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苏台德危机
虽然在很早之前乔就曾经说过,对于瓦格纳的限制,将会是布尼塔尼亚在整个二十世纪最大的错误。
但是当局势真的如同乔预计的那样烂下去之后,要说乔本人不后悔也是假的。
毕竟随着条顿挣脱开凡尔赛条约的束缚,开始大张旗鼓的扩军之后。
乔一度想过,要不要策划一次特种突袭,直接把条顿元首和他的党棍全部弄死。
不过这种想法最终还是由于此时条顿狂热的战争情绪,以及那些对内的镇压机关到处都是,瓦格纳虽然精锐但是终究不是超人而作罢。
于是在瓦格纳的葬礼之后,乔同样开始大规模的整军备战。
由于此时的布尼塔尼亚的政局比较混乱,也就是因为莱茵血战导致布尼塔尼亚内部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分歧。
不仅是党派间,甚至党派内部都对血战莱茵这件事,有着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这是阻止战争的最后一次努力,有人认为这是无组织无纪律将布尼塔尼亚带到战争边缘。
而这种争论随着乔治陛下身前的最后一个打给首相的电话被曝光,而引向了高潮。
再加上此时乔治六世新君践祚,而老乔治的葬礼,乔不来,乔治六世的加冕礼,乔还不来,,这就让很多人对于老乔的观感很不好。
毕竟你一个约克来的街溜子,要不是先皇赏识,你也能有今天?
这就导致伦敦现在对于老乔的看法处于一个完全精神分裂的状态,有人觉得现在应该全面与老乔和解,让这个唯一敢和元首作对的人,回国重整军队。
老乔在莱茵兰用一个团就顶住了条顿人,三倍以上的兵力,还能够从容撤离。
这还不让老乔回来重整军备,以防最糟糕的事情发生,这还等什么?!
有人觉得,特么的老乔手里只有瓦格纳的时候,他就敢打莱茵兰,他要掌握布尼塔尼亚陆军,他能打日耳曼尼亚!
绝对不能再增强瓦格纳,我们甚至应该冻结瓦格纳在布尼塔尼亚资产,让老乔知道在没有许可的情况下调动军队是绝对不允许的!
同时陆军内部对于乔的看法也同样矛盾,虽然那些老人们,比较倾向于让乔回来。
但是新人中有不少人觉得,老乔或许还是不回来比较好,毕竟他们中有不少人曾经在瓦格纳服役,那次分歧把大家的关系弄得很僵。
虽然老乔一直不是一个小心眼的人,但是没人知道老乔这次会不会小心眼,毕竟老乔可是能够一气之下拍一部《护国公》几乎指着整个伦敦高层骂的。
所以虽然伦敦方面也意识到了,战争可能爆发,但是除了工厂接到了一些新订单,同时军队规模稍微增加了一些之外,伦敦方面并没有做出更多的举措。
甚至就连当36年弗拉门戈发生政变,进而爆发了内战之后,伦敦方面也没有能够就此事做出任何表态。
虽然伦敦方面没有做出任何表态,但是这不意味着乔没有做出任何反应。
在莱茵兰血战之后,已经嗅到了战争味道,并且在尝试踩下刹车失败之后。
乔就立刻开始为战争做准备。
首先就是虽然在意识形态上有着巨大的分歧,但是乔还是与人革联进行了进一步的和解。
在里加,乔代表北约与人革联签署了一份关于两国边境的谅解备忘录。
双方将会将各自的部队,从双方的边境撤退到至少五十公里之外,只在边境保留必要的警察单位,而这份协议将由双方共同组成的监督小组进行监督。
同时双方的边境警察也会进行合作,对于放松边境管制之后,可能导致的流窜犯罪问题进行打击。
这一协定让不少北约部队从针对人革联的防御任务中解放了出来。
虽然与人革联的进一步和解,让乔解放出了不少部队,但是乔却和巴黎一样,并没有介入弗拉门戈的内战。
一方面是,交战双方都没有向乔递来合同,准备雇佣瓦格纳为他们而战。
另一方面则是,弗拉门戈内战中的双方,无论哪一方都和乔不是一路人。
左派与右派,在乔看来无论哪一派都不是好派。
支持叛乱的长枪党,等于帮条顿人在旧大陆上再制造一个盟友。
支持弗拉门戈的共和政府,等于帮助人革联扩张势力范围。
所以在这场大战中,乔选择保持了沉默。
坐视人革联与条顿人在弗拉门戈把人脑子打出狗脑子。
而在与人革联进行外交上进一步和解的同时,乔也还在外交上进行努力。
这次乔的目标是波兰德,这个位于旧大陆十字路口的国家。
如果波兰德能够加入北约,或者哪怕只是与北约签署一份防御协议,这都能够改善北约的战略态势,打通北约国家的陆上交通。
让波西米亚不再处于一个孤立无援的陆上孤岛状态。
但是乔的这次外交行动却并没有能够取得成功,对于乔递来的橄榄枝,波兰德觉得乔这话跟说了话似的。
哦,为了获取安全而加入北约,有没有可能我们现在就很安全,加入北约才会导致我们不安全呢?
条顿愿意和我们就领土问题,进行和解,莫斯科和我们很熟,巴黎是我哥们,你一个刚刚才从莱茵兰跑路的货,有什么资格和我们说获取安全。
加入你们,然后触怒条顿是吧?
滚滚滚,我们对你的提议,和你的北约没有任何兴趣。
在被波兰德拒绝之后,乔只能选择进一步与波西米亚合作,加强自己这个盟友的战斗力。
随着波西米亚加入北约,虽然在地理上波西米亚与其他北约成员国之间还隔着一个波兰德。
但是这却极大地增强了北约国家的力量,毕竟与地烂,人少的其他北约国家相比,波西米亚在还属于哈布斯堡王朝的时候,就被称为王冠领地。
这里不仅人口众多,同时还有着哈布斯堡王朝的发达工业。
于是在莱茵兰血战后的一年中,乔大部分时间都在波西米亚,协助波西米亚进行大规模扩军的同时,也与波西米亚的军工部门一同折腾一些可能很快就要派上用处的新装备。
比如在一年前提出需求的应急坦克,此时就已经完成了测试与定型,开始准备投产了。
从常理上来说,一型坦克的设计,测试与定型到投产最快也要两三年时间。
一年就能够定型这种速度弄出来的坦克,大部分都属于是那种你敢造我不敢开的玩意。
但是这种应急坦克却不是这样。
这种从名字上就充满了焦躁感的坦克,在设计上自然也是一开始就冲着多快好省去的。
所以从一开始,波西米亚与约克的设计师们,就没有准备重新设计一款车体。
而是像是拼积木一样,准备用现有的货架产品,拼一款坦克出来。
恰好那些被称为老乔快乐车,正式名称是爬行者的通用底盘车辆,就是一个极好的选择。
首先为了能够拉着步兵满世界跑,这种车辆的内部空间非常宽大,先天就有不错的改造潜力。
其次就是从上次大战还没结束的时候,乔就想搞柴油机小型化,然后装到坦克与装甲车辆上。
在倒腾了接近二十年之后,能够上车的二冲程柴油机终于在击败了包括四冲程采油机以及使用更加广泛的汽油引擎之后成功装车。
而经常造坦克的朋友们都知道,这柴油机好啊,不仅对于油料的要求没有那么高,基本上给油就能够跑,而且低扭强劲,并且不易燃,非常适合坦克这种高工况车辆使用。
接着便是为这辆坦克选择一门合适的火炮。
这个问题放在北约的其他国家,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但是在波西米亚这根本就就不是事。
在成功独立之后,为了替换掉那些哈布斯堡王朝时期的遗产,波西米亚一直都在更新军队的装备,而在诸多更新给陆军的装备中,波西米亚人捣鼓出了一种配属给师级单位的76.5mm火炮。
虽然它最基本的设计角色是野战榴弹炮,为步兵师提供曲射火力支援,打击敌方阵地、集结地和轻型工事。
但是由于其弹道平直、射速较快,它也能有效地执行反坦克炮的任务,所以波西米亚人也为这种火炮开发了被帽穿甲弹。
同时虽然这门火炮不像是高卢人的75毫米炮一样,在熟练炮组手里能够打出25发每分钟的栓动步枪级别射速。
不过一分钟15发的射速,也已经完全足够用了。
基本上大约就是在某个斯拉夫血压治疗游戏中,如果安东的母亲还在的话,会让玩家指着资料说,给我整个这个的玩意。
当然,由于这门火炮在设计之初就没有考虑过要上车,所以这门火炮的重量一点都不轻足足1.8吨。
给这门火炮瘦身,然后弄一个能够把这门火炮塞进去的炮塔也很是烧了设计组不少脑细胞。
至于最后强化装甲的部分,由于底盘是通用底盘,所以设计组选择了最简单也是最凑合的方法,直接往上焊接装甲凑合凑合得了。
所以最终在经过了一年拼积木式的开发之后,乔就得到了一款,车身高度2.49米,重29吨,装备76.5毫米火炮,与两挺机枪,使用锻造焊接炮塔,越野速度42公里每小时,公路上能够跑到50公里每小时,能够外挂油箱,满载状态下最大行驶距离有420公里的坦克。
从面板上来看,这是一辆很有精神,能够让他的对手发出尖锐爆鸣的车辆。
但是这辆车也有一个小问题。
那就是因为这辆车充满了凑合精神,就和它的名字一样,是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争而准备的应急产物。
所以这辆车在外观上,就比较不尽人意。
给人的感觉就像是给一辆被压扁的谢尔曼的底盘上被装上了一个同样发育不良的虎王的炮塔。
虽然乔觉得这个玩意看起来很怪异,但是其他人都觉得,这个玩意其实看起来并没有那么丑。
而且现在也没有更多时间纠结坦克究竟好不好看了,车辆就这么量产吧!
在倒腾应急坦克的同时,波西米亚也开始了扩军。
由于人口不少,同时还有不错的工业基础。
波西米亚很快就将部队扩充到了接近一百万的规模。
实际上如果进行完全动员的话,乔估计波西米亚最多能够扩充出超过一百五十万的部队。
但是在这个时候,波西米亚的经济上遇到了一点问题。
作为一个陆上孤岛,作为一个工业国的波西米亚对外贸易只能依靠铁路。
只是随着波西米亚开始扩军,并且为了保证部队的战斗力波西米亚不停的在组织军事演习,所以波西米亚周围的国家,宣布受到了波西米亚的威胁,而对波西米亚关闭了边境。
拒绝波西米亚的火车装载波西米亚的货物经过他们的领土。
这就让波西米亚的经济开始出现了问题。
无法出售自己的产品,这对于一个工业国家来说是致命的,在外贸近乎断绝的情况下,波西米亚不能再进一步扩充自己的军队。
而与此同时,在与哈布斯堡合并之后,随着在佛拉门戈条顿派出的兀鹫军团与人革联的国际纵队,像是之前的露西亚内战中一样,原本双方互相冲撞的装甲突袭,逐渐打成了尴尬的消耗战。
在仅仅与哈布斯堡合并了半年之后,条顿便再次做出了行动。
这一次条顿人选择的目标是波西米亚的苏台德地区。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苏台德问题实际上还是布尼塔尼亚与高卢在凡尔赛合约中埋下的问题。
在所谓民族自决的基础上,将条顿人口占绝对多数的苏台德地区交给了波西米亚。
这就导致在条顿重新开始崛起之后,无论是条顿人,还是波西米亚人又或者是生活在苏台德地区的条顿人,对于这个地区的归属都有些意见。
于是虽然在进军莱茵的时候宣布,我们只是收回莱茵兰,条顿对于领土没有渴求。
在与哈布斯堡合并时表示,我们只是与我们的血脉兄弟合并,这不是吞并,这是人民的选择。
到了苏台德的时候,条顿人继续表示,由于波西米亚对于苏台德地区条顿人的迫害,所以他们要保护苏台德地区的条顿人。
实际上在条顿做出这种外交宣言之前,条顿就已经开始秘密资助并武装波西米亚境内的苏台德条顿自由军团和其他反政府组织。
并且授意他们在苏台德地区发动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高调的暴力事件、铁路破坏和地方政府骚乱。
然后在波西米亚政府派出军队,准备镇压暴动维护秩序的时候,条顿人便拿着波西米亚政府驱散暴徒的照片,表示这是波西米亚人残酷迫害条顿人的铁证。
条顿人要求,波西米亚人必须将军队撤出苏台德地区,并且在这个地区举行公投,由苏台德人自行决定,他们是留在波西米亚还是自行独立,又或者回到条顿大家族中来。
如果波西米亚人拒绝这个要求,那么作为全世界条顿人的保护者与元首,条顿人将会尽一切手段来保护每一个条顿人的安全。
这个事件几乎立刻就酿成了比上一次莱茵兰危机更加危险的地缘摩擦。
在条顿人做出这种表态的同时,作为北约军队的总司令,乔立刻就下达了动员令,让所有北约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同时部队开始进行动员的同时。
作为快速反应部队的瓦格纳,开始通过空运的方式被部署到波西米亚。
乔毫不犹豫地再次重申了北约国家之前的军事防御协定,并且宣布只要有任何一个条顿士兵进入波西米亚,那么这都将意味着一场全面战争。
面对乔的强硬,元首做出的回应是,如果你要全面战争,那么我就给你全面战争。
随即,条顿的部队也开始进行动员,大批步兵部队开始千万条顿与波西米亚边境。
一时间旧大陆上空战云密布,似乎一场大战现在就即将爆发。
此时即便是持续处于精神分裂状态的伦敦与巴黎也不得不做出表态,要求乔与元首都停下来,要有爱,不要战争。
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谈判解决。
与此同时,在日耳曼尼亚,随着苏台德危机的加剧,无法再坐视元首军事冒险的保皇党也开始进行军事准备。
由于此时元首已经下令开始动员,所以就算是比起第二帝国时期,力量已经削弱了不少的王党,也有机会通过在陆军总部中的运作,将一些终于帝国事业的部队调动到日耳曼尼亚。
同时将一些可能忠诚于元首的部队,调离日耳曼尼亚。
这个计划是好的,只是在一开始就出现了一点小问题。
那就是虽然霍尔茨率领的武装卫队在莱茵兰血战中,基本上全程都在路上,既没有赶上桥头血战,也没有追上乔的尾气。
但是这并不妨碍霍尔茨的武装卫队,赢得一场宣传上的胜利,并且进一步的扩编部队。
在警卫旗队师之外,开始组建第二帝国师与第三骷髅师。
这三个师的部队都在日耳曼尼亚与日耳曼尼亚附近,同时他们不接受陆军部的命令。
这让保皇党的行动从一开始就蒙上了一层阴影。
不过保皇党也不是全无胜算,因为在上次大战中立下赫赫功勋的汉斯上校也加入他们。
并且汉斯上校手中掌握的还是一支在高加索山区接受过训练,在伏尔加河畔的无人区与人革联的部队,有过一些小小摩擦的山地步兵部队。
在莱茵兰血战之后,这支部队又被改组成了伞兵部队。
无论是技战术水平,还是装备在国防军体系内都属于当之无愧的t0级别。
唯一的问题就是,由于是从山地步兵改组成空军的种子部队,所以这支部队的规模不大,只有一个营的规模。
而除了这个伞兵营之外,保皇党还能够调动的其他部队,就显得不是那么能看了。
大部分都是在第二个波次的扩军中,刚刚完成训练的部队,其战斗能力十分令人怀疑。
毕竟在短短几年中,陆军部队从过去的7万人,膨胀到如今的二百四十万,虽然其中还包括了过去那些秘密训练的黑色国防军。
但是这些新部队的训练水平,以及装备完整度方面,就算是王党们都是放心不下的。
不过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个节骨眼,那么无论如何都必须要上了。
随着巴黎与伦敦展开外交沟通,元首准备在日耳曼尼亚进行这次谈判。
而王党们也做好了准备,只要和平谈判破裂,那么在元首宣布谈判破裂的声音,就是王党们的行动信号。
那些第二波次中动员的部队,必须在行动发起之后,夺取国家广播大楼与议会,控制日耳曼尼亚的街道,如果元首的武装卫队做出反应,那么就不惜一切代价挡住他们。
而在那些动员部队们行动的同时,汉斯上校的伞兵们也要完成行动中最重要的部分。
伞兵部队将要分成三个抓捕小组,分别逮捕元首以及副元首,还有元首的空军副司令赫尔曼。
抓捕小组必须同时行动,抓捕目标是活捉,但如果遭遇抵抗,允许就地格杀。
同时王党中的将军将会用最高指挥部的权限,向所有条顿本土军区发出“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的最高警戒命令。
并且命令陆军部队解除各军区和城市的卫队组织、国家情报局的武装。
借口是:“元首已遭激进派绑架,需要恢复国家秩序。”
控制广播大楼的部队将会切断所有的国社党宣传广播,以国防军总司令部的名义,向全国和全世界发布声明:“元首被激进分子控制,国防军已接管权力,以保护条顿免遭一场不必要的战争。”
随后他们将会迎回皇帝,让皇帝的威严来重新稳定,并且将国家再次团结起来。
然后便是立即通过中立国,向布尼塔尼亚和高卢还有北约发出最高级别的外交照会:条顿新政府已停止对波西米亚的军事威胁,并愿意在国际会议上解决苏台德问题。
将条顿从战争的边缘挽救回来。
(本章完)
虽然在很早之前乔就曾经说过,对于瓦格纳的限制,将会是布尼塔尼亚在整个二十世纪最大的错误。
但是当局势真的如同乔预计的那样烂下去之后,要说乔本人不后悔也是假的。
毕竟随着条顿挣脱开凡尔赛条约的束缚,开始大张旗鼓的扩军之后。
乔一度想过,要不要策划一次特种突袭,直接把条顿元首和他的党棍全部弄死。
不过这种想法最终还是由于此时条顿狂热的战争情绪,以及那些对内的镇压机关到处都是,瓦格纳虽然精锐但是终究不是超人而作罢。
于是在瓦格纳的葬礼之后,乔同样开始大规模的整军备战。
由于此时的布尼塔尼亚的政局比较混乱,也就是因为莱茵血战导致布尼塔尼亚内部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分歧。
不仅是党派间,甚至党派内部都对血战莱茵这件事,有着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这是阻止战争的最后一次努力,有人认为这是无组织无纪律将布尼塔尼亚带到战争边缘。
而这种争论随着乔治陛下身前的最后一个打给首相的电话被曝光,而引向了高潮。
再加上此时乔治六世新君践祚,而老乔治的葬礼,乔不来,乔治六世的加冕礼,乔还不来,,这就让很多人对于老乔的观感很不好。
毕竟你一个约克来的街溜子,要不是先皇赏识,你也能有今天?
这就导致伦敦现在对于老乔的看法处于一个完全精神分裂的状态,有人觉得现在应该全面与老乔和解,让这个唯一敢和元首作对的人,回国重整军队。
老乔在莱茵兰用一个团就顶住了条顿人,三倍以上的兵力,还能够从容撤离。
这还不让老乔回来重整军备,以防最糟糕的事情发生,这还等什么?!
有人觉得,特么的老乔手里只有瓦格纳的时候,他就敢打莱茵兰,他要掌握布尼塔尼亚陆军,他能打日耳曼尼亚!
绝对不能再增强瓦格纳,我们甚至应该冻结瓦格纳在布尼塔尼亚资产,让老乔知道在没有许可的情况下调动军队是绝对不允许的!
同时陆军内部对于乔的看法也同样矛盾,虽然那些老人们,比较倾向于让乔回来。
但是新人中有不少人觉得,老乔或许还是不回来比较好,毕竟他们中有不少人曾经在瓦格纳服役,那次分歧把大家的关系弄得很僵。
虽然老乔一直不是一个小心眼的人,但是没人知道老乔这次会不会小心眼,毕竟老乔可是能够一气之下拍一部《护国公》几乎指着整个伦敦高层骂的。
所以虽然伦敦方面也意识到了,战争可能爆发,但是除了工厂接到了一些新订单,同时军队规模稍微增加了一些之外,伦敦方面并没有做出更多的举措。
甚至就连当36年弗拉门戈发生政变,进而爆发了内战之后,伦敦方面也没有能够就此事做出任何表态。
虽然伦敦方面没有做出任何表态,但是这不意味着乔没有做出任何反应。
在莱茵兰血战之后,已经嗅到了战争味道,并且在尝试踩下刹车失败之后。
乔就立刻开始为战争做准备。
首先就是虽然在意识形态上有着巨大的分歧,但是乔还是与人革联进行了进一步的和解。
在里加,乔代表北约与人革联签署了一份关于两国边境的谅解备忘录。
双方将会将各自的部队,从双方的边境撤退到至少五十公里之外,只在边境保留必要的警察单位,而这份协议将由双方共同组成的监督小组进行监督。
同时双方的边境警察也会进行合作,对于放松边境管制之后,可能导致的流窜犯罪问题进行打击。
这一协定让不少北约部队从针对人革联的防御任务中解放了出来。
虽然与人革联的进一步和解,让乔解放出了不少部队,但是乔却和巴黎一样,并没有介入弗拉门戈的内战。
一方面是,交战双方都没有向乔递来合同,准备雇佣瓦格纳为他们而战。
另一方面则是,弗拉门戈内战中的双方,无论哪一方都和乔不是一路人。
左派与右派,在乔看来无论哪一派都不是好派。
支持叛乱的长枪党,等于帮条顿人在旧大陆上再制造一个盟友。
支持弗拉门戈的共和政府,等于帮助人革联扩张势力范围。
所以在这场大战中,乔选择保持了沉默。
坐视人革联与条顿人在弗拉门戈把人脑子打出狗脑子。
而在与人革联进行外交上进一步和解的同时,乔也还在外交上进行努力。
这次乔的目标是波兰德,这个位于旧大陆十字路口的国家。
如果波兰德能够加入北约,或者哪怕只是与北约签署一份防御协议,这都能够改善北约的战略态势,打通北约国家的陆上交通。
让波西米亚不再处于一个孤立无援的陆上孤岛状态。
但是乔的这次外交行动却并没有能够取得成功,对于乔递来的橄榄枝,波兰德觉得乔这话跟说了话似的。
哦,为了获取安全而加入北约,有没有可能我们现在就很安全,加入北约才会导致我们不安全呢?
条顿愿意和我们就领土问题,进行和解,莫斯科和我们很熟,巴黎是我哥们,你一个刚刚才从莱茵兰跑路的货,有什么资格和我们说获取安全。
加入你们,然后触怒条顿是吧?
滚滚滚,我们对你的提议,和你的北约没有任何兴趣。
在被波兰德拒绝之后,乔只能选择进一步与波西米亚合作,加强自己这个盟友的战斗力。
随着波西米亚加入北约,虽然在地理上波西米亚与其他北约成员国之间还隔着一个波兰德。
但是这却极大地增强了北约国家的力量,毕竟与地烂,人少的其他北约国家相比,波西米亚在还属于哈布斯堡王朝的时候,就被称为王冠领地。
这里不仅人口众多,同时还有着哈布斯堡王朝的发达工业。
于是在莱茵兰血战后的一年中,乔大部分时间都在波西米亚,协助波西米亚进行大规模扩军的同时,也与波西米亚的军工部门一同折腾一些可能很快就要派上用处的新装备。
比如在一年前提出需求的应急坦克,此时就已经完成了测试与定型,开始准备投产了。
从常理上来说,一型坦克的设计,测试与定型到投产最快也要两三年时间。
一年就能够定型这种速度弄出来的坦克,大部分都属于是那种你敢造我不敢开的玩意。
但是这种应急坦克却不是这样。
这种从名字上就充满了焦躁感的坦克,在设计上自然也是一开始就冲着多快好省去的。
所以从一开始,波西米亚与约克的设计师们,就没有准备重新设计一款车体。
而是像是拼积木一样,准备用现有的货架产品,拼一款坦克出来。
恰好那些被称为老乔快乐车,正式名称是爬行者的通用底盘车辆,就是一个极好的选择。
首先为了能够拉着步兵满世界跑,这种车辆的内部空间非常宽大,先天就有不错的改造潜力。
其次就是从上次大战还没结束的时候,乔就想搞柴油机小型化,然后装到坦克与装甲车辆上。
在倒腾了接近二十年之后,能够上车的二冲程柴油机终于在击败了包括四冲程采油机以及使用更加广泛的汽油引擎之后成功装车。
而经常造坦克的朋友们都知道,这柴油机好啊,不仅对于油料的要求没有那么高,基本上给油就能够跑,而且低扭强劲,并且不易燃,非常适合坦克这种高工况车辆使用。
接着便是为这辆坦克选择一门合适的火炮。
这个问题放在北约的其他国家,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但是在波西米亚这根本就就不是事。
在成功独立之后,为了替换掉那些哈布斯堡王朝时期的遗产,波西米亚一直都在更新军队的装备,而在诸多更新给陆军的装备中,波西米亚人捣鼓出了一种配属给师级单位的76.5mm火炮。
虽然它最基本的设计角色是野战榴弹炮,为步兵师提供曲射火力支援,打击敌方阵地、集结地和轻型工事。
但是由于其弹道平直、射速较快,它也能有效地执行反坦克炮的任务,所以波西米亚人也为这种火炮开发了被帽穿甲弹。
同时虽然这门火炮不像是高卢人的75毫米炮一样,在熟练炮组手里能够打出25发每分钟的栓动步枪级别射速。
不过一分钟15发的射速,也已经完全足够用了。
基本上大约就是在某个斯拉夫血压治疗游戏中,如果安东的母亲还在的话,会让玩家指着资料说,给我整个这个的玩意。
当然,由于这门火炮在设计之初就没有考虑过要上车,所以这门火炮的重量一点都不轻足足1.8吨。
给这门火炮瘦身,然后弄一个能够把这门火炮塞进去的炮塔也很是烧了设计组不少脑细胞。
至于最后强化装甲的部分,由于底盘是通用底盘,所以设计组选择了最简单也是最凑合的方法,直接往上焊接装甲凑合凑合得了。
所以最终在经过了一年拼积木式的开发之后,乔就得到了一款,车身高度2.49米,重29吨,装备76.5毫米火炮,与两挺机枪,使用锻造焊接炮塔,越野速度42公里每小时,公路上能够跑到50公里每小时,能够外挂油箱,满载状态下最大行驶距离有420公里的坦克。
从面板上来看,这是一辆很有精神,能够让他的对手发出尖锐爆鸣的车辆。
但是这辆车也有一个小问题。
那就是因为这辆车充满了凑合精神,就和它的名字一样,是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争而准备的应急产物。
所以这辆车在外观上,就比较不尽人意。
给人的感觉就像是给一辆被压扁的谢尔曼的底盘上被装上了一个同样发育不良的虎王的炮塔。
虽然乔觉得这个玩意看起来很怪异,但是其他人都觉得,这个玩意其实看起来并没有那么丑。
而且现在也没有更多时间纠结坦克究竟好不好看了,车辆就这么量产吧!
在倒腾应急坦克的同时,波西米亚也开始了扩军。
由于人口不少,同时还有不错的工业基础。
波西米亚很快就将部队扩充到了接近一百万的规模。
实际上如果进行完全动员的话,乔估计波西米亚最多能够扩充出超过一百五十万的部队。
但是在这个时候,波西米亚的经济上遇到了一点问题。
作为一个陆上孤岛,作为一个工业国的波西米亚对外贸易只能依靠铁路。
只是随着波西米亚开始扩军,并且为了保证部队的战斗力波西米亚不停的在组织军事演习,所以波西米亚周围的国家,宣布受到了波西米亚的威胁,而对波西米亚关闭了边境。
拒绝波西米亚的火车装载波西米亚的货物经过他们的领土。
这就让波西米亚的经济开始出现了问题。
无法出售自己的产品,这对于一个工业国家来说是致命的,在外贸近乎断绝的情况下,波西米亚不能再进一步扩充自己的军队。
而与此同时,在与哈布斯堡合并之后,随着在佛拉门戈条顿派出的兀鹫军团与人革联的国际纵队,像是之前的露西亚内战中一样,原本双方互相冲撞的装甲突袭,逐渐打成了尴尬的消耗战。
在仅仅与哈布斯堡合并了半年之后,条顿便再次做出了行动。
这一次条顿人选择的目标是波西米亚的苏台德地区。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苏台德问题实际上还是布尼塔尼亚与高卢在凡尔赛合约中埋下的问题。
在所谓民族自决的基础上,将条顿人口占绝对多数的苏台德地区交给了波西米亚。
这就导致在条顿重新开始崛起之后,无论是条顿人,还是波西米亚人又或者是生活在苏台德地区的条顿人,对于这个地区的归属都有些意见。
于是虽然在进军莱茵的时候宣布,我们只是收回莱茵兰,条顿对于领土没有渴求。
在与哈布斯堡合并时表示,我们只是与我们的血脉兄弟合并,这不是吞并,这是人民的选择。
到了苏台德的时候,条顿人继续表示,由于波西米亚对于苏台德地区条顿人的迫害,所以他们要保护苏台德地区的条顿人。
实际上在条顿做出这种外交宣言之前,条顿就已经开始秘密资助并武装波西米亚境内的苏台德条顿自由军团和其他反政府组织。
并且授意他们在苏台德地区发动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高调的暴力事件、铁路破坏和地方政府骚乱。
然后在波西米亚政府派出军队,准备镇压暴动维护秩序的时候,条顿人便拿着波西米亚政府驱散暴徒的照片,表示这是波西米亚人残酷迫害条顿人的铁证。
条顿人要求,波西米亚人必须将军队撤出苏台德地区,并且在这个地区举行公投,由苏台德人自行决定,他们是留在波西米亚还是自行独立,又或者回到条顿大家族中来。
如果波西米亚人拒绝这个要求,那么作为全世界条顿人的保护者与元首,条顿人将会尽一切手段来保护每一个条顿人的安全。
这个事件几乎立刻就酿成了比上一次莱茵兰危机更加危险的地缘摩擦。
在条顿人做出这种表态的同时,作为北约军队的总司令,乔立刻就下达了动员令,让所有北约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同时部队开始进行动员的同时。
作为快速反应部队的瓦格纳,开始通过空运的方式被部署到波西米亚。
乔毫不犹豫地再次重申了北约国家之前的军事防御协定,并且宣布只要有任何一个条顿士兵进入波西米亚,那么这都将意味着一场全面战争。
面对乔的强硬,元首做出的回应是,如果你要全面战争,那么我就给你全面战争。
随即,条顿的部队也开始进行动员,大批步兵部队开始千万条顿与波西米亚边境。
一时间旧大陆上空战云密布,似乎一场大战现在就即将爆发。
此时即便是持续处于精神分裂状态的伦敦与巴黎也不得不做出表态,要求乔与元首都停下来,要有爱,不要战争。
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谈判解决。
与此同时,在日耳曼尼亚,随着苏台德危机的加剧,无法再坐视元首军事冒险的保皇党也开始进行军事准备。
由于此时元首已经下令开始动员,所以就算是比起第二帝国时期,力量已经削弱了不少的王党,也有机会通过在陆军总部中的运作,将一些终于帝国事业的部队调动到日耳曼尼亚。
同时将一些可能忠诚于元首的部队,调离日耳曼尼亚。
这个计划是好的,只是在一开始就出现了一点小问题。
那就是虽然霍尔茨率领的武装卫队在莱茵兰血战中,基本上全程都在路上,既没有赶上桥头血战,也没有追上乔的尾气。
但是这并不妨碍霍尔茨的武装卫队,赢得一场宣传上的胜利,并且进一步的扩编部队。
在警卫旗队师之外,开始组建第二帝国师与第三骷髅师。
这三个师的部队都在日耳曼尼亚与日耳曼尼亚附近,同时他们不接受陆军部的命令。
这让保皇党的行动从一开始就蒙上了一层阴影。
不过保皇党也不是全无胜算,因为在上次大战中立下赫赫功勋的汉斯上校也加入他们。
并且汉斯上校手中掌握的还是一支在高加索山区接受过训练,在伏尔加河畔的无人区与人革联的部队,有过一些小小摩擦的山地步兵部队。
在莱茵兰血战之后,这支部队又被改组成了伞兵部队。
无论是技战术水平,还是装备在国防军体系内都属于当之无愧的t0级别。
唯一的问题就是,由于是从山地步兵改组成空军的种子部队,所以这支部队的规模不大,只有一个营的规模。
而除了这个伞兵营之外,保皇党还能够调动的其他部队,就显得不是那么能看了。
大部分都是在第二个波次的扩军中,刚刚完成训练的部队,其战斗能力十分令人怀疑。
毕竟在短短几年中,陆军部队从过去的7万人,膨胀到如今的二百四十万,虽然其中还包括了过去那些秘密训练的黑色国防军。
但是这些新部队的训练水平,以及装备完整度方面,就算是王党们都是放心不下的。
不过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个节骨眼,那么无论如何都必须要上了。
随着巴黎与伦敦展开外交沟通,元首准备在日耳曼尼亚进行这次谈判。
而王党们也做好了准备,只要和平谈判破裂,那么在元首宣布谈判破裂的声音,就是王党们的行动信号。
那些第二波次中动员的部队,必须在行动发起之后,夺取国家广播大楼与议会,控制日耳曼尼亚的街道,如果元首的武装卫队做出反应,那么就不惜一切代价挡住他们。
而在那些动员部队们行动的同时,汉斯上校的伞兵们也要完成行动中最重要的部分。
伞兵部队将要分成三个抓捕小组,分别逮捕元首以及副元首,还有元首的空军副司令赫尔曼。
抓捕小组必须同时行动,抓捕目标是活捉,但如果遭遇抵抗,允许就地格杀。
同时王党中的将军将会用最高指挥部的权限,向所有条顿本土军区发出“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的最高警戒命令。
并且命令陆军部队解除各军区和城市的卫队组织、国家情报局的武装。
借口是:“元首已遭激进派绑架,需要恢复国家秩序。”
控制广播大楼的部队将会切断所有的国社党宣传广播,以国防军总司令部的名义,向全国和全世界发布声明:“元首被激进分子控制,国防军已接管权力,以保护条顿免遭一场不必要的战争。”
随后他们将会迎回皇帝,让皇帝的威严来重新稳定,并且将国家再次团结起来。
然后便是立即通过中立国,向布尼塔尼亚和高卢还有北约发出最高级别的外交照会:条顿新政府已停止对波西米亚的军事威胁,并愿意在国际会议上解决苏台德问题。
将条顿从战争的边缘挽救回来。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