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义珍把手机往抽屉里一塞,顺手锁了。他没再看那条“你以为你爸罩得住”的简讯一眼。人活到这份上,嚇唬早就不管用了。他调出电脑里的全市民生工程进度图,放大到南巷片区,红点密布,全是已完成入户解释的社区。又切到东新区配套道路施工日誌,监理更换记录、材料进场清单、每日巡查签字,一条不落。
    他点了根烟,刚吸了一口,秘书敲门进来。
    “宣传部那边问,要不要组织记者去南巷走一圈?”
    “不是『要不要』,是『必须去』。”丁义珍掐灭烟,“而且不能只让他们看通报,得让他们亲眼瞧瞧。”
    他起身走到白板前,拿笔写下四个字:“三公开一邀请”。
    “公开施工流程,公开资金流向,公开投诉处理结果。再加一条——邀请市民代表和媒体记者,实地走访重点项目。明天就办。”
    秘书记完,犹豫道:“可……万一他们拍到什么不该拍的?”
    “怕拍到问题,就不开工了?”丁义珍笑了笑,“咱们干的是正事,又不是见不得光的勾当。真有问题,当场整改;没问题,正好让大伙儿看看,什么叫实打实干。”
    他顿了顿:“你再去趟安居工程指挥部,把这几天各社区的协商录音整理成文字稿,挑几个典型家庭,安排电视台跟拍一天。就说,这不是宣传,是记录。”
    秘书点头要走,又被叫住。
    “等等,把李师傅请来。”
    “红星三厂那个李卫国?”
    “对。他儿子前两天刚签了安置协议,媳妇还领了预付款。让他带著老婆孩子一起露个脸,说说心里话。老百姓信谁?信自己人。”
    半小时后,宣传部、市政府办、监察室三路人马坐进了小会议室。丁义珍没坐主位,直接站在投影屏前。
    “现在外面有人说我们强拆,有人说我们瞒报事故,还有人说补偿標准是拍脑袋定的。”他语气平平,“我不怪他们不信。换我,我也怀疑。但怀疑归怀疑,事实得摆出来。”
    他翻到下一页ppt,是南巷卫生中心完整监控的时间轴截图。
    “火那一秒被人剪出来炒了三天,可前面十分钟没人动设备的画面,一个號都没发。这算不算选择性呈现?”
    底下有人点头。
    “所以从今天起,咱们不光发通报,还得让大伙儿看得见。《京州建设日记》专栏马上上线,每天更新一个工地的短视频。谁拍?现场协调员亲自出镜,穿工装、戴安全帽,讲当天干了啥,查了啥,改了啥。”
    宣传部长举手:“那要是记者问尖锐问题呢?”
    “答不上来就承认答不上来,回头查清楚再回復。”丁义珍说,“但有一条——不准糊弄。群眾可以骂你官腔,不能说你撒谎。”
    会散后,周叔来了电话。
    “名单理清了,七家公司,背后都连著那几根线。要不要放出去?”
    “不急。”丁义珍靠在椅背上,“现在拋出去,反倒显得我们在转移视线。先让他们蹦躂几天。”
    “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动手?”
    “等他们自己露出破绽。”他笑了笑,“现在最怕的不是他们闹,是他们不动。一动,就有痕跡。”
    下午三点,第一批受邀市民代表抵达南巷工地。带队的是红星三厂退休的老工人李师傅,身后跟著他老伴和读高中的孙子。记者们围上去提问,李师傅也不怯场,掏出一张纸念起来。
    “我家住了四十年,墙皮掉渣,冬天漏风。这次搬迁,按面积补钱,工龄还能折算加分。我三十八年工龄,多拿了两万块。孙子將来上学近了,老伴去医院也方便……”
    旁边有记者追问:“有人说政府逼你们签字?”
    “谁逼我?”李师傅瞪眼,“那天丁书记亲自来座谈,话都说透了。不同意可以不签,我还犹豫了两天才按的手印!”
    电视台摄像全程跟拍,连他孙子蹲在新样板间门口试地板硬度的画面都录了下来。
    丁义珍在办公室看了直播回放,点点头。
    “这比我们自己说强十倍。”
    秘书插话:“网上已经开始转了,有个视频標题叫『爷爷签字那天笑出了皱纹』,点讚快十万了。”
    “好標题。”丁义珍笑了,“比那些『惊天黑幕』有意思多了。”
    傍晚六点,市政府公眾號准时推送第一条《京州建设日记》。视频里,现场协调员站在尚未封顶的社区卫生中心二楼,指著配电箱讲解线路改造过程,背景音是电钻声和工人喊话。
    评论区很快炸开。
    “这才是真·接地气!”
    “昨天还在传医院死人,今天伤员家属出来道歉了。”
    “建议全国推广这个日记模式。”
    丁义珍看完数据,拨通周叔电话。
    “把那份核查报告加密存档,別外传。另外,通知所有民生项目,从明早开始,每个工地门口掛一块公示牌——今日施工內容、责任人、监督电话,全贴上去。”
    “你要搞阳光工程?”
    “不是我要搞,是群眾需要看见。”他说,“以前总觉得把事办好就行,现在明白,光办好不够,还得让人知道你是怎么办的。”
    七点刚过,秘书送来第二天新闻发布会的流程单。丁义珍逐项审阅,直到看到最后一项。
    “市民热线开通仪式?”
    “对,您批过的『民生直通车』,今晚八点正式上线。四十个接线员,全是市直单位抽调的年轻干部,保证48小时內回復每一条来电。”
    丁义珍提笔在旁边批了几个字:**首日来电,我亲自听三条。**
    他合上文件夹,抬头看向墙上掛著的京州市规划图。东新区那条主干道,原本断在半途,如今已用红笔连成一线。
    手机震动了一下。
    他没去拿,继续盯著图纸。
    窗外,城市灯火如织,车流不息。
    楼下传来电梯开门的声音,接著是脚步远去。
    他站起身,给自己倒了杯茶。
    水有点凉,他没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