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主任坐在主位上,笑著指了指自己的旁边:“丁镇长还是老样子,会活跃气氛。”
    丁义珍坐下,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叠厚厚的资料,轻轻放在桌上。
    “这是我们的最新数据模型和投资回报分析。”他说得不急不慢,“昨晚我和汉东大学统计系的几位学生一起熬夜做的,可能有些地方还糙,但保证真实。”
    李明达翻了两页,皱眉道:“这些数据我看过了,没什么新意。”
    “是吗?”丁义珍笑了笑,“那你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在原有基础上加了一个变量——劳动力素质提升带来的管理成本下降?”
    张志国冷哼一声:“一个乡镇的村民,能有多少素质可言?”
    “这话我就不爱听了。”丁义珍语气依旧温和,“我们青山镇去年搞了个普法夜校,全村男女老少都参加,连八十岁的老太太都知道什么叫『劳动合同』。”
    他顿了顿,拿起一份文件,“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建立了村级调解机制,纠纷率比周边乡镇低了七成。你们做企业,最怕什么?不是赔钱,是麻烦。”
    这一番话说得几个股东互相看了看,有人已经开始认真翻资料了。
    李明达不甘心地继续追问:“交通呢?你们那地方离高速还有三十公里,物流怎么保障?”
    “这个问题问得好。”丁义珍点点头,从资料夹中抽出一张地图,“这是我们请甫光航运集团做的运输方案,未来三年內,公路升级计划已经列入县財政预算。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水路运输,降低物流成本。”
    张志国冷笑:“你倒是挺会借势。”
    “这不是借势,是顺势。”丁义珍毫不退让,“你们要是担心风险,我可以承诺,第一年利润达不到预期,我亲自负责协调资源补偿差额。”
    这句话一出口,全场安静了几秒。
    王主任咳嗽了一声,打破沉默:“丁镇长,你的意思是……个人担保?”
    “对。”丁义珍点头,“我不靠空话吃饭,要真没本事,我也不会站在这儿。”
    这话一说,几位原本持观望態度的股东开始低声交谈起来。
    就在这时,一个一直没开口的中年男人忽然说话了:“我觉得这个项目可以考虑。”
    所有人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
    丁义珍记得他,叫陈启明,是五个核心股东之一,平时低调得很。
    “为什么?”李明达皱眉。
    “因为房地產市场现在太热了。”陈启明缓缓说道,“大家都挤破头去抢那几块地皮,结果泡沫越来越大。製造业虽然慢,但稳。”
    他看了眼丁义珍,“而且这位丁镇长,我感觉他是真想做点事实。”但他还有一些没有说,那就是他看到过丁义珍跟大富豪周长利一起从一辆车上下来。
    是周长利给丁镇长开的车门。
    李明达脸色不太好看,但也不好再说什么。
    王主任打了个圆场:“既然大家都有兴趣,那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吧。”
    接下来,会议进入了细节討论阶段。
    法务部代表提出要在合同里加一条“退出机制”,说是为了防止项目失败造成重大损失。
    “这个我理解。”丁义珍点头,“但我建议改成『优先回购权』,这样一来,既保护了企业的利益,也不会让我们乡镇承担太大风险。”
    法务代表愣了一下,没想到他会主动提修改意见。
    “具体怎么操作?”对方问。
    “很简单。”丁义珍翻开合同草案,“如果企业在五年內想退出,我们可以优先以评估价回购股份,而不是直接清算资產。这样也能避免乡镇陷入被动。”
    这个提议很快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
    最终,在一片略显意外的氛围中,协议顺利签署。
    签字笔落下的那一刻,王主任伸出手:“丁镇长,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丁义珍握紧他的手,脸上带著笑意,心里却明白,这只是第一步。
    签完字,他起身告辞。
    走出大楼时,天色已晚,街道两边的霓虹灯亮了起来。
    他站在路边,掏出手机给周长利发了条信息:“搞定了。”
    很快,电话回了过来。
    “干得不错。”周长利的声音沉稳有力,“不过你要小心点,刚才我听说京海的赵立冬那边也在盯著这件事。”
    “嗯,我知道。”丁义珍淡淡一笑,“他们越盯,说明这事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