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海的项目已经稳定推进,陈泰那边虽然还在暗中使绊子,但已掀不起大浪。
    时间过去了两年,一切都很顺利,与此同时,汉东大学也迎来了一个新面孔——钟小艾。
    她穿著一件素色连衣裙,背著书包走进政法系报到点时,阳光正从教学楼的玻璃顶洒下来,落在她的肩上。
    她抬头看了看掛著“政法系新生接待处”牌子的桌子,迈步走了过去。
    “同学,请问是钟小艾吗?”一位戴著金丝眼镜的中年男子抬起头,翻著手中的名单。
    “是的。”钟小艾点头,递上自己的录取通知书。
    “欢迎你加入政法系。”那人合上名单本,露出一丝温和的笑容,“我是高育良,刚调任政法系主任。”
    “高老师好。”钟小艾礼貌地回应。
    高育良接过她的资料,一边登记一边打量著眼前这个女孩。
    她个子不高,五官清秀,眼神却格外坚定,不像是普通新生那种初入校园的懵懂感。
    “你父亲是钟正国?”高育良忽然问道。
    钟小艾微微一怔:“我希望老师能保密,我父亲跟乾爹都说在学校我就是一个普通家庭孩子。”
    “好的,老师不会跟人说,不过你父亲真了不起,他年轻时候在陕北插队的事跡,我在党校的时候就听过一些。”高育良笑了笑,“是个很有想法的人。”
    钟小艾没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
    高育良將登记表递给她:“这是你的班级分配和课程安排,明天正式上课。”
    钟小艾接过表格,道了声谢,转身离开。
    看著她远去的背影,高育良若有所思地合上了登记簿。
    几天后,政法系正式开课。高育良作为系主任,亲自讲授第一堂《行政法基础》。
    教室里坐满了学生,钟小艾坐在靠窗的位置,手里拿著笔记本,神情专注。
    高育良站在讲台上,扫视了一圈台下,目光在钟小艾身上停留了几秒,然后开始讲课。
    “行政法的核心在於权力与责任的平衡……”他的声音平稳有力,条理清晰,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可就在讲到一半时,钟小艾忽然举手打断了他。
    “高老师,我有个问题。”她的声音不大,却很清晰。
    高育良愣了一下,隨即点头:“你说。”
    “您刚才提到『行政权力应当服务於人民』,但我认为,在现实中,这种理想状態很难实现。”
    钟小艾翻开笔记本,“因为官僚体系本身就会產生惰性,甚至腐败。
    如果没有足够的外部监督机制,所谓的服务,很可能变成另一种形式的控制。”
    高育良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看著她,眼神中多了几分兴趣。
    “你的观点很有意思。”他缓缓说道,“但你有没有考虑过,体制內部也有自我修正的能力?
    比如我们设立的纪检系统、审计制度,这些都是为了防止权力滥用。”
    钟小艾轻轻摇头:“这些制度確实存在,但在实际运行中往往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缺乏独立性和执行力。”
    高育良沉吟片刻,忽然笑了:“看来你是做过功课的。”
    钟小艾点头:“我父亲经常跟我聊这些事,他对体制的理解很深刻。”
    “那你呢?”高育良看著她,“你想怎么做?”
    “我想从基层做起。”钟小艾语气坚定,“了解真实的运作流程,再想办法推动改变。”
    高育良望著她,眼神中第一次浮现出一种复杂的神色。他原本以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新生,没想到她的思维如此成熟,而且对现实政治有著超乎年龄的认知。
    “很好。”他点点头,“希望你能坚持下去。”
    下课后,高育良走出教室,站在走廊尽头,望著窗外的梧桐树出神。
    “也许……我真的该做点什么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高育良开始频繁关注钟小艾的表现。她在课堂上的发言越来越大胆,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尖锐。有时甚至会质疑教材內容,提出自己的看法。
    有一次,高育良布置了一个关於“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討论课题。钟小艾提交的报告不仅分析了现有体制的弊端,还提出了几项具体的改革建议,包括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加强信息公开等。
    高育良看完后,久久无语。
    那天晚上,他在办公室里翻看钟小艾的报告,越看越觉得心里有种说不清的悸动。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这些年一直埋头於学术研究,似乎忽略了最根本的东西——真正的改变,不是写在论文里的,而是要落实在行动上。
    “也许……我也可以试试。”他低声自语。
    第二天,他在系务会议上提到了钟小艾的观点,並建议將部分建议纳入下一阶段的教学改革试点。
    “我们不能只教学生理论,更要让他们思考如何应用。”他说,“否则,我们的教育就失去了意义。”
    会议室內,几位老教授面面相覷,有人皱眉,有人点头。
    但高育良知道,他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而在政法系的教室里,钟小艾依旧坐在靠窗的位置,静静听著高育良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