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起来,翠蝶和新来的两个侍女一起,服侍陈绍穿戴整齐。
腰间围上锦织抱肚,外罩云锦袍,系嵌金玉带,在房中和昨晚留在这里的李玉梅一起用着早餐。
这次回来,房中四侍女,是李唐臣派人送来的。
说是从小伺候李玉梅的,然后就被李玉梅送到他房里来了,其实全是她堂姐妹、表姊妹。
身为一个王爷,自己身边伺候的人确实太少。
陈绍也就笑纳了。
反正能来到他的身边,必然是被广源堂连祖宗十八代都调查过的。
原本李玉梅不想这样,因为这应该是种家来做,自己如此安排,倒像是在争什么一样。
毕竟在陈绍身边贴身伺候这个差事,如今看来并非是什么简单伺候人的贱役。
多少人削减了脑袋都想来。
但看着王妃一直没有这个想法,种家也没做,李玉梅只得是自己来了。
她先是小心翼翼地问了种灵溪,结果后者根本没在意,随口应付了几句。
李唐臣也有些犹豫,生怕引起王妃不满,但还是在族中寻摸了些性子娴淑文静、不会惹是生非的,送进王府来了。
还再三嘱咐她们,不要多说话,安心服侍代王即可。
所以陈绍很意外,这一批侍女质量这么高,一个个看上去气质不俗,肌肤白皙娇嫩,举止娴雅,颇有闺秀风范。
他哪里知道,这些都是真大家闺秀。
陈绍的妻妾算是比较上档次的,但是侍女这方面,因为他极端的谨慎,一直以来都没吃上啥好的。
来自西北鄜延路的黑妞,就是王府侍女主力。
这些侍女满嘴关西腔,粗枝大叶,为数不多的优点就是干活麻利、性格爽朗。
李玉梅端上绿悠悠清香沁鼻的西湖龙井,倚在陈绍跟前,问道:“大王今日还出去么?”
陈绍倚了个锦垫,朝后靠了靠,道:“我倒是想在家中偷闲,你爹他们也不肯饶了我啊。”
李玉梅抿嘴一笑,拈了一颗果子递到他嘴里,笑吟吟地说道:“大王你就跟他们说,要留在府上求子嗣,看谁还敢多嘴。”
陈绍听得好笑,拍了她屁股一巴掌,“少胡说八道,对了,今日你萧姐姐应该会来,若是我还没回来,你先帮我安排一下。”
“知道啦,萧姐姐和我最好,要是来了,也不用安排到别处,就跟我挤挤睡吧。”李玉梅柳眉轻轻一挑,娇笑道:“大王要是想萧姐姐了,就去贱妾那里。”
陈绍呵呵一笑,起身拍了拍手,捏了捏她的脸颊,也没有说话。
迈步来到外面,冷风吹得他精神一振。
即使是如今的陈绍,每日里奏文那么多,在新年这段时间,依然是相对清闲的。
大家都要过年不是。
来到议事堂,在门外就听到里面喧哗的声音,官员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议事。
即使是陈绍进来,也有很多人没有停下来,依然在商议政务。
这也是他们的常态了,当陈绍这个上位者,不喜欢所有人都恭恭敬敬的排场,而是比较务实的话,就会有这种效果。
当然,那种他一进来,所有人都站起身迎接,然后大家一起议事,也并不是不好。
这纯看主公的个人偏爱,没有高低之分。
大多数时候,一股势力、一个集团,他们的作风做派,纯看一把手的好恶。
陈绍坐到自己位置上,也没有叫其他人上前,而是自顾自看起了今日的奏报。
得知官家十分配合,愿意拿出海运的文书来。
而且不光是制造海船的图纸,还有海行路线图、沿途诸国的人土风情、政治、地域等珍贵资料。
甚至还有牵星术与量天尺:通过观测北极星高度判断纬度,结合牵星板、测深锤等工具,形成系统的航海定位体系。
大宋的海运,十分发达,大概分为两条路线。
东海线以明州(如今的宁波)为起点,通往日本、高丽,如前几年的使船“万斛神舟”往返高丽,引发高丽国倾国耸观。
南海线以泉州、广州为枢纽,联接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及东非,形成“香料之路”与“陶瓷之路”。
后世发现的宋代沉船上,光是瓷器就有十八万件。
然后再运大量的象牙、犀角、珊瑚等,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回到中原。
大宋有钱,主要也是在这里,后期海上贸易税收更是占到了国库收入15%-20%,成为王朝支柱。
要不是被蒙元打断,大宋这航海技术和潜力,实在是不容小觑。
这些图纸和经验,都是十分宝贵的,要是赵桓不这么配合,还真不好弄到手。
陈绍心中,暗暗给赵桓记了一功。
陛下好好干,臣不会亏待你的!
陈绍如今,只需要等刘继祖带着这些东西回来,然后再交给商队去运作。
若是能运作的好,就不是光赚点钱这么简单了。
——
太原城里,一辆马车混在商队中,缓缓进城。
西北广源堂的商队,往来太原早就是络绎不绝于道了。
河东百姓难免有些抱怨钱都被他们赚了,但他们也没有办法,谁让广源堂来头大呢。
赶车的仆妇,在车帘旁轻声问了几句,态度十分恭敬。
里面传来一道清冷的声音,马车被赶到一间宅院里。
有人掀开帘子,扶着一名红衣女子下来,绰立庭前。
她绣衣云鬓,肌肤莹白,眉目如画,只是那般随意站着便是冬日里一抹动人光景。
萧氏走到房中,门窗紧闭,三座炭炉熊熊燃着,烧得炉壁几处泛红,扑面一股热浪。
她解开衣带,轻解罗裳,在丫鬟们的服侍下沐浴。
然后几个丫鬟捧着一迭衣裳过来,萧氏换上之后,衣裳从明艳贵气的锦裘,换为朴素的衣衫。
“给各位夫人的礼物都准备好了么?”
“回夫人,都备好了。”
萧氏点了点头,刚要离开,突然又想起什么来似得,说道:“我上次见大王身边侍女,人少而不美,此时多半已经换了贴身的。这种贴身的侍女,最是和主人亲近,你们是知道的。”
一个侍女笑着说道:“我们自然都和夫人一条心,夫人比亲娘还亲哩。”
萧氏没好气地笑了笑,说道:“那就多准备几份,若是大王身边有贴身侍女了,就送给她们。若是没有,我就开个恩,给你们几个小蹄子机会,留在大王身边。”
“奴婢们哪有这个福气,奴婢们也舍不得夫人。”
大寒将至,冷风咧咧,窗外白气昭昭。
萧氏头发还没彻底干,用布裹着头,免遭风寒。捏紧衣襟,迎风而立,丝毫不畏冷,只觉心旷神怡。
“走吧,去王府!”
想到即将开辟第二条商路,萧氏就仿佛有一团火烧般心热。
商道于她而言,早就不是单纯地赚钱了,她对钱没有多少执念,但是她喜欢这种日进万金的感觉。
好像是自己亲手堆起一座座金山的成就感,让她分外着迷。
对她来说,与王府上下相处的一团和气,连半点难度都没有。
但代王确实比较厉害,不是她能拿捏的,每次自己都猜不透他的心思。
所以做些表面文章,准备些礼物,维系好和王府其他人的关系,这些都是顺手而为的事。
真正让萧氏头疼的,是如何说服陈绍,全力支持她开海!
来到马车上,坐下之后,萧氏托了托胸襟前的柔软,暗暗给自己鼓劲。
此时她还不知道,陈绍比她还上心.
开海好不好,他可太知道了。
外面遍地都是资源,而且连个精英小怪都没有,全是些软柿子。
当今世上能打的,都他娘的搁自己周围呢。
哪怕是猫在东边那高丽,看着软趴趴的,在金国、宋国和郭药师之间瑟瑟发抖。
要把它挪放在别处,那也是个小霸王级别的,估计要猛猛扩张。
耶律大石都被金国揍成什么样了,如丧家之犬,狼狈地跑到西边,一下子发现自己无敌了。
萧氏的马车来到王府,才发现李玉梅早早在这里等候,见她们到了,李玉梅捏紧貂裘衣襟,笑着迎了上去。
“怎么敢劳烦妹妹亲自来迎接。”
“姐姐这是说哪里话,没来由生分了不是。”
明明只见过一次,还是点头之交。
两人都不知道彼此哪来的这么好的交情,但都没有点破,亲亲热热地挽着手进到了王府内。
萧氏被李玉梅领着,一番徜徉,在王府内转了一圈,挨个院子拜访。
又都聚在种灵溪这里。
作为王妃,环环这院子面积不小,单这园大小,便已超过寻常富庶人家,此时园中土壤翻起,假山未立,只一条水渠蜿蜒卧在园中,上面结着一层薄冰,天气寒冷可见一斑。
想起以前陈绍在太原住的地方,并不算大,看来是扩修过了。
他自己的院子,刚才去的时候,萧氏发现并不算大,却给王妃修得很宽敞。
把这些暗暗记在心底,萧氏提醒自己,这大王不是个会宠妾灭妻的,以后得好好跟王妃处好关系。
好在她的志向从来不是在后宫争宠,这方面也就不甚着紧。
等陈绍回来时候,天色已晚,见房中热闹,心中也高兴。
萧氏赶紧起身拜见,陈绍扶住她道:“都是一家人,客气什么。”
李师师问道:“郎君用膳了么?”
“我和他们一起吃了。”
陈绍说完,打量了一圈,府上女眷来了一半。
种灵溪居中而坐,萧氏和李玉梅左右相伴,春桃挨着陈绍,金家姐妹挨着师师,一时间倒也其乐融融。
闲聊了一会之后,环环有些累了,便开始赶人。
萧氏还真是睡在李玉梅房中,陈绍自然也跟了来。
三人洗漱之后上床,挤在一起,都只穿着亵衣稠裤。
萧氏见那李玉梅,说的话都不堪入耳,心底暗暗啐了一口,也凑了上去。
这两个都是人精。
——
接下来几天,陈绍一直没提这件事。
等到五天后,腊月二十,刘继祖也回来了。
得到消息的陈绍,在清晨吃完早饭,来到李玉梅院子里。
看着正在梳洗的萧氏,陈绍拍了拍她的胳膊,说道:“换身衣服,跟我来。”
不一会儿,两人来到书房内,刘继祖已经在此等候。
陈绍一边翻看着他带回来的图纸和文书,这才和萧氏说起海船的事。
听着他头头是道,讲着大宋海上如今的局势,还有对自己的期许。
萧氏这才知道,原来陈绍比她准备的还要充分百倍,甚至从大宋皇帝那里,拿到了如此宝贵的文书。
她的美目一亮,恨不得抱住陈绍亲上一口。
“大王放心,贱妾一定不负所望。”
陈绍呵呵一笑,说道:“你的本事我是知道的,有什么难处,也尽管开口。”
萧氏心中一阵激荡,她这人不是李师师,不喜欢听什么甜言蜜语。
这句“有什么难处,尽管开口”,在她耳朵里才是最动听的。
而且她也不客气,马上就开始提要求,“大王,那海上有盗匪横行,到了异域番邦,也难免会有些歹人。大王若是能拨给贱妾一些甲士,才好保护商队。”
陈绍呵呵一笑,说道:“我的手下,都是西北厮杀汉,如何受得了海上颠簸。”
“我已经知会曲端,让他募水兵,组建水寨,建造战舰护航,与商队一起出海。”
萧氏一听,自己估计又没法调动水军了,微微有些失望。
但是既然有水兵护卫,那也算是解决了问题。
她心中也知道,陈绍是绝对不会允许有人,能同时掌握财权和兵权的。
此时陈绍的心中,一点也不比她平静,畅想着万里海波上,自己或许又能改变中原文明的进程了,他就有些憧憬。
等水师建立起来,配合大宋本就繁荣的海上贸易,大航海时代势必要提前到来。
曲端此时,也确实等着组建水师,不过他不是为了这个,而是想北渡伐金。
眼看战线越来越北,曲端和他手下都快急疯了,他们可还一场仗都没打呢!(本章完)
腰间围上锦织抱肚,外罩云锦袍,系嵌金玉带,在房中和昨晚留在这里的李玉梅一起用着早餐。
这次回来,房中四侍女,是李唐臣派人送来的。
说是从小伺候李玉梅的,然后就被李玉梅送到他房里来了,其实全是她堂姐妹、表姊妹。
身为一个王爷,自己身边伺候的人确实太少。
陈绍也就笑纳了。
反正能来到他的身边,必然是被广源堂连祖宗十八代都调查过的。
原本李玉梅不想这样,因为这应该是种家来做,自己如此安排,倒像是在争什么一样。
毕竟在陈绍身边贴身伺候这个差事,如今看来并非是什么简单伺候人的贱役。
多少人削减了脑袋都想来。
但看着王妃一直没有这个想法,种家也没做,李玉梅只得是自己来了。
她先是小心翼翼地问了种灵溪,结果后者根本没在意,随口应付了几句。
李唐臣也有些犹豫,生怕引起王妃不满,但还是在族中寻摸了些性子娴淑文静、不会惹是生非的,送进王府来了。
还再三嘱咐她们,不要多说话,安心服侍代王即可。
所以陈绍很意外,这一批侍女质量这么高,一个个看上去气质不俗,肌肤白皙娇嫩,举止娴雅,颇有闺秀风范。
他哪里知道,这些都是真大家闺秀。
陈绍的妻妾算是比较上档次的,但是侍女这方面,因为他极端的谨慎,一直以来都没吃上啥好的。
来自西北鄜延路的黑妞,就是王府侍女主力。
这些侍女满嘴关西腔,粗枝大叶,为数不多的优点就是干活麻利、性格爽朗。
李玉梅端上绿悠悠清香沁鼻的西湖龙井,倚在陈绍跟前,问道:“大王今日还出去么?”
陈绍倚了个锦垫,朝后靠了靠,道:“我倒是想在家中偷闲,你爹他们也不肯饶了我啊。”
李玉梅抿嘴一笑,拈了一颗果子递到他嘴里,笑吟吟地说道:“大王你就跟他们说,要留在府上求子嗣,看谁还敢多嘴。”
陈绍听得好笑,拍了她屁股一巴掌,“少胡说八道,对了,今日你萧姐姐应该会来,若是我还没回来,你先帮我安排一下。”
“知道啦,萧姐姐和我最好,要是来了,也不用安排到别处,就跟我挤挤睡吧。”李玉梅柳眉轻轻一挑,娇笑道:“大王要是想萧姐姐了,就去贱妾那里。”
陈绍呵呵一笑,起身拍了拍手,捏了捏她的脸颊,也没有说话。
迈步来到外面,冷风吹得他精神一振。
即使是如今的陈绍,每日里奏文那么多,在新年这段时间,依然是相对清闲的。
大家都要过年不是。
来到议事堂,在门外就听到里面喧哗的声音,官员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议事。
即使是陈绍进来,也有很多人没有停下来,依然在商议政务。
这也是他们的常态了,当陈绍这个上位者,不喜欢所有人都恭恭敬敬的排场,而是比较务实的话,就会有这种效果。
当然,那种他一进来,所有人都站起身迎接,然后大家一起议事,也并不是不好。
这纯看主公的个人偏爱,没有高低之分。
大多数时候,一股势力、一个集团,他们的作风做派,纯看一把手的好恶。
陈绍坐到自己位置上,也没有叫其他人上前,而是自顾自看起了今日的奏报。
得知官家十分配合,愿意拿出海运的文书来。
而且不光是制造海船的图纸,还有海行路线图、沿途诸国的人土风情、政治、地域等珍贵资料。
甚至还有牵星术与量天尺:通过观测北极星高度判断纬度,结合牵星板、测深锤等工具,形成系统的航海定位体系。
大宋的海运,十分发达,大概分为两条路线。
东海线以明州(如今的宁波)为起点,通往日本、高丽,如前几年的使船“万斛神舟”往返高丽,引发高丽国倾国耸观。
南海线以泉州、广州为枢纽,联接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及东非,形成“香料之路”与“陶瓷之路”。
后世发现的宋代沉船上,光是瓷器就有十八万件。
然后再运大量的象牙、犀角、珊瑚等,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回到中原。
大宋有钱,主要也是在这里,后期海上贸易税收更是占到了国库收入15%-20%,成为王朝支柱。
要不是被蒙元打断,大宋这航海技术和潜力,实在是不容小觑。
这些图纸和经验,都是十分宝贵的,要是赵桓不这么配合,还真不好弄到手。
陈绍心中,暗暗给赵桓记了一功。
陛下好好干,臣不会亏待你的!
陈绍如今,只需要等刘继祖带着这些东西回来,然后再交给商队去运作。
若是能运作的好,就不是光赚点钱这么简单了。
——
太原城里,一辆马车混在商队中,缓缓进城。
西北广源堂的商队,往来太原早就是络绎不绝于道了。
河东百姓难免有些抱怨钱都被他们赚了,但他们也没有办法,谁让广源堂来头大呢。
赶车的仆妇,在车帘旁轻声问了几句,态度十分恭敬。
里面传来一道清冷的声音,马车被赶到一间宅院里。
有人掀开帘子,扶着一名红衣女子下来,绰立庭前。
她绣衣云鬓,肌肤莹白,眉目如画,只是那般随意站着便是冬日里一抹动人光景。
萧氏走到房中,门窗紧闭,三座炭炉熊熊燃着,烧得炉壁几处泛红,扑面一股热浪。
她解开衣带,轻解罗裳,在丫鬟们的服侍下沐浴。
然后几个丫鬟捧着一迭衣裳过来,萧氏换上之后,衣裳从明艳贵气的锦裘,换为朴素的衣衫。
“给各位夫人的礼物都准备好了么?”
“回夫人,都备好了。”
萧氏点了点头,刚要离开,突然又想起什么来似得,说道:“我上次见大王身边侍女,人少而不美,此时多半已经换了贴身的。这种贴身的侍女,最是和主人亲近,你们是知道的。”
一个侍女笑着说道:“我们自然都和夫人一条心,夫人比亲娘还亲哩。”
萧氏没好气地笑了笑,说道:“那就多准备几份,若是大王身边有贴身侍女了,就送给她们。若是没有,我就开个恩,给你们几个小蹄子机会,留在大王身边。”
“奴婢们哪有这个福气,奴婢们也舍不得夫人。”
大寒将至,冷风咧咧,窗外白气昭昭。
萧氏头发还没彻底干,用布裹着头,免遭风寒。捏紧衣襟,迎风而立,丝毫不畏冷,只觉心旷神怡。
“走吧,去王府!”
想到即将开辟第二条商路,萧氏就仿佛有一团火烧般心热。
商道于她而言,早就不是单纯地赚钱了,她对钱没有多少执念,但是她喜欢这种日进万金的感觉。
好像是自己亲手堆起一座座金山的成就感,让她分外着迷。
对她来说,与王府上下相处的一团和气,连半点难度都没有。
但代王确实比较厉害,不是她能拿捏的,每次自己都猜不透他的心思。
所以做些表面文章,准备些礼物,维系好和王府其他人的关系,这些都是顺手而为的事。
真正让萧氏头疼的,是如何说服陈绍,全力支持她开海!
来到马车上,坐下之后,萧氏托了托胸襟前的柔软,暗暗给自己鼓劲。
此时她还不知道,陈绍比她还上心.
开海好不好,他可太知道了。
外面遍地都是资源,而且连个精英小怪都没有,全是些软柿子。
当今世上能打的,都他娘的搁自己周围呢。
哪怕是猫在东边那高丽,看着软趴趴的,在金国、宋国和郭药师之间瑟瑟发抖。
要把它挪放在别处,那也是个小霸王级别的,估计要猛猛扩张。
耶律大石都被金国揍成什么样了,如丧家之犬,狼狈地跑到西边,一下子发现自己无敌了。
萧氏的马车来到王府,才发现李玉梅早早在这里等候,见她们到了,李玉梅捏紧貂裘衣襟,笑着迎了上去。
“怎么敢劳烦妹妹亲自来迎接。”
“姐姐这是说哪里话,没来由生分了不是。”
明明只见过一次,还是点头之交。
两人都不知道彼此哪来的这么好的交情,但都没有点破,亲亲热热地挽着手进到了王府内。
萧氏被李玉梅领着,一番徜徉,在王府内转了一圈,挨个院子拜访。
又都聚在种灵溪这里。
作为王妃,环环这院子面积不小,单这园大小,便已超过寻常富庶人家,此时园中土壤翻起,假山未立,只一条水渠蜿蜒卧在园中,上面结着一层薄冰,天气寒冷可见一斑。
想起以前陈绍在太原住的地方,并不算大,看来是扩修过了。
他自己的院子,刚才去的时候,萧氏发现并不算大,却给王妃修得很宽敞。
把这些暗暗记在心底,萧氏提醒自己,这大王不是个会宠妾灭妻的,以后得好好跟王妃处好关系。
好在她的志向从来不是在后宫争宠,这方面也就不甚着紧。
等陈绍回来时候,天色已晚,见房中热闹,心中也高兴。
萧氏赶紧起身拜见,陈绍扶住她道:“都是一家人,客气什么。”
李师师问道:“郎君用膳了么?”
“我和他们一起吃了。”
陈绍说完,打量了一圈,府上女眷来了一半。
种灵溪居中而坐,萧氏和李玉梅左右相伴,春桃挨着陈绍,金家姐妹挨着师师,一时间倒也其乐融融。
闲聊了一会之后,环环有些累了,便开始赶人。
萧氏还真是睡在李玉梅房中,陈绍自然也跟了来。
三人洗漱之后上床,挤在一起,都只穿着亵衣稠裤。
萧氏见那李玉梅,说的话都不堪入耳,心底暗暗啐了一口,也凑了上去。
这两个都是人精。
——
接下来几天,陈绍一直没提这件事。
等到五天后,腊月二十,刘继祖也回来了。
得到消息的陈绍,在清晨吃完早饭,来到李玉梅院子里。
看着正在梳洗的萧氏,陈绍拍了拍她的胳膊,说道:“换身衣服,跟我来。”
不一会儿,两人来到书房内,刘继祖已经在此等候。
陈绍一边翻看着他带回来的图纸和文书,这才和萧氏说起海船的事。
听着他头头是道,讲着大宋海上如今的局势,还有对自己的期许。
萧氏这才知道,原来陈绍比她准备的还要充分百倍,甚至从大宋皇帝那里,拿到了如此宝贵的文书。
她的美目一亮,恨不得抱住陈绍亲上一口。
“大王放心,贱妾一定不负所望。”
陈绍呵呵一笑,说道:“你的本事我是知道的,有什么难处,也尽管开口。”
萧氏心中一阵激荡,她这人不是李师师,不喜欢听什么甜言蜜语。
这句“有什么难处,尽管开口”,在她耳朵里才是最动听的。
而且她也不客气,马上就开始提要求,“大王,那海上有盗匪横行,到了异域番邦,也难免会有些歹人。大王若是能拨给贱妾一些甲士,才好保护商队。”
陈绍呵呵一笑,说道:“我的手下,都是西北厮杀汉,如何受得了海上颠簸。”
“我已经知会曲端,让他募水兵,组建水寨,建造战舰护航,与商队一起出海。”
萧氏一听,自己估计又没法调动水军了,微微有些失望。
但是既然有水兵护卫,那也算是解决了问题。
她心中也知道,陈绍是绝对不会允许有人,能同时掌握财权和兵权的。
此时陈绍的心中,一点也不比她平静,畅想着万里海波上,自己或许又能改变中原文明的进程了,他就有些憧憬。
等水师建立起来,配合大宋本就繁荣的海上贸易,大航海时代势必要提前到来。
曲端此时,也确实等着组建水师,不过他不是为了这个,而是想北渡伐金。
眼看战线越来越北,曲端和他手下都快急疯了,他们可还一场仗都没打呢!(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