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纸,是1960年,苏联生產的,孔多波加新闻纸。”叶远的声音,打破了房间里的死寂,“木浆纤维含量高,酸性强,正常环境下,五十年就会严重黄脆。但这里的空气湿度,常年维持在百分之五以下,並且填充了氬气。所以它的老化速度,减缓了百分之九十。”
他伸出手,但没有触碰那张画。
“绘画工具,是『克拉辛』工厂生產的,6m硬度,石墨铅笔。石墨粉末的颗粒,直径在20到40微米之间,嵌入纸张纤维的深度很浅。任何物理接触,都会造成,不可逆的,画面损毁。”
他像一个博物馆的修復师,在评估一件,脆弱的,绝世珍品。
而不是在看一幅,与自己容貌,几乎完全一样的,肖像画。
伊戈尔和他的手下,已经不敢出声了。他们看看画,又看看叶远,脸上的表情,是在目睹神跡,或鬼故事。
唐宛如收回了目光。
她没有问。
她走到保险柜前,將那枚名为“西伯利亚的冬天”的法贝热彩蛋,连同天鹅绒盒子,一同拿起。然后,是那个印著双螺旋標誌的,金属手提箱。
最后,她小心翼翼地,拿起那张画。
她没有摺叠,只是用指尖,捏著信纸的边缘。
她转身,走向门口。
“我们走。”
她的声音,和来的时候一样,平静,果断。仿佛刚才的一切,那复杂的机械锁,那致命的神经毒素配方,那枚价值连城的彩蛋,和那张诡异的肖像画,都只是旅途中,一些无足轻重的,小插曲。
叶远跟在她身后。
经过那张樺木书桌时,他停顿了一下,目光落在了那个半开的音乐盒上。
他伸出手,將音乐盒的盖子,轻轻合上。
那只雕刻的蓝鸟,停止了展翅。
一行人,原路返回。
地下大厅里,那些被扔出去的照明棒,依旧在发出惨白的冷光。將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升降平台,平稳的,將他们带回地面。
当西伯利亚那苍白而刺眼的日光,重新照亮视野时,伊戈尔感觉,自己像是从一个,长达半个世纪的梦里,醒了过来。
梦里的一切,都真实的,令人窒息。
阿尔法小组的效率极高。
不到一个小时,所有的设备,都被拆解,打包,装回了“舍普”全地形车。
那块鈦钨合金的圆形入口,在叶远用同样的方式,操作了那枚“西伯利亚之路”彩蛋后,无声地,从地下升起,重新封闭。
严丝合缝。
仿佛,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过,那个深不见底的洞口。
几分钟后,三辆黑色的怪物,碾过积雪,离开了这片沉默的针叶林,没有留下一丝痕跡。
除了,车辙。
而西伯利亚的风雪,很快,就会將这些车辙,也一併掩埋。
湾流g700的机舱內。
恆定的二十四度,百分之五十的湿度。
与舱外零下四十度的严寒,是两个世界。
唐宛如换下了那套象牙白的连体飞行服。
她身上,是一件loro piana的,小山羊绒针织连衣裙。不是当季的新款,而是五年前的经典系列。那种被称为“vicu?a”的,骆马绒的天然原色,柔和,低调,却比任何鲜艷的顏色,都更显矜贵。
她面前的桌板上,放著那个黑色的天鹅绒盒子,和那个金属手提箱。
而她的手里,拿著那张,素描画。
她没有看画。
她在看叶远。
叶远也换下了探险服,穿的,是他来时那套,简单的,深灰色休閒装。
他正坐在她对面,操作著一台,与机舱內壁,同样材质的,碳纤维笔记本电脑。
电脑屏幕上,是无数行,飞速滚动的,绿色代码。
他在处理,从那个地下资料馆里,拷贝出来的,海量数据。那些,关於地质,气象,以及,前苏联时期,各种秘密项目的,原始资料。
对別人来说,那是天书。
对他来说,那是一个,未被开採的,数据金矿。
他没有抬头,但似乎知道,唐宛如在看他。
“这幅画,完成的时间,是1968年7月12日,下午三点到四点之间。”
他的声音,和滚动的代码一样,不带感情。
“绘画者的情绪,非常不稳定。她握笔的力度,比正常状態,大了百分之二十。这导致,部分笔触,破坏了纸张的表层纤维。”
“从画中人物的光影角度分析,当时的光源,来自他的左上方,四十五度角。那不是人造光源。是透过窗户的,自然光。”
“而根据雅库茨克地区,1968年7月12日的气象记录,那天,是一个晴天。下午三点,太阳的方位角,正好是,西北方向,二百八十度。”
他终於抬起头,看向唐宛如。
“这个房间,没有窗户。”
唐宛如的指尖,微微收紧。
“所以,她画的,不是当时看到的景象。”叶远说,“是,一段,储存在她海马体里的,视觉记忆。”
“一段,发生在另一个地方,另一段时间的,记忆。”
他看著她,继续说道:“而根据我大脑里,储存的,超过三百万份,人类面部特徵的,数据模型进行比对。画中人物,与我的面部骨骼结构,相似度,为,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七。”
“但是,”他话锋一转,“我父亲的家族,三代之內,没有任何人,有,俄罗斯血统。我母亲的家族,五代之內,也没有。”
“生物学上,不存在,这种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无血缘关係的,基因巧合。”
唐宛如看著他。
她终於开口,问出了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问题。
“所以,你是谁?”
叶远沉默了。
这是第一次,他没有,也无法,给出一个,基於数据和逻辑的,確切答案。
飞机,穿过云层,向西飞行。
oled屏幕上,夜色,再次降临。
二十二小时后。
日內瓦,昆特林国际机场。
一架哑光钨钢灰的湾流g700,没有经过公共航站楼,而是滑行至机场西南角,一个独立的,没有任何標识的fbo(私人飞机运营商)航站楼前。
这里,没有排队等待的海关官员,没有喧闹的旅客。
他伸出手,但没有触碰那张画。
“绘画工具,是『克拉辛』工厂生產的,6m硬度,石墨铅笔。石墨粉末的颗粒,直径在20到40微米之间,嵌入纸张纤维的深度很浅。任何物理接触,都会造成,不可逆的,画面损毁。”
他像一个博物馆的修復师,在评估一件,脆弱的,绝世珍品。
而不是在看一幅,与自己容貌,几乎完全一样的,肖像画。
伊戈尔和他的手下,已经不敢出声了。他们看看画,又看看叶远,脸上的表情,是在目睹神跡,或鬼故事。
唐宛如收回了目光。
她没有问。
她走到保险柜前,將那枚名为“西伯利亚的冬天”的法贝热彩蛋,连同天鹅绒盒子,一同拿起。然后,是那个印著双螺旋標誌的,金属手提箱。
最后,她小心翼翼地,拿起那张画。
她没有摺叠,只是用指尖,捏著信纸的边缘。
她转身,走向门口。
“我们走。”
她的声音,和来的时候一样,平静,果断。仿佛刚才的一切,那复杂的机械锁,那致命的神经毒素配方,那枚价值连城的彩蛋,和那张诡异的肖像画,都只是旅途中,一些无足轻重的,小插曲。
叶远跟在她身后。
经过那张樺木书桌时,他停顿了一下,目光落在了那个半开的音乐盒上。
他伸出手,將音乐盒的盖子,轻轻合上。
那只雕刻的蓝鸟,停止了展翅。
一行人,原路返回。
地下大厅里,那些被扔出去的照明棒,依旧在发出惨白的冷光。將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升降平台,平稳的,將他们带回地面。
当西伯利亚那苍白而刺眼的日光,重新照亮视野时,伊戈尔感觉,自己像是从一个,长达半个世纪的梦里,醒了过来。
梦里的一切,都真实的,令人窒息。
阿尔法小组的效率极高。
不到一个小时,所有的设备,都被拆解,打包,装回了“舍普”全地形车。
那块鈦钨合金的圆形入口,在叶远用同样的方式,操作了那枚“西伯利亚之路”彩蛋后,无声地,从地下升起,重新封闭。
严丝合缝。
仿佛,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过,那个深不见底的洞口。
几分钟后,三辆黑色的怪物,碾过积雪,离开了这片沉默的针叶林,没有留下一丝痕跡。
除了,车辙。
而西伯利亚的风雪,很快,就会將这些车辙,也一併掩埋。
湾流g700的机舱內。
恆定的二十四度,百分之五十的湿度。
与舱外零下四十度的严寒,是两个世界。
唐宛如换下了那套象牙白的连体飞行服。
她身上,是一件loro piana的,小山羊绒针织连衣裙。不是当季的新款,而是五年前的经典系列。那种被称为“vicu?a”的,骆马绒的天然原色,柔和,低调,却比任何鲜艷的顏色,都更显矜贵。
她面前的桌板上,放著那个黑色的天鹅绒盒子,和那个金属手提箱。
而她的手里,拿著那张,素描画。
她没有看画。
她在看叶远。
叶远也换下了探险服,穿的,是他来时那套,简单的,深灰色休閒装。
他正坐在她对面,操作著一台,与机舱內壁,同样材质的,碳纤维笔记本电脑。
电脑屏幕上,是无数行,飞速滚动的,绿色代码。
他在处理,从那个地下资料馆里,拷贝出来的,海量数据。那些,关於地质,气象,以及,前苏联时期,各种秘密项目的,原始资料。
对別人来说,那是天书。
对他来说,那是一个,未被开採的,数据金矿。
他没有抬头,但似乎知道,唐宛如在看他。
“这幅画,完成的时间,是1968年7月12日,下午三点到四点之间。”
他的声音,和滚动的代码一样,不带感情。
“绘画者的情绪,非常不稳定。她握笔的力度,比正常状態,大了百分之二十。这导致,部分笔触,破坏了纸张的表层纤维。”
“从画中人物的光影角度分析,当时的光源,来自他的左上方,四十五度角。那不是人造光源。是透过窗户的,自然光。”
“而根据雅库茨克地区,1968年7月12日的气象记录,那天,是一个晴天。下午三点,太阳的方位角,正好是,西北方向,二百八十度。”
他终於抬起头,看向唐宛如。
“这个房间,没有窗户。”
唐宛如的指尖,微微收紧。
“所以,她画的,不是当时看到的景象。”叶远说,“是,一段,储存在她海马体里的,视觉记忆。”
“一段,发生在另一个地方,另一段时间的,记忆。”
他看著她,继续说道:“而根据我大脑里,储存的,超过三百万份,人类面部特徵的,数据模型进行比对。画中人物,与我的面部骨骼结构,相似度,为,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七。”
“但是,”他话锋一转,“我父亲的家族,三代之內,没有任何人,有,俄罗斯血统。我母亲的家族,五代之內,也没有。”
“生物学上,不存在,这种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无血缘关係的,基因巧合。”
唐宛如看著他。
她终於开口,问出了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问题。
“所以,你是谁?”
叶远沉默了。
这是第一次,他没有,也无法,给出一个,基於数据和逻辑的,確切答案。
飞机,穿过云层,向西飞行。
oled屏幕上,夜色,再次降临。
二十二小时后。
日內瓦,昆特林国际机场。
一架哑光钨钢灰的湾流g700,没有经过公共航站楼,而是滑行至机场西南角,一个独立的,没有任何標识的fbo(私人飞机运营商)航站楼前。
这里,没有排队等待的海关官员,没有喧闹的旅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