎不与外人来往。”
“难怪在这汴京城里,竟是没有听到关於他的任何消息。”
“嗯,起初我也以为他可能调去地方任职。”
没想到就藏在汴京城。
“他称病不见外人,但每月总会独自去架阁库,看河工旧档。”
陆逢时立刻明白他的意思:“你是说,他虽然被边缘化,但也一直在查这条线?”
“应该是。”
陆逢时:“昨日宴会,几位大人將这件事抬到了明面上,现在外面估计也有流言传出,文及甫若是听到这个消息,他会不会来找你?”
裴之砚眸子动了动:“那就要看看,他信不信任我这个判官了!”
陆逢时頷首。
裴之砚被多方关注,谁也不知道他的底色是什么?
且这案子,查到现在。
其实无论是新党还是旧党,都有人牵涉其中。
这才是这件案子难办的地方。
因为推出来的赵元仁,看似是与金水河工程有关,但明確的凶手,孙茂究竟死於谁手,到现在依然还没有查清楚。
“若他不来呢?”
裴之砚的目光在黑暗中很亮:“他不来,我们就想办法让他知道,有人在查,而且查到了他当年反对过的石料一事上。”
这需要极其精巧的操作。
既要让消息传到文及甫耳中,又不能打草惊蛇,被赵元仁和其他势力察觉。
就在这时,陆逢时忽然坐直了身体。
“怎么了?”
裴之砚立刻警觉。
陆逢时抬手示意他噤声,眉头蹙起,灵识如同无形的丝线,向府外延伸,片刻后她低声道:“有人摸进来了。”
裴之砚眼神一凛。
两人同时起身,陆逢时將一张隱匿符拍在裴之砚后背,两人一同出了书房,来到后门。
月光清冷,將后巷照得半明半暗。
两人站定,裴二也来了。
正打算出门,突然被莫名拉了一把,然后就看见家主和夫人已经在了。
三人悄声等了片刻。
就在一身著深色斗篷,身形瘦削的人影,四下张望后,从怀里掏出一个东西,飞快的塞进了门缝里,隨即转身迅速消失在夜色中。
整个过程不过几个呼吸间。
他们又静静等了片刻。
確认那人真的离开且无人尾隨后,才拾起那东西。
回到书房,裴之砚將烛火点燃。
在昏黄的灯光下,他小心翼翼地拆开油纸,里面竟然是一块半个巴掌大的石头。
一块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青灰色石块,边缘有些磨损,表面还沾著些许乾涸的河泥。
“这是什么?”
陆逢时疑惑的指著一组十分细小,不细看几乎看不清楚的符號。
裴之砚將石头靠近灯火,很快吐出两个字:“石样!”
他看向陆逢时,解释道:“大型工程採买石料,尤其是来自不同石场的,通常会留存这样的石样,上面標记来源和批次,以便核对验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