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义珍把窗帘拉开的瞬间,窗台上那盆绿植的影子斜切进办公桌角。
    他没去碰那盆栽,只低头看了眼压在底下的牛皮纸袋,伸手抽出里面三份文件:一份是昨夜改到凌晨的招商规划初稿,另两份是筹备组会议纪要和推介会构想书。他翻了翻,纸页边缘已被手指磨出毛边。
    六点十七分,县委大院还没几个人影。他拎著包下楼,车钥匙在掌心转了两圈,直接拐进了发改委办公室。
    门没锁,灯亮著,副主任老吴正蹲在档案柜前翻材料,听见动静抬头,眼镜滑到鼻尖。
    “丁县长?您这么早——”
    “不早了。”丁义珍把文件拍在桌上,“红薯种植面积、仓储能力、加工户分布,三份报告,今天下午四点前交上来。要具体到村,不准用『部分』『若干』这种词。”
    老吴愣住:“这……得协调农业局、乡镇统计站,一天怕——”
    “我给你开绿灯。”丁义珍掏出手机,拨通县府办,“通知农业、交通、供销社,今天上午九点,小会议室闭门会,议题就一个:红薯產业链数据摸底。谁迟到,年底考核扣分。”
    电话掛了,他转身盯著老吴:“你以前写材料,喜欢把『推动產业升级』写八百字。现在不用写了,我要的是能算出一斤红薯粉赚多少钱的数字。”
    老吴张了张嘴,最后只憋出一句:“行,我这就去催。”
    九点整,会议室坐满人。丁义珍没开场白,直接把授信函和航线確认书往桌上一放。
    “华人华商银行,三点五息,五年期,三千万启动贷。甫光船队,两条远洋线,专跑冻品和乾货,首航试运金山县土產。”他顿了顿,“钱和船都有了,问题是——咱们拿什么装上去?”
    底下一片静。
    农业局长清了清嗓子:“丁县长,咱们红薯粉確实有名,但都是小作坊,標准不一,出口怕过不了检。”
    “那就统一標准。”丁义珍从包里抽出一份文件,“《金山县农產品初加工管理办法》草案,今天发下去。一个月內,所有作坊必须登记备案,统一工艺流程,统一质检標籤。不合格的,关门。”
    交通局长皱眉:“可咱们冷链运输还没建起来,鲜货出不去。”
    “所以先走乾货。”丁义珍敲了敲航线確认书,“红薯粉、干菌菇、腊肉、山核桃,这些耐储的先推。找的船能恆温,冻品线也预留了。等第一笔回款到帐,立刻建冷链。”
    有人小声嘀咕:“万一人家不买呢?”
    丁义珍抬眼:“你家孩子要是吃进口奶粉,是因为它比国產的好听,还是因为確实好?”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忽然有人笑出声。
    他接著说:“招商不是求人赏饭吃,是让人看到咱们能端出什么菜。三件事:政策、资源、执行。政策我来定,资源我来拉,执行——你们来干。”
    他翻开笔记本:“第一,土地优先供给。凡是县里引进的加工企业,用地指標单列,七个工作日內办结。第二,五年免税。第三,出口退税,財政先垫付,不等国税流程走完。”
    底下人面面相覷。
    供销社主任迟疑道:“这……財政能撑住吗?”
    “撑不住也得撑。”丁义珍直视他,“现在不投,三年后还是穷县。投了,五年內產值翻三倍,税收翻两番。你们算算帐,是现在省三百万,还是五年后少收三千万?”
    没人再说话。
    丁义珍合上本子:“招商筹备小组今天成立,直属县委办,孙连城同志牵头。发改委负责起草《產业招商指引》,三天后我来听匯报。散会。”
    人走得差不多了,农业局长留到最后,低声问:“丁县长,这推介会,真要搞?”
    “不但要搞,还得搞得让人记住。”丁义珍从文件袋里抽出一张纸,“主题我想好了——『从田间到北极圈:金山县绿色特產全球行』。”
    “北极圈?”
    “对。北欧人爱吃有机食品,日本人认手工工艺。咱们的红薯粉,一百年传承,三万两千农户种出来的,这不是故事,是实打实的底子。”他顿了顿,“你回去整理一份农户访谈实录,挑最朴实的几段,印在招商手册首页。別写『农民幸福地笑了』,写『王老三家今年多挣八百块,给儿子买了双球鞋』。”
    农业局长点头记下。
    下午三点,县印刷厂送来了装订好的材料。丁义珍翻了翻,抬头问:“一百份?”
    “按您说的,一百份,红头文件规格,带骑缝章。”
    “好。”他抽出一份,提笔在扉页写下:“呈钟书记阅。金山县招商规划初稿。丁义珍。”
    刚放下笔,手机响了。是孙连城。
    “调动材料流程走了一半,人事处那边没卡。”声音沉稳,“但我抽屉里那份边贸备忘录复印件,我带来了。”
    “带来了?”
    “嗯。上午交到县委办了,放在你办公室窗台那盆绿植底下。”他顿了顿,“那文件上,你爸当年批了八个字:『小县大业,路在人为』。我觉得,现在该轮到你写新的批註了。”
    丁义珍握著手机,没立刻回话。
    “还有,”孙连城说,“招商指引的初稿我看了一眼,第三条写『鼓励企业参与乡村振兴』,这话虚。改成『企业每带动一百户农户增收,奖励十万元』,直接。”
    “行。”丁义珍应了,“明天常委会,我提招商小组正式编制。”
    “別急。”孙连城声音低了些,“先让政策落地两件事。免税名单公示,土地指標批一个试点。干部们看见真章,才会跟著跑。”
    电话掛了。
    丁义珍把手机扣在桌上,打开电脑,新建文档。
    標题打上:《致全县干部的一封公开信(草稿)》。
    第一句他敲得很慢:“我们不是在等政策,我们是在写政策。”
    敲完,他抬头看了眼墙上的钟:四点二十七分。
    窗外,县委大院的灯陆续亮起,几个干部抱著材料匆匆走过。他站起身,把那份批註过的招商指引放进文件袋,走向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