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起来的时候,陈绍发现刘採薇还趴在自己身上。
初夏之后,天气持续升温,即使是早晨,也有点热了。
两人隔壁挨著的地方,黏腻腻地出了不少汗。
他推了一把,抽身出来,刘採薇眯了眯眼,似乎是在熟悉的床榻上,找到了当年待字闺中的感觉,整个身心都是放鬆的,转身继续睡。
陈绍笑了笑自己起身,丫鬟们马上进来,小心翼翼地服侍他穿好衣裳。
陈绍发现內衬都是换的新的,刘家確实比较细心。
这时候有丫鬟说道:“大王,王府派人一早送来了这些奏文。”
陈绍点了点头,来到外室一边吃早餐,一边翻阅。
只有比较紧要的,才会连夜送来,昨天自己一整天没有回去,可能有需要紧急处理的。
打开一看,幕僚们特意標註了,是蔡京送来的。
蔡京的书信,確实是被陈绍特別强调过,要第一时间送到自己身边的。
毕竟实际上掌控著大宋財计,並且给定难军输血的蔡太师,作用实在是太大,其他人无法取代。
陈绍不禁提了提神,展开一看,说的是铜矿的事。
大宋的铜,有八成都是韶州岑水场(广东韶关)出產。
因为这玩意资源匱乏,而且用途极广,光是铸钱就不够用的。
所以管制一直比较严格。
陈绍因为想生產火炮,所以请蔡京为自己周转一点。
一向有求必应的蔡京,这次却罕见地拒绝了,因为实在没有办法周转大量的铜料出来。
他在信中,详细地陈述了铜料的用处,以及如今的难处。
宝钞基本就是废纸了,朝廷要稳住財计,只能是依靠铜钱。
铸幣的铜料,都十分紧俏,要是需求不多的话,还可以勉强为之。
陈绍嘆了口气,铜料不多,造出一两门炮来,有什么用处。
这东西如今的威力本来就一般,还是要成规模,才好在战场上发挥作用。
辽人工匠们倒是说过,在云內和大同的铁矿內,產铁的同时,有少量的铜矿。
陈绍也只能是要求他们儘量多从西域番邦採购了。
只要有铜料,陈绍不担心自己的工匠造不出或者改进不了。
此时大宋采铜,已经发明出了湿法冶金的胆铜法(就是用铁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而西方直到七百多年之后,也就是他妈的西历1850年,才开始摆脱火法炼铜,使用湿法冶金。
所以陈绍不缺炼铜的匠人和手艺,只是缺少铜矿。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他本能地就想起了商队开海,於是就吩咐丫鬟们拿笔墨来。
陈绍做正事的时候,一贯是雷厉风行,想到什么马上就要动手。
他很快就写好了书信,叫丫鬟们传给亲卫,要他们送到密州去。
等到传令亲兵上马,奔出太原城的时候,陈绍甚至还没有喝完粥。
端著手里的茶杯,陈绍舒了口气,他觉得既然和女真这一仗,算是最后一场硬战。
是不是还可以再等等,看看能不能把铜炮派上用场。
但是仔细一想,又觉得和女真打,防守时候铜炮比较有用。
过了长城,哪还有像样的城防,会寧府的大金国皇宫,还是一群帐篷群呢。
房中传来轻快的脚步声,刘採薇穿好衣裳,笑吟吟地过来陪陈绍一起用餐。
“你要不要跟我一起走?”
刘採薇面露难色,小声说道:“我回来是给娘过生辰的,后天才是。”
陈绍笑著点了点头,“那你多待几天。”
说完又补充道:“我有空会来看你。”
刘採薇眼神亮晶晶的,主动搂住他亲了一口。
刘继祖虽然风尘僕僕从黑山回来,但是早早就在厅等候。
见陈绍出来,他立刻上前,“大王。”
“不用客气。”陈绍坐下之后,问道:“你是管过商队的,商队南来北往,见多识广。你可知道,何处铜矿比较多。”
“韶关。”
陈绍没好气地看了他一眼,这还用你说。
刘继祖搓了搓手,乾笑道:“铜料珍贵,舍此之外,没听说有大的铜矿。”
看来还真得让萧夫人从海外找了。
转念一想,能找铜,就能找金银。
就能找橡胶,说不定在將来就可以挖石油了.
其实技术的发展,从来都是万事开头难,只要自己帮他们开个头,真不一定怎么著。
石油可以滋生美菌,铜矿为啥不能滋生定难菌。
刘继祖对陈绍的想法不太了解,他也只是听说过代王似乎对工院的武器尤其是火器很感兴趣。
毕竟代王是行伍出身,真正上过战场打过仗的,对於武器感兴趣本就正常。
至於大炮要用青铜铸造,甚至是火药配比已经被改良过,威力倍增,这些刘继祖都不知道。
见陈绍难得问起一件事,自己却什么都不知道,刘继祖心中著实懊恼。
让女儿留心代王的喜好,结果她就记住一个代王喜欢吃乳酪。
真是没用
再看看李唐臣那老东西的女儿,如今代王府接待四方女眷,儼然王妃之下第一人,也就是还没生个一儿半女的,不然地位还要更稳固。
陈绍当然不知道刘继祖此时的想法,他站起身来,说道:“你刚从黑山回来,路途遥远,必然辛苦,好生歇息两天再去府衙理事吧。”
刘继祖一听这哪能行,让自己在家歇息,自己能坐得住么!
如今是什么时候,正该奋力向前的时候,將来拿下天下有的是时间歇息!
“多谢大王施恩,府衙內积压了不少的公事,我怕那些属官不熟悉,耽搁了大事。”
“辛苦你了。”
“不辛苦,不辛苦,大王才辛苦。”
陈绍笑了笑,从刘府出来,带著一群亲卫回到王府。
在王府门口,就瞧见一群人骑马赶来,为首的一个看著十分熟悉。
“大王!”
陈绍凝神一看,笑道:“你来的可巧。”
来人正是杨成,定难军东征之后,他任宥盐主管。
无定河、红柳河的河渠,都是他主持挖的。
这次疏通运河,工期一直提不起来,陈绍不禁又想起他来。
要说这杨成,当年是西夏汉人,在横山碰到陈绍,带著举族投奔。
他是真的不为钱財,不为名利,纯属当官上癮。
是真有癮那种。
做事绝对一丝不苟,公正廉洁,但是对权力抓的很紧,对升官的渴望无比的大。
杨成也快五十了,一把年纪从盐州赶来,精神奕奕,见到陈绍马上问道:“大王要疏通运河?”
陈绍笑道:“你这一路辛苦,不急著说这个,先进到我王府內喝杯茶,润润嗓子。”
说完带著他来到衙署內。
衙署中,有从西北来的,都跟杨成打起招呼。
陈绍也感觉到了,其实在他手下,已经不自觉根据来源地分了派系。
这就是没法避免的。
来自西北的人,原本还分银夏、兴灵、宥盐、甘凉.但是来到河东之后,迫於河东系的压力,自动就抱团了。
没办法,河东这地方真是有点说法,人才济济,人杰地灵。
尤其是一到乱世,那真是人材井喷,颇有那么点淮海的意思了。
不过他们性子谨慎,因为河东有著表里山河,地势险要,盐铁粮足,啥也不缺,所以喜欢搞割据;
所以到了民国时候,这里也能养出一个最稳的军阀——阎老西。
淮海是喜欢揭竿而起,自己当大哥,出去爭夺天下,如陈胜、刘邦、项羽、黄巢、朱元璋
对於自己手下的人拉山头,陈绍也不管他们,你想要手下不分派系,这纯属是痴人说梦。
从来也没有谁做到过,哪怕是陈绍,比大家多了千年的见识,也没见过国中无派的时候存在过。
只要还没开始党爭,抱团是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是人就有个亲疏远近,人情往来,慢慢抱团,互相扶持。
杨成在西北挖水渠,生生把自己挖成了一个专家,他稍微看了一眼地图,然后就凝神思考起来。
来时他就知道,这个工程很大,不过杨成没有一点要退缩的意思,因为他很了解代王,这要是做好了,未来自己就不用发愁了。
“我先去巡查一趟,要是没什么问题,明天开春再起动。”
陈绍点了点头,兴修运河,必须是在春天。
而且最好是晚春到初夏这段时间。
这段时间,正是北方麦收前(芒种前)、南方水稻插秧前,农民有短暂农閒,可集中投入劳力。
冬天时候土壤冻结,坚硬难挖,且低温导致工人效率低下。
夏季雨水增多,土壤过湿易坍塌,且易引发洪涝淹没工地。
秋季土壤乾燥坚硬又称“秋燥”,需额外洒水软化,增加成本。
杨成说道:“在这段时日,我们可以规划好运河路线,然后在沿途设立衙署。做好一切准备,將工具调度好,等到开春直接招募民夫同时开挖。”
陈绍一听,瞬间感觉到了经费在燃烧,但是想到运河挖好之后的利处,也是咬著牙点头。
这又是很考验他的调动统筹能力的一件大事。
要是能做好了,就能把失去两百多年的幽燕,重新连结入中原大地。
顺便提高河北的经济民生,帮助河北重新安稳下来。
幽燕河北,是陈绍刚刚拿到手,但是还没有握紧的土地。
只要这条大运河,把河北幽燕盘活,自己手握北方大部分的土地能够连成一片,就已经有了泰山压顶之势。
——
云內大同。
重熙十三年(1044年),辽兴宗將云州升为西京大同府,作为契丹的五京之一。
控扼雁门关、平型关等要塞,连接华北与蒙古高原,为“北方锁钥”。
此时驻扎在此的,乃是定难军元勛之一的李孝忠。
在后世,他更为人熟知的名字,叫『李彦仙』。
在原本的歷史中,靖康之难发生之后,李孝忠在西北振臂一呼,招募三千人勤王,因战功被补授承节郎。
当时李纲负责宣抚两河(河北、河东),排兵布阵多有疏漏,李孝忠上书批评李纲“不知兵,恐误国”。
李纲当时是主战派一哥,这一行为马上触怒了当时的朝廷,被视为“越职言事”,遭有司追捕。
为躲避追捕,李孝忠逃亡途中改名“李彦仙”,並隱姓埋名以效用於河东军,后因侦察金军有功復补校尉。
如今他自然是不用害怕李纲,也不用改名了。
他再上书,说李纲不知兵,那李纲也只能是装著没听见。
因为他手里有近六万夏州兵,还有十几万辅军、僕从军。
这十几万人,正是临阵倒戈,投奔定难军的北地汉人。
他们的家眷老小都在云內,鬼才会跟著刘彦宗铁了心当金国女真的狗奴。
女真人对待他们这些投降的僕从军,实在是太残暴了。
有一次,刘彦宗亲眼见到女真韃子的普通甲士,捉了十几个僕从兵,让他们逃跑,自己在后面射杀取乐。
刘彦宗不敢制止,也知道上前制止没有用,只会激起韃子凶性,杀更多的人。
他的这种行为,也让他失去了军心。
要是女真韃子,一路贏下去也就罢了,但凡他们稍有颓势,僕从军哪还有不投降的。
心怀忐忑地回到故土之后,这些人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家眷非但没有被屠戮。
那些被迫成为女真韃子奴隶的,还被放了回来。
当年韃子凶威不可一世,可不管这些地方的兵马是不是已经投了,碰到什么抢什么,隨意掠夺人口为奴。
定难军来此之后,却是保境安民,鼓励农桑。
他们从一开始拿下大同,就已经开始劝农,说明他们心中就没想著再丟。
果然,拿下大同之后,战线继续一路向东推,再也没燃到此地。
在李孝忠的节堂內,一个云中营武官迈步进来,抱拳道:“李帅,我有一个亲戚,从韃子那边逃了回来。据他所说,韃子的二太子完顏宗望好像是快病重不行了。”
“哦?”李孝忠神色一亮,“此消息可確凿?”
“我那亲戚,就在宗望的帐下为奴,应该是错不了。”
李孝忠马上觉察到这个情报的重要性。
完顏宗望要是病重,还真是出击的好时候。
身为三大主力之一的统帅,李孝忠和韩世忠一样,都是知道陈绍打算的。
他也清楚,运兵船其实已经入海,只是在等待机会而已。
“把那人叫来,我亲自问问!”
那武官当即把亲戚带来,是个看上去十分瘦削羸弱的汉子,一看就没少吃苦。
被捉到女真贵人帐下为奴,是很悲惨的,大多活不过半年。
李孝忠盘问过后,基本已经確定了此事属实。
他不敢怠慢,立刻提笔,给陈绍写了一封加急密奏。
这种级別的大事,唯有代王一人,可以下令。
只有陈绍决定要打,边境才会发动对女真的进攻,否则的话,他们也只能按兵不动。
李孝忠此时並不確定该不该打,他觉得代王手里掌握的情报更多,应该可以根据敌我的力量增减,来做出相应的决断。
虽然李孝忠从未说过要打开,但是为了以防万一,在代王下令时候,可以儘快进入战斗状態。
大同府的兵马,包括驻扎在前线的,都开始整备。
一时间,肃杀和狂喜笼罩大同。
从女真那边逃过来的人,带来的完顏宗望病重的消息,也都佐证了这一点。
全面的决战,仿佛即將开打。
消息送出去没几天,大同府內,进来一支代王的传令亲兵。
李孝忠嚇了一跳,虽然如今道路好走了,尤其是太原到大同,专门修建了道路。
但也没有这么快的道理。
李孝忠展开信一看,才知道自己是误会了,原来这是四天前的信。
那时候自己还不知道完顏宗望的消息。
但是信的內容,却让李孝忠吃了一惊。
代王竟然比他提前知道了完顏宗望病重的消息,嘱咐他不要贸然决战。
可以在边境派出骑兵不断袭扰金国。
摧毁他们的战备物资,抢夺或者乾脆焚烧女真人的牛羊財物。
他们如今的物资並不充沛,大部分还是抢夺来的契丹和大宋的粮秣輜重。
只要多多毁坏他们的物资,就是大功一件。
而且还可以趁势解决人心躁动,都想著建功立业的心情。
既然要打,就要在翻浆期没有到来之前,利用自己轻骑兵多的优势,对金国进行袭击。
说袭击可能都有点不对,按照代王所说,这应该是对金国女真发动袭扰。
让他们不得安生,让他们活在恐惧当中。
因为陈绍一声令下,原本平静了许久的边境上,再度燃起战火。
不过这一次,攻守易型了。
开始轮到定难军猛攻。
大同府,李孝忠再次巡查各营,要求所有將士,不许再说什么出关决战的话来。
所有的事,都要听代王的差遣。
燕山府,幽州城。
与此同时,韩世忠也收到了书信。
他得知完顏宗望病重时候,颇为高兴。
宗望作为女真的元帅,还是非常能打的,女真失去了宗望,就等於是自断一臂。
韩世忠没少跟完顏宗望打交道,尤其是在白沟河一战,让这两路主力,逃出去一大半。
这才有了如今的局面。
其实按照他们原本的畅想,是要在河北和幽燕的交界,尤其是白沟河一带,將韃子主力全部歼灭的。
虽然也斩杀了不少韃子的猛將,杀了不少女真甲士,但终究还是让他们逃走了。
韩世忠这边,情况与整个定难军差不多,见到太原的信使到来,一个个都精神抖擞。
“韩帅,代王说什么了?”
“是不是要开战?”
韩世忠一拍桌子,训斥道:“你们这些泼贼吵嚷什么!
“代王有令,在翻浆期和秋汛来临之前,要不断袭扰,静待时机!”(本章完)
初夏之后,天气持续升温,即使是早晨,也有点热了。
两人隔壁挨著的地方,黏腻腻地出了不少汗。
他推了一把,抽身出来,刘採薇眯了眯眼,似乎是在熟悉的床榻上,找到了当年待字闺中的感觉,整个身心都是放鬆的,转身继续睡。
陈绍笑了笑自己起身,丫鬟们马上进来,小心翼翼地服侍他穿好衣裳。
陈绍发现內衬都是换的新的,刘家確实比较细心。
这时候有丫鬟说道:“大王,王府派人一早送来了这些奏文。”
陈绍点了点头,来到外室一边吃早餐,一边翻阅。
只有比较紧要的,才会连夜送来,昨天自己一整天没有回去,可能有需要紧急处理的。
打开一看,幕僚们特意標註了,是蔡京送来的。
蔡京的书信,確实是被陈绍特別强调过,要第一时间送到自己身边的。
毕竟实际上掌控著大宋財计,並且给定难军输血的蔡太师,作用实在是太大,其他人无法取代。
陈绍不禁提了提神,展开一看,说的是铜矿的事。
大宋的铜,有八成都是韶州岑水场(广东韶关)出產。
因为这玩意资源匱乏,而且用途极广,光是铸钱就不够用的。
所以管制一直比较严格。
陈绍因为想生產火炮,所以请蔡京为自己周转一点。
一向有求必应的蔡京,这次却罕见地拒绝了,因为实在没有办法周转大量的铜料出来。
他在信中,详细地陈述了铜料的用处,以及如今的难处。
宝钞基本就是废纸了,朝廷要稳住財计,只能是依靠铜钱。
铸幣的铜料,都十分紧俏,要是需求不多的话,还可以勉强为之。
陈绍嘆了口气,铜料不多,造出一两门炮来,有什么用处。
这东西如今的威力本来就一般,还是要成规模,才好在战场上发挥作用。
辽人工匠们倒是说过,在云內和大同的铁矿內,產铁的同时,有少量的铜矿。
陈绍也只能是要求他们儘量多从西域番邦採购了。
只要有铜料,陈绍不担心自己的工匠造不出或者改进不了。
此时大宋采铜,已经发明出了湿法冶金的胆铜法(就是用铁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而西方直到七百多年之后,也就是他妈的西历1850年,才开始摆脱火法炼铜,使用湿法冶金。
所以陈绍不缺炼铜的匠人和手艺,只是缺少铜矿。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他本能地就想起了商队开海,於是就吩咐丫鬟们拿笔墨来。
陈绍做正事的时候,一贯是雷厉风行,想到什么马上就要动手。
他很快就写好了书信,叫丫鬟们传给亲卫,要他们送到密州去。
等到传令亲兵上马,奔出太原城的时候,陈绍甚至还没有喝完粥。
端著手里的茶杯,陈绍舒了口气,他觉得既然和女真这一仗,算是最后一场硬战。
是不是还可以再等等,看看能不能把铜炮派上用场。
但是仔细一想,又觉得和女真打,防守时候铜炮比较有用。
过了长城,哪还有像样的城防,会寧府的大金国皇宫,还是一群帐篷群呢。
房中传来轻快的脚步声,刘採薇穿好衣裳,笑吟吟地过来陪陈绍一起用餐。
“你要不要跟我一起走?”
刘採薇面露难色,小声说道:“我回来是给娘过生辰的,后天才是。”
陈绍笑著点了点头,“那你多待几天。”
说完又补充道:“我有空会来看你。”
刘採薇眼神亮晶晶的,主动搂住他亲了一口。
刘继祖虽然风尘僕僕从黑山回来,但是早早就在厅等候。
见陈绍出来,他立刻上前,“大王。”
“不用客气。”陈绍坐下之后,问道:“你是管过商队的,商队南来北往,见多识广。你可知道,何处铜矿比较多。”
“韶关。”
陈绍没好气地看了他一眼,这还用你说。
刘继祖搓了搓手,乾笑道:“铜料珍贵,舍此之外,没听说有大的铜矿。”
看来还真得让萧夫人从海外找了。
转念一想,能找铜,就能找金银。
就能找橡胶,说不定在將来就可以挖石油了.
其实技术的发展,从来都是万事开头难,只要自己帮他们开个头,真不一定怎么著。
石油可以滋生美菌,铜矿为啥不能滋生定难菌。
刘继祖对陈绍的想法不太了解,他也只是听说过代王似乎对工院的武器尤其是火器很感兴趣。
毕竟代王是行伍出身,真正上过战场打过仗的,对於武器感兴趣本就正常。
至於大炮要用青铜铸造,甚至是火药配比已经被改良过,威力倍增,这些刘继祖都不知道。
见陈绍难得问起一件事,自己却什么都不知道,刘继祖心中著实懊恼。
让女儿留心代王的喜好,结果她就记住一个代王喜欢吃乳酪。
真是没用
再看看李唐臣那老东西的女儿,如今代王府接待四方女眷,儼然王妃之下第一人,也就是还没生个一儿半女的,不然地位还要更稳固。
陈绍当然不知道刘继祖此时的想法,他站起身来,说道:“你刚从黑山回来,路途遥远,必然辛苦,好生歇息两天再去府衙理事吧。”
刘继祖一听这哪能行,让自己在家歇息,自己能坐得住么!
如今是什么时候,正该奋力向前的时候,將来拿下天下有的是时间歇息!
“多谢大王施恩,府衙內积压了不少的公事,我怕那些属官不熟悉,耽搁了大事。”
“辛苦你了。”
“不辛苦,不辛苦,大王才辛苦。”
陈绍笑了笑,从刘府出来,带著一群亲卫回到王府。
在王府门口,就瞧见一群人骑马赶来,为首的一个看著十分熟悉。
“大王!”
陈绍凝神一看,笑道:“你来的可巧。”
来人正是杨成,定难军东征之后,他任宥盐主管。
无定河、红柳河的河渠,都是他主持挖的。
这次疏通运河,工期一直提不起来,陈绍不禁又想起他来。
要说这杨成,当年是西夏汉人,在横山碰到陈绍,带著举族投奔。
他是真的不为钱財,不为名利,纯属当官上癮。
是真有癮那种。
做事绝对一丝不苟,公正廉洁,但是对权力抓的很紧,对升官的渴望无比的大。
杨成也快五十了,一把年纪从盐州赶来,精神奕奕,见到陈绍马上问道:“大王要疏通运河?”
陈绍笑道:“你这一路辛苦,不急著说这个,先进到我王府內喝杯茶,润润嗓子。”
说完带著他来到衙署內。
衙署中,有从西北来的,都跟杨成打起招呼。
陈绍也感觉到了,其实在他手下,已经不自觉根据来源地分了派系。
这就是没法避免的。
来自西北的人,原本还分银夏、兴灵、宥盐、甘凉.但是来到河东之后,迫於河东系的压力,自动就抱团了。
没办法,河东这地方真是有点说法,人才济济,人杰地灵。
尤其是一到乱世,那真是人材井喷,颇有那么点淮海的意思了。
不过他们性子谨慎,因为河东有著表里山河,地势险要,盐铁粮足,啥也不缺,所以喜欢搞割据;
所以到了民国时候,这里也能养出一个最稳的军阀——阎老西。
淮海是喜欢揭竿而起,自己当大哥,出去爭夺天下,如陈胜、刘邦、项羽、黄巢、朱元璋
对於自己手下的人拉山头,陈绍也不管他们,你想要手下不分派系,这纯属是痴人说梦。
从来也没有谁做到过,哪怕是陈绍,比大家多了千年的见识,也没见过国中无派的时候存在过。
只要还没开始党爭,抱团是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是人就有个亲疏远近,人情往来,慢慢抱团,互相扶持。
杨成在西北挖水渠,生生把自己挖成了一个专家,他稍微看了一眼地图,然后就凝神思考起来。
来时他就知道,这个工程很大,不过杨成没有一点要退缩的意思,因为他很了解代王,这要是做好了,未来自己就不用发愁了。
“我先去巡查一趟,要是没什么问题,明天开春再起动。”
陈绍点了点头,兴修运河,必须是在春天。
而且最好是晚春到初夏这段时间。
这段时间,正是北方麦收前(芒种前)、南方水稻插秧前,农民有短暂农閒,可集中投入劳力。
冬天时候土壤冻结,坚硬难挖,且低温导致工人效率低下。
夏季雨水增多,土壤过湿易坍塌,且易引发洪涝淹没工地。
秋季土壤乾燥坚硬又称“秋燥”,需额外洒水软化,增加成本。
杨成说道:“在这段时日,我们可以规划好运河路线,然后在沿途设立衙署。做好一切准备,將工具调度好,等到开春直接招募民夫同时开挖。”
陈绍一听,瞬间感觉到了经费在燃烧,但是想到运河挖好之后的利处,也是咬著牙点头。
这又是很考验他的调动统筹能力的一件大事。
要是能做好了,就能把失去两百多年的幽燕,重新连结入中原大地。
顺便提高河北的经济民生,帮助河北重新安稳下来。
幽燕河北,是陈绍刚刚拿到手,但是还没有握紧的土地。
只要这条大运河,把河北幽燕盘活,自己手握北方大部分的土地能够连成一片,就已经有了泰山压顶之势。
——
云內大同。
重熙十三年(1044年),辽兴宗將云州升为西京大同府,作为契丹的五京之一。
控扼雁门关、平型关等要塞,连接华北与蒙古高原,为“北方锁钥”。
此时驻扎在此的,乃是定难军元勛之一的李孝忠。
在后世,他更为人熟知的名字,叫『李彦仙』。
在原本的歷史中,靖康之难发生之后,李孝忠在西北振臂一呼,招募三千人勤王,因战功被补授承节郎。
当时李纲负责宣抚两河(河北、河东),排兵布阵多有疏漏,李孝忠上书批评李纲“不知兵,恐误国”。
李纲当时是主战派一哥,这一行为马上触怒了当时的朝廷,被视为“越职言事”,遭有司追捕。
为躲避追捕,李孝忠逃亡途中改名“李彦仙”,並隱姓埋名以效用於河东军,后因侦察金军有功復补校尉。
如今他自然是不用害怕李纲,也不用改名了。
他再上书,说李纲不知兵,那李纲也只能是装著没听见。
因为他手里有近六万夏州兵,还有十几万辅军、僕从军。
这十几万人,正是临阵倒戈,投奔定难军的北地汉人。
他们的家眷老小都在云內,鬼才会跟著刘彦宗铁了心当金国女真的狗奴。
女真人对待他们这些投降的僕从军,实在是太残暴了。
有一次,刘彦宗亲眼见到女真韃子的普通甲士,捉了十几个僕从兵,让他们逃跑,自己在后面射杀取乐。
刘彦宗不敢制止,也知道上前制止没有用,只会激起韃子凶性,杀更多的人。
他的这种行为,也让他失去了军心。
要是女真韃子,一路贏下去也就罢了,但凡他们稍有颓势,僕从军哪还有不投降的。
心怀忐忑地回到故土之后,这些人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家眷非但没有被屠戮。
那些被迫成为女真韃子奴隶的,还被放了回来。
当年韃子凶威不可一世,可不管这些地方的兵马是不是已经投了,碰到什么抢什么,隨意掠夺人口为奴。
定难军来此之后,却是保境安民,鼓励农桑。
他们从一开始拿下大同,就已经开始劝农,说明他们心中就没想著再丟。
果然,拿下大同之后,战线继续一路向东推,再也没燃到此地。
在李孝忠的节堂內,一个云中营武官迈步进来,抱拳道:“李帅,我有一个亲戚,从韃子那边逃了回来。据他所说,韃子的二太子完顏宗望好像是快病重不行了。”
“哦?”李孝忠神色一亮,“此消息可確凿?”
“我那亲戚,就在宗望的帐下为奴,应该是错不了。”
李孝忠马上觉察到这个情报的重要性。
完顏宗望要是病重,还真是出击的好时候。
身为三大主力之一的统帅,李孝忠和韩世忠一样,都是知道陈绍打算的。
他也清楚,运兵船其实已经入海,只是在等待机会而已。
“把那人叫来,我亲自问问!”
那武官当即把亲戚带来,是个看上去十分瘦削羸弱的汉子,一看就没少吃苦。
被捉到女真贵人帐下为奴,是很悲惨的,大多活不过半年。
李孝忠盘问过后,基本已经確定了此事属实。
他不敢怠慢,立刻提笔,给陈绍写了一封加急密奏。
这种级別的大事,唯有代王一人,可以下令。
只有陈绍决定要打,边境才会发动对女真的进攻,否则的话,他们也只能按兵不动。
李孝忠此时並不確定该不该打,他觉得代王手里掌握的情报更多,应该可以根据敌我的力量增减,来做出相应的决断。
虽然李孝忠从未说过要打开,但是为了以防万一,在代王下令时候,可以儘快进入战斗状態。
大同府的兵马,包括驻扎在前线的,都开始整备。
一时间,肃杀和狂喜笼罩大同。
从女真那边逃过来的人,带来的完顏宗望病重的消息,也都佐证了这一点。
全面的决战,仿佛即將开打。
消息送出去没几天,大同府內,进来一支代王的传令亲兵。
李孝忠嚇了一跳,虽然如今道路好走了,尤其是太原到大同,专门修建了道路。
但也没有这么快的道理。
李孝忠展开信一看,才知道自己是误会了,原来这是四天前的信。
那时候自己还不知道完顏宗望的消息。
但是信的內容,却让李孝忠吃了一惊。
代王竟然比他提前知道了完顏宗望病重的消息,嘱咐他不要贸然决战。
可以在边境派出骑兵不断袭扰金国。
摧毁他们的战备物资,抢夺或者乾脆焚烧女真人的牛羊財物。
他们如今的物资並不充沛,大部分还是抢夺来的契丹和大宋的粮秣輜重。
只要多多毁坏他们的物资,就是大功一件。
而且还可以趁势解决人心躁动,都想著建功立业的心情。
既然要打,就要在翻浆期没有到来之前,利用自己轻骑兵多的优势,对金国进行袭击。
说袭击可能都有点不对,按照代王所说,这应该是对金国女真发动袭扰。
让他们不得安生,让他们活在恐惧当中。
因为陈绍一声令下,原本平静了许久的边境上,再度燃起战火。
不过这一次,攻守易型了。
开始轮到定难军猛攻。
大同府,李孝忠再次巡查各营,要求所有將士,不许再说什么出关决战的话来。
所有的事,都要听代王的差遣。
燕山府,幽州城。
与此同时,韩世忠也收到了书信。
他得知完顏宗望病重时候,颇为高兴。
宗望作为女真的元帅,还是非常能打的,女真失去了宗望,就等於是自断一臂。
韩世忠没少跟完顏宗望打交道,尤其是在白沟河一战,让这两路主力,逃出去一大半。
这才有了如今的局面。
其实按照他们原本的畅想,是要在河北和幽燕的交界,尤其是白沟河一带,將韃子主力全部歼灭的。
虽然也斩杀了不少韃子的猛將,杀了不少女真甲士,但终究还是让他们逃走了。
韩世忠这边,情况与整个定难军差不多,见到太原的信使到来,一个个都精神抖擞。
“韩帅,代王说什么了?”
“是不是要开战?”
韩世忠一拍桌子,训斥道:“你们这些泼贼吵嚷什么!
“代王有令,在翻浆期和秋汛来临之前,要不断袭扰,静待时机!”(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