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章 这活儿我很熟
错了,电影产业里面最要直面改革的,还真不是粱嘉辉说的流动放映员,也不是老汪提到的各大电影厂。
就是让卫东他们正在捣鼓的hk电影。
不是说那两部分不需要改革,而是一些基层的放映员慢慢没人看,没人张罗,没了编制,谁关心呢?
电影厂哪怕在改制,也不知道该怎么改。
每年反正有拨款、有配额,拍摄电影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就连每年拍摄几部电影,其中现实题材、革命历史题材、工业题材、农村题材各占多少都有严格规定。
反正都没有票房院线制度来衡量标准,拍好了不赚钱,没人看也不影响什么,那就更没人在乎了。
最多也就个别有心思的奔着拿奖,国内奖尽量红,国外奖尽量黑,顺着这个思路去奔个人前程就行。
所以这些要多年后才会暴露问题的环节,反而不着急。
让卫东他们在金陵等了两天,等来的是hk北都电影机构的老总,他正在桂西那边的电影厂参加合拍电影工作。
得了上级指示,可能也是交流谈话了下,辗转抵达金陵:
“北都电影机构,可以全面加入联手卫东同志的影业集团,共铸hk电影产业的辉煌。”
让卫东有点懵:“北都?抱歉啊,我只是做投资,对hk电影产业其实并不熟悉,你们有拍什么片子吗?”
等来了那就不耽误,还是一同上船,这次金陵船厂也找了几位工程师跟着,金陵电子厂和东升分公司跟派了几人到江州学习北区商厦的经验。
所以新增十多人上船,上午十点过就缓缓启航。
北都电影这边几人到楼上vip舱室,跟让卫东谈话,就有点美不胜收。
江面薄雾缥缈辽阔,两岸都若隐若现的如山水墨画。
哪怕有船用雷达探测,还是顾忌目视距离不够,船速拉得不够快,还是如异界神兽般超速驰骋在江面上。
搞得从hk来的几人,多半都坐过这往返港澳的高速艇,还是惊叹于这种江景。
当然也可能是提到成绩,都有点顾左右言他。
“呃……《少林寺》是我们的出品,《少林小子》、《南北少林》,我们开创了内地风景名胜实拍创作的路子,宣传中华武术的功夫片也是我们的强项,小杰在我们公司……”
啊?
让卫东是有点纳闷杰哥拍了《少林寺》,过了几年,起码是十年后才会开启黄飞鸿、令狐冲之类的那一段武打港片超级辉煌岁月。
中间去了哪里,他也不知道。
再说这几年他也忙碌,根本没时间看电影。
原来在你们那拍少林系列:“哦,那真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吃,明明历史上那么多功夫名家,爱国抗敌的故事可以让他一个个拍成大戏,为什么非要纠缠在这个把个题材上拍进死胡同呢?”
张三丰、方世玉、黄飞鸿这些角色,杰哥能拍得各有特色,足见他在天字第一号的武戏天赋外有极强的文戏演技。
结果这些位脸上也纠结:“他的组织关系在内地,所以有很多事情我们也没法做主,既然卫东同志你在相关单位和hk都有影响力,那就你来调和下工作情况?”
已经是老江湖的让卫东听出来:“你们那边有点……工作矛盾?”
这边几人面面相觑,但还是把情况解释了。
跟了让卫东在旁边的粱嘉辉,还能参与补充。
毕竟他第一次到内地拍电影,被右岸压制的那部《火烧圆明园》,恰好就跟《少林寺》前后脚。
体验过这种不同体制合拍的场面。
那次跟他配戏的女主角是内地的女演员浪波湾庆姐,却只能吃馒头咸菜睡大通铺拿每天五毛一块的补贴,因为要强调给hk同行看,我们是官兵同酬的模式。
无名无根的hk菜鸟却大鱼大肉。
那会儿粱嘉辉就觉得尴尬。
所以也就怪不得这些年的内地演员,出了名有了路子全都往外跑。
如果说这待遇是一视同仁,哪怕赚得再多,都贡献给国家,那也无可厚非。
杰哥自己已经是亿元票房的主演,签约来hk拍戏,还是只能拿补贴,甚至没个hk跑龙套、后台师傅的日结工资高。
这谁忍得住?
让卫东有点诧异:“他都到hk拍戏了,组织关系还在内地?”
这边嚅嚅:“他是武术运动员嘛。”
让卫东恍然理解:“哦哦哦,这倒是,这倒是……”
杰哥是从武术队走上银幕,那么他是根红苗正的体校参加工作的体制内铁饭碗。
对普通人这是铁饭碗,对天才就是铁链子。
为什么让卫东之前对萧眀不是很在意,就是知道他这摊子事很麻烦,后来接触到老萧,知道一年级的娃还没进体校,才算是把手接过来。
那交换条件简直不能叫条件,比后来小视频里面天价嫁女的彩礼都要离谱得多。
后来那个部队队的出国就搞得差点身败名裂,马建更是因为执意出国打球,从此再没进过国家队。
他们仨可都是八九十年代最顶尖的天才。
就好像只有最接近天道的绝世天才,才会引发渡劫一样,普通庸碌之辈哪里知道这种痛苦。
能站到更高看到更远,去实现了个人成就还回身来参与改革提高,那都已经是成神成圣的心态了。
以前让卫东作为网友还容易动不动跟着喷这些人不爱国啥的,真跟随经历这个时代,才知道这有多难。
有本事再找个人拍黄飞鸿看看,有些人有些东西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为什么不能给更好的条件,成就更好的结果呢。
一定强调要服从,要强调符合上级看法,江州这会儿的经济不就打个狠折?
让卫东笑起来:“行吧,这件事交给我来处理,你们现在还有哪些资源可以合作呢?”
其实光杰哥这份儿就已经完全值得联手。
双周双梁,哦,刘德骅的片约也在永安合并过来的规模里。
用一统江湖来形容让卫东这会儿的港片规模不为过吧。
但让卫东从来都没把统治港片当成什么目的,那才多大片市场?
还要靠着右岸赚钱。
结果,北都电影机构恰恰给他展示的就是另外一方天地:“我们现在还有座清水湾制片厂,是仅次于赵氏tvb之外的片场规模,更是由三家影业公司合并而成,并且享有方便前赴内地实拍风景名胜和与内地电影制片厂合作拍片的丰富资源……”
让卫东都忍不住要问你们老板是谁了。
结果粱嘉辉给他解释:“长城电影、凤凰影业和新联影业都是左派,爱国进步电影界的旗帜。”
让卫东才有点恍然大悟,原来在绝大多数内地网友、影迷以为的港片之外,其实一直都有这么一群心向爱国的电影人。
或者说在hk电影基本是散装,根据影片项目临时攒局的模式中,很多电影人其实都为这部分进步电影努力过。
只是既然目的是爱国,坚持进步主张和“影以载道”,那就必然商业性、娱乐性不足。
反正说到这时候,让卫东脑海里自然飘荡出来的就是杰哥站在城楼下,旁边人拿着狮头对李鸿章还是谁说的那番话,堪称把爱国和商业性、娱乐性做到了极致。
可惜他能大概复述这部戏,知道是杰哥演出彩,却不记得谁是导演。
他当保安那会儿,只顾着看电影情节,哪关心这。
王鑫就算是他可能知道的极少数导演了,这都是因为八卦多。
但是不着急,慢慢想办法吧。
中午还在船上吃了微波炉打出来的金陵小吃,更热了一大壶豆浆,差点吃噎住的外籍技师连连说好,然后就盼望晚上有什么好吃的吗?
因为在沪海、金陵这两处,各位hk来的机械师已经体验过了不同风味的美食。
大家伙儿都连连说有,肯定有!
就怎么都不能输了这阵仗。
又有点担心,前面俩都是顶尖省会大城市,后面是不是跟不上。
让卫东完全不担心民以食为天的风气。
果然当晚也是三百公里后靠岸扎营,这边的分公司经理跟着吴生云翘首以盼。
虽然不是省会,但这里就是让卫东两三年前得知那个搞外贸发家,年产值过亿的改开企业家所在地,所以不声不响的安排了人手在这里着重经营。
也只有吴生云才知道他重点经营这里的目的。
以同行为鉴,观察目前的风向,才能保证整条大船稳稳前行。
但没想到的是这种提前布局,带来了老前辈们说过那种必然结局。
(本章完)
错了,电影产业里面最要直面改革的,还真不是粱嘉辉说的流动放映员,也不是老汪提到的各大电影厂。
就是让卫东他们正在捣鼓的hk电影。
不是说那两部分不需要改革,而是一些基层的放映员慢慢没人看,没人张罗,没了编制,谁关心呢?
电影厂哪怕在改制,也不知道该怎么改。
每年反正有拨款、有配额,拍摄电影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就连每年拍摄几部电影,其中现实题材、革命历史题材、工业题材、农村题材各占多少都有严格规定。
反正都没有票房院线制度来衡量标准,拍好了不赚钱,没人看也不影响什么,那就更没人在乎了。
最多也就个别有心思的奔着拿奖,国内奖尽量红,国外奖尽量黑,顺着这个思路去奔个人前程就行。
所以这些要多年后才会暴露问题的环节,反而不着急。
让卫东他们在金陵等了两天,等来的是hk北都电影机构的老总,他正在桂西那边的电影厂参加合拍电影工作。
得了上级指示,可能也是交流谈话了下,辗转抵达金陵:
“北都电影机构,可以全面加入联手卫东同志的影业集团,共铸hk电影产业的辉煌。”
让卫东有点懵:“北都?抱歉啊,我只是做投资,对hk电影产业其实并不熟悉,你们有拍什么片子吗?”
等来了那就不耽误,还是一同上船,这次金陵船厂也找了几位工程师跟着,金陵电子厂和东升分公司跟派了几人到江州学习北区商厦的经验。
所以新增十多人上船,上午十点过就缓缓启航。
北都电影这边几人到楼上vip舱室,跟让卫东谈话,就有点美不胜收。
江面薄雾缥缈辽阔,两岸都若隐若现的如山水墨画。
哪怕有船用雷达探测,还是顾忌目视距离不够,船速拉得不够快,还是如异界神兽般超速驰骋在江面上。
搞得从hk来的几人,多半都坐过这往返港澳的高速艇,还是惊叹于这种江景。
当然也可能是提到成绩,都有点顾左右言他。
“呃……《少林寺》是我们的出品,《少林小子》、《南北少林》,我们开创了内地风景名胜实拍创作的路子,宣传中华武术的功夫片也是我们的强项,小杰在我们公司……”
啊?
让卫东是有点纳闷杰哥拍了《少林寺》,过了几年,起码是十年后才会开启黄飞鸿、令狐冲之类的那一段武打港片超级辉煌岁月。
中间去了哪里,他也不知道。
再说这几年他也忙碌,根本没时间看电影。
原来在你们那拍少林系列:“哦,那真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吃,明明历史上那么多功夫名家,爱国抗敌的故事可以让他一个个拍成大戏,为什么非要纠缠在这个把个题材上拍进死胡同呢?”
张三丰、方世玉、黄飞鸿这些角色,杰哥能拍得各有特色,足见他在天字第一号的武戏天赋外有极强的文戏演技。
结果这些位脸上也纠结:“他的组织关系在内地,所以有很多事情我们也没法做主,既然卫东同志你在相关单位和hk都有影响力,那就你来调和下工作情况?”
已经是老江湖的让卫东听出来:“你们那边有点……工作矛盾?”
这边几人面面相觑,但还是把情况解释了。
跟了让卫东在旁边的粱嘉辉,还能参与补充。
毕竟他第一次到内地拍电影,被右岸压制的那部《火烧圆明园》,恰好就跟《少林寺》前后脚。
体验过这种不同体制合拍的场面。
那次跟他配戏的女主角是内地的女演员浪波湾庆姐,却只能吃馒头咸菜睡大通铺拿每天五毛一块的补贴,因为要强调给hk同行看,我们是官兵同酬的模式。
无名无根的hk菜鸟却大鱼大肉。
那会儿粱嘉辉就觉得尴尬。
所以也就怪不得这些年的内地演员,出了名有了路子全都往外跑。
如果说这待遇是一视同仁,哪怕赚得再多,都贡献给国家,那也无可厚非。
杰哥自己已经是亿元票房的主演,签约来hk拍戏,还是只能拿补贴,甚至没个hk跑龙套、后台师傅的日结工资高。
这谁忍得住?
让卫东有点诧异:“他都到hk拍戏了,组织关系还在内地?”
这边嚅嚅:“他是武术运动员嘛。”
让卫东恍然理解:“哦哦哦,这倒是,这倒是……”
杰哥是从武术队走上银幕,那么他是根红苗正的体校参加工作的体制内铁饭碗。
对普通人这是铁饭碗,对天才就是铁链子。
为什么让卫东之前对萧眀不是很在意,就是知道他这摊子事很麻烦,后来接触到老萧,知道一年级的娃还没进体校,才算是把手接过来。
那交换条件简直不能叫条件,比后来小视频里面天价嫁女的彩礼都要离谱得多。
后来那个部队队的出国就搞得差点身败名裂,马建更是因为执意出国打球,从此再没进过国家队。
他们仨可都是八九十年代最顶尖的天才。
就好像只有最接近天道的绝世天才,才会引发渡劫一样,普通庸碌之辈哪里知道这种痛苦。
能站到更高看到更远,去实现了个人成就还回身来参与改革提高,那都已经是成神成圣的心态了。
以前让卫东作为网友还容易动不动跟着喷这些人不爱国啥的,真跟随经历这个时代,才知道这有多难。
有本事再找个人拍黄飞鸿看看,有些人有些东西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为什么不能给更好的条件,成就更好的结果呢。
一定强调要服从,要强调符合上级看法,江州这会儿的经济不就打个狠折?
让卫东笑起来:“行吧,这件事交给我来处理,你们现在还有哪些资源可以合作呢?”
其实光杰哥这份儿就已经完全值得联手。
双周双梁,哦,刘德骅的片约也在永安合并过来的规模里。
用一统江湖来形容让卫东这会儿的港片规模不为过吧。
但让卫东从来都没把统治港片当成什么目的,那才多大片市场?
还要靠着右岸赚钱。
结果,北都电影机构恰恰给他展示的就是另外一方天地:“我们现在还有座清水湾制片厂,是仅次于赵氏tvb之外的片场规模,更是由三家影业公司合并而成,并且享有方便前赴内地实拍风景名胜和与内地电影制片厂合作拍片的丰富资源……”
让卫东都忍不住要问你们老板是谁了。
结果粱嘉辉给他解释:“长城电影、凤凰影业和新联影业都是左派,爱国进步电影界的旗帜。”
让卫东才有点恍然大悟,原来在绝大多数内地网友、影迷以为的港片之外,其实一直都有这么一群心向爱国的电影人。
或者说在hk电影基本是散装,根据影片项目临时攒局的模式中,很多电影人其实都为这部分进步电影努力过。
只是既然目的是爱国,坚持进步主张和“影以载道”,那就必然商业性、娱乐性不足。
反正说到这时候,让卫东脑海里自然飘荡出来的就是杰哥站在城楼下,旁边人拿着狮头对李鸿章还是谁说的那番话,堪称把爱国和商业性、娱乐性做到了极致。
可惜他能大概复述这部戏,知道是杰哥演出彩,却不记得谁是导演。
他当保安那会儿,只顾着看电影情节,哪关心这。
王鑫就算是他可能知道的极少数导演了,这都是因为八卦多。
但是不着急,慢慢想办法吧。
中午还在船上吃了微波炉打出来的金陵小吃,更热了一大壶豆浆,差点吃噎住的外籍技师连连说好,然后就盼望晚上有什么好吃的吗?
因为在沪海、金陵这两处,各位hk来的机械师已经体验过了不同风味的美食。
大家伙儿都连连说有,肯定有!
就怎么都不能输了这阵仗。
又有点担心,前面俩都是顶尖省会大城市,后面是不是跟不上。
让卫东完全不担心民以食为天的风气。
果然当晚也是三百公里后靠岸扎营,这边的分公司经理跟着吴生云翘首以盼。
虽然不是省会,但这里就是让卫东两三年前得知那个搞外贸发家,年产值过亿的改开企业家所在地,所以不声不响的安排了人手在这里着重经营。
也只有吴生云才知道他重点经营这里的目的。
以同行为鉴,观察目前的风向,才能保证整条大船稳稳前行。
但没想到的是这种提前布局,带来了老前辈们说过那种必然结局。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