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哈里森军改
本来像是升阳发生大地震这种事情,对于乔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毕竟隔得实在是太远了,而且升阳本身也和乔没有什么贸易往来。
但是鉴于《华盛顿海军条约》中关于防务公司的条款基本上是升阳人挑起来的,所以在听到升阳发生大地震之后,原本就因为伦敦的老爷们在报纸上破防而乐不可支的乔,在看到升阳发生大地震之后。
先是愣了几秒,然后立刻开了香槟。
尤其是听到升阳海军因为这次地震,有不少正在船坞中建造的大型战舰因此报废之后,乔就更加快乐。
乔是如此的快乐,以至于乔甚至连续三天,向所有天堂岛的游客每人都赠送了一杯香槟。
这种幸灾乐祸的行为自然又引来了升阳人的抗议,表示在这种人间惨剧下,乔居然还能够庆祝,他简直就不是人,是鬼畜!
在升阳人越是破防乔就越快乐的同时,就像是每一场大灾之后,都有蠢人和坏人造谣一样,在这次大地震之后。
也同样有坏东西开始造谣说一些,这次大地震是其他远东人妨的!在大地震之后,有其他远东人趁火打劫!强抢民女!
而对于这种谣言,升阳政府不仅没有阻止,反而乐于推动这种谣言传播。
毕竟灾民们的注意力需要转移,比起让灾民将注意力集中在政府的救灾力度上,不如将灾民的注意力用其他方式释放出去。
既然如此那些在升阳本土的远东人不就是一个绝好的目标吗。
只是随着这种目标转移,排外主义以及原本就很有市场的右翼开始在升阳本土大规模崛起。
不过在这种幸灾乐祸过去之后,乔还是把注意力重新转移回了军事上。
实际上此时在裁撤了几乎所有装甲部队之后,此时的瓦格纳的战斗力确实已经跌入了谷底。
但是在乔看来这不是问题,只要能够完成从重装部队到空突部队的改组,这一切问题就都能解决。
而组建空中突击部队,最重要的问题首先就是怎么让部队去空中,放在一年前,乔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
只能用飞艇来对空降部队进行训练。
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一点变化,空突这个概念从纯概念开始变得可行了。
就像是在大战结束之后,很多原本的军用品被改成民用,比如条顿人的头盔就在简单的加工之后被改成了小锅。
甚至这种小锅在旗的销路很好。
而在大战期间,布尼塔尼亚空军的轰炸机生产商,在失去了军方订单之后,也开始寻找新客户尝试打开新市场。
于是很快原本的亨德利·佩奇 o/400重型轰炸机就被改造成了w.8客机。
这种双引擎的双翼机,在1920年完成改造首飞,单次飞行能够运载12~15人,即便满载也能够飞个400多公里。
由于价格便宜量又足,所以很多新兴的航空公司购买了这种飞机,用于旧大陆短途航线的飞行。
这种轰炸机改客机在投入运营一年多之后,一直表现不错,没有出现什么恶性事故。
所以在航空比赛还没有收获成果的时候,乔决定先采购一批这些飞行,用于部队训练与投送。
除了空中运输的问题暂时得以解决之外,对于已经轻装化的瓦格纳要如何进行改组,乔也已经想好了。
虽然瓦格纳的整体规模遭到了缩减,但是原本的第七卡车运输连不仅不会缩减反而还要进行扩编,在接下来几年内,扩充为一个特殊战术营。
接受最严格最全面的训练,拿着最好最齐全的定制装备,去完成那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种程度的训练,自然会有不少人被淘汰下来。
虽然被这种训练所淘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被淘汰的人,不是合格的战士。
对比特殊战术营的五边形战士来,这些被淘汰的战士可能只是某些方面稍有欠缺。
所以他们将会被编为一个空中突击团,这个团在训练强度与装备上比起特殊战术营来说,肯定要稍微差一些。
比如为了全天候全域作战,特殊战术营,需要接受潜水与各种载具驾驶的训练。
要做到坦克飞机都会开,轮机船舵也会抡。
虽然不知道会不会用得上,但是既然是要去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要求他们能够在这些载具驾驶上有多精通,至少要能够开的动。
而对于空中突击团来说,就肯定不需要能够做到这种程度。
在空中突击团之外的另外两个团,乔则改组为了一个主要靠各种装甲车与越野卡车进行机动的机械化步兵团,以及一个航空团。
毕竟要进行空中突击,就必须保有自己的空中力量,无论是掩护空中突击团进行空降,还是做些别的事情都需要航空兵的支持。
随着这一轮改组的进行,瓦格纳几乎完全成为了一种特战化的单位。
这当然也是整个北约军改的一部分。
原本,在乔的计划中,北约作为布尼塔尼亚的东方防线,按照一揽子防务计划,北约的军事装备与训练自然完全布尼塔尼亚化就行了。
国防建设也是一如既往的走大规模动员的路线,靠着庞大的数量只要能够维持住防线,撑到布尼塔尼亚远征军赶到就是胜利。
按照乔最悲观的估计,北约部队在任何情况下只要能够撑住七天,布尼塔尼亚远征军就算是划澡盆也该到了。
况且还有瓦格纳在,乔计划中为了完成东方的防御,以及近东核心区域的防御,瓦格纳最终将会扩充为三个重装甲师与两个机械化步兵旅和一个空降团的庞大军事力量。
有这么一支力量,别说是在北约这么一片小地方进行机动防御了,只要有足够的填线部队,找机会打个反击,包围歼灭一两个师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随着瓦格纳遭到严格的限制,这个防御计划永远的烟消云散了。
当然,北约的加盟国,也能够自行组建装甲部队,你出一个装甲师,我凑几个装甲团,也能够凑出装甲突击力量。
只是北约的军费开支是有限的,把钱在装甲部队上,那步兵部队与其他方向的开支就自然会减少。
而再强的装甲部队也需要足够坚强的步兵来看住自己的侧翼。
没有足够坚强的步兵辅助,装甲部队也不过是一些难啃一些的铁王八罢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乔敢这么组建装甲部队,主要原因在于乔确信,虽然现在大国之间不会有冲突,但是由于战后地缘格局的破碎与重组,小规模的摩擦与冲突肯定不会少。
只要冲突还存在,自己就肯定不愁生意,能够用客户的钱来养军队。
就好像是之前与波西米亚人的合同一样,虽然波西米亚人购买了瓦格纳准备退役的所有坦克,甚至乔还为他们准备了两个营的老兵让他们拿到坦克就能用。
并且在培训上也不会有问题。
同时那些还滞留在乔手中的黄金,乔也准备混在这些坦克中送进波西米亚。
按照常理上来说,这将会是一次让所有人都满意的交易。
只是这里稍微出现了一点小意外,那就是作为一个从哈布斯堡帝国中独立出来的国家,由于历史民族因素,几乎与周围所有的邻国都有一点小摩擦。
条顿人觉得波西米亚边境,那百分之九十都是条顿人的苏台德地区,应该是条顿人的领土。
同时波兰德也与波西米亚在科钦地区有一点领土争议,至于南方的小哈布斯堡,与东方的露西亚军政府,那就更是有很多话要说。
所以虽然达成了这笔交易,但是这些理论上已经属于波西米亚的坦克始终就是运不进去。
就算是条顿政府,这次也十分硬气的表示,拒绝波西米亚购买的坦克过境,因为这会影响地区局势与稳定。
这种地缘环境下,乔觉得自己养三个装甲师这还不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不过随着情况改变,原本的北约防御计划自然也要进行改变。
像是过去那样走总动员路线,快速扩充填线师的做法肯定不行。
毕竟北约三国,就算是再加上对于进入北约有些兴趣的波西米亚,人口也属实不算太多。
不过虽然人少,并且在历史上也属于鸟不拉屎,兔子不下蛋的地方。
但是这片区域不是山高,就是林密,天然就适合精锐步兵打游击。
所以乔的新计划是,北约的钱,除了少部分用于重点地方用于卡节点的要塞建设之外。
其余的部分都应该投入到能够快速反应,并且进行机动的精锐轻步兵身上。
像是什么空中突击旅,与空降团,还有山地猎兵团统统准备上。
除了要塞守备部队之外,其余的部队在开战之后,就不应该和敌军进行正面作战。
而是仗着机动性,不断地进行挖坑下套搞偷袭,去攻击对方像是后勤车队与后勤节点,甚至是机场之类的地方。
就算摸不到这些地方,在敌军夜间休息的时候,对他们进行夜袭,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总之就是拒绝诚信对枪,一切为了交换比。
不一定要能够把对方打赢,但是一定要把对方打疼,通过这种方式将对方逼到谈判桌上去。
毕竟整个北约都不像是当年的南黑暗大陆那样,发现了巨大的金矿,上了布尼塔尼亚必吃榜。
所以只要对方脑子正常,在付出大于收益的情况下,肯定会放弃继续武装入侵。
要完成这种军事改革,步兵部队自然就被压上了最重的担子。
而像是这种规模的军事改革,也让其他人看不懂乔究竟在捣鼓些什么玩意。
又是买飞艇,又是买飞机,现在不仅不搞坦克了,还开始搞步兵。
再结合之前乔投资了不少钱在航空比赛上。
于是一时间有不少聪明头开始寻思,乔不会是想要在天空中做点什么吧?
然后,这些聪明头便纷纷开始准备摸着老乔过河。
只是这些聪明头并不知道的是,乔在这场军事改革中,最重要的部分,依旧是对于装备的调整。
虽然新装备的研发一如既往的地狱,不过在不考虑未来可能要与布尼塔尼亚的后勤系统对接之后。
乔不仅直接砍掉了新枪械中除了通用机枪之外其余枪械的研发,甚至将枪械的研发部门搬到了普拉格。
然后乔就开始了对于小口径中间威力弹与全自动步兵突击武器的研发。
之前不折腾这种东西,是考虑到瓦格纳始终还是要使用布尼塔尼亚的后勤体系,所以像是弹药这种东西能不改就不改,直接通用布尼塔尼亚的弹药它不香吗?
但是在发生了这件事后,乔自然可以不用再折腾什么冲锋枪与半自动步枪,直接开始上马研究突击步枪。
虽然突击步枪使用的小口径中间威力弹,现在还没有,但是在其他方面,其实也已经有了技术基础。
像是气动自动原理、闭锁机构在大战期间与战后已有大量实践。
同时由于汽车产业的快速进步,钣金与冲压技术也在持续进步,所以乔准备稍微来上一点跨越式发展,直接让北约部队在步兵火力上拥有压倒性的优势。
当然只靠突击步枪肯定不太行,所以在重型火力方面,乔继续加大了对于火箭弹与无后坐力炮的投入。
由于罗罗公司倒腾出的全套从四轮到八轮的越野车体系,让乔有了很多选择。
所以在乔的计划中,不仅步兵班组里要塞进去不占编制的筒子,有事没事就来上一发。
像是机械化步兵连里就更是要在所有能够挂上火箭弹的地方,都挂上火箭弹。
虽然火箭弹的准头不怎么行,但是只要数量多,一次覆盖射击总能够炸到点什么东西。
而且火箭发射车,也不像是牵引火炮那样迟缓,完全能够开到地方打了就跑。
让那些挨炸的家伙摸不着自己的尾巴。
总之,就是务必要做到,用火力的充足来弥补人数的不足,用质量上的优势,来碾压对方数量上的优势,一旦开战除了关键节点之外,其余的战线完全无所谓,所有的部队都奔着刷人头去。
只要对方伤亡足够大,不怕外交代表不说话。
同时如果那些特殊战术部队,再能够摸掉一些团级或者是师级的指挥部,那就更好了。
对于这次军事改革,乔计划在三年内完成部队编制与训练上的调整,至于配套的武器方面,能够在1930年前全部到位,就是胜利。
不过这个军改方案,乔自己也知道有一个地方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就是由于北约地小,人少,所以虽然乔在北约成立了一支战术空军,但是这支空军部队在成立之后,能够发挥多大作用,乔心里始终比较没底。
所以为了防止空军不起作用,导致地面部队被炸成傻子。
几乎放弃了在装甲方面继续投入研究的乔,还是联合罗罗公司准备针对北约的环境,为步兵部队倒腾出野战的伴随防空。
虽然在没有雷达的情况下,防空防空十防九空,但是有没有伴随防空,空军进行空袭的时候,在头顶拉屎撒尿的力度自然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还是先弄上吧,实在不行,把高炮放平了用来打步兵也不是不行。
(本章完)
本来像是升阳发生大地震这种事情,对于乔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毕竟隔得实在是太远了,而且升阳本身也和乔没有什么贸易往来。
但是鉴于《华盛顿海军条约》中关于防务公司的条款基本上是升阳人挑起来的,所以在听到升阳发生大地震之后,原本就因为伦敦的老爷们在报纸上破防而乐不可支的乔,在看到升阳发生大地震之后。
先是愣了几秒,然后立刻开了香槟。
尤其是听到升阳海军因为这次地震,有不少正在船坞中建造的大型战舰因此报废之后,乔就更加快乐。
乔是如此的快乐,以至于乔甚至连续三天,向所有天堂岛的游客每人都赠送了一杯香槟。
这种幸灾乐祸的行为自然又引来了升阳人的抗议,表示在这种人间惨剧下,乔居然还能够庆祝,他简直就不是人,是鬼畜!
在升阳人越是破防乔就越快乐的同时,就像是每一场大灾之后,都有蠢人和坏人造谣一样,在这次大地震之后。
也同样有坏东西开始造谣说一些,这次大地震是其他远东人妨的!在大地震之后,有其他远东人趁火打劫!强抢民女!
而对于这种谣言,升阳政府不仅没有阻止,反而乐于推动这种谣言传播。
毕竟灾民们的注意力需要转移,比起让灾民将注意力集中在政府的救灾力度上,不如将灾民的注意力用其他方式释放出去。
既然如此那些在升阳本土的远东人不就是一个绝好的目标吗。
只是随着这种目标转移,排外主义以及原本就很有市场的右翼开始在升阳本土大规模崛起。
不过在这种幸灾乐祸过去之后,乔还是把注意力重新转移回了军事上。
实际上此时在裁撤了几乎所有装甲部队之后,此时的瓦格纳的战斗力确实已经跌入了谷底。
但是在乔看来这不是问题,只要能够完成从重装部队到空突部队的改组,这一切问题就都能解决。
而组建空中突击部队,最重要的问题首先就是怎么让部队去空中,放在一年前,乔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
只能用飞艇来对空降部队进行训练。
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一点变化,空突这个概念从纯概念开始变得可行了。
就像是在大战结束之后,很多原本的军用品被改成民用,比如条顿人的头盔就在简单的加工之后被改成了小锅。
甚至这种小锅在旗的销路很好。
而在大战期间,布尼塔尼亚空军的轰炸机生产商,在失去了军方订单之后,也开始寻找新客户尝试打开新市场。
于是很快原本的亨德利·佩奇 o/400重型轰炸机就被改造成了w.8客机。
这种双引擎的双翼机,在1920年完成改造首飞,单次飞行能够运载12~15人,即便满载也能够飞个400多公里。
由于价格便宜量又足,所以很多新兴的航空公司购买了这种飞机,用于旧大陆短途航线的飞行。
这种轰炸机改客机在投入运营一年多之后,一直表现不错,没有出现什么恶性事故。
所以在航空比赛还没有收获成果的时候,乔决定先采购一批这些飞行,用于部队训练与投送。
除了空中运输的问题暂时得以解决之外,对于已经轻装化的瓦格纳要如何进行改组,乔也已经想好了。
虽然瓦格纳的整体规模遭到了缩减,但是原本的第七卡车运输连不仅不会缩减反而还要进行扩编,在接下来几年内,扩充为一个特殊战术营。
接受最严格最全面的训练,拿着最好最齐全的定制装备,去完成那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种程度的训练,自然会有不少人被淘汰下来。
虽然被这种训练所淘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被淘汰的人,不是合格的战士。
对比特殊战术营的五边形战士来,这些被淘汰的战士可能只是某些方面稍有欠缺。
所以他们将会被编为一个空中突击团,这个团在训练强度与装备上比起特殊战术营来说,肯定要稍微差一些。
比如为了全天候全域作战,特殊战术营,需要接受潜水与各种载具驾驶的训练。
要做到坦克飞机都会开,轮机船舵也会抡。
虽然不知道会不会用得上,但是既然是要去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要求他们能够在这些载具驾驶上有多精通,至少要能够开的动。
而对于空中突击团来说,就肯定不需要能够做到这种程度。
在空中突击团之外的另外两个团,乔则改组为了一个主要靠各种装甲车与越野卡车进行机动的机械化步兵团,以及一个航空团。
毕竟要进行空中突击,就必须保有自己的空中力量,无论是掩护空中突击团进行空降,还是做些别的事情都需要航空兵的支持。
随着这一轮改组的进行,瓦格纳几乎完全成为了一种特战化的单位。
这当然也是整个北约军改的一部分。
原本,在乔的计划中,北约作为布尼塔尼亚的东方防线,按照一揽子防务计划,北约的军事装备与训练自然完全布尼塔尼亚化就行了。
国防建设也是一如既往的走大规模动员的路线,靠着庞大的数量只要能够维持住防线,撑到布尼塔尼亚远征军赶到就是胜利。
按照乔最悲观的估计,北约部队在任何情况下只要能够撑住七天,布尼塔尼亚远征军就算是划澡盆也该到了。
况且还有瓦格纳在,乔计划中为了完成东方的防御,以及近东核心区域的防御,瓦格纳最终将会扩充为三个重装甲师与两个机械化步兵旅和一个空降团的庞大军事力量。
有这么一支力量,别说是在北约这么一片小地方进行机动防御了,只要有足够的填线部队,找机会打个反击,包围歼灭一两个师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随着瓦格纳遭到严格的限制,这个防御计划永远的烟消云散了。
当然,北约的加盟国,也能够自行组建装甲部队,你出一个装甲师,我凑几个装甲团,也能够凑出装甲突击力量。
只是北约的军费开支是有限的,把钱在装甲部队上,那步兵部队与其他方向的开支就自然会减少。
而再强的装甲部队也需要足够坚强的步兵来看住自己的侧翼。
没有足够坚强的步兵辅助,装甲部队也不过是一些难啃一些的铁王八罢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乔敢这么组建装甲部队,主要原因在于乔确信,虽然现在大国之间不会有冲突,但是由于战后地缘格局的破碎与重组,小规模的摩擦与冲突肯定不会少。
只要冲突还存在,自己就肯定不愁生意,能够用客户的钱来养军队。
就好像是之前与波西米亚人的合同一样,虽然波西米亚人购买了瓦格纳准备退役的所有坦克,甚至乔还为他们准备了两个营的老兵让他们拿到坦克就能用。
并且在培训上也不会有问题。
同时那些还滞留在乔手中的黄金,乔也准备混在这些坦克中送进波西米亚。
按照常理上来说,这将会是一次让所有人都满意的交易。
只是这里稍微出现了一点小意外,那就是作为一个从哈布斯堡帝国中独立出来的国家,由于历史民族因素,几乎与周围所有的邻国都有一点小摩擦。
条顿人觉得波西米亚边境,那百分之九十都是条顿人的苏台德地区,应该是条顿人的领土。
同时波兰德也与波西米亚在科钦地区有一点领土争议,至于南方的小哈布斯堡,与东方的露西亚军政府,那就更是有很多话要说。
所以虽然达成了这笔交易,但是这些理论上已经属于波西米亚的坦克始终就是运不进去。
就算是条顿政府,这次也十分硬气的表示,拒绝波西米亚购买的坦克过境,因为这会影响地区局势与稳定。
这种地缘环境下,乔觉得自己养三个装甲师这还不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不过随着情况改变,原本的北约防御计划自然也要进行改变。
像是过去那样走总动员路线,快速扩充填线师的做法肯定不行。
毕竟北约三国,就算是再加上对于进入北约有些兴趣的波西米亚,人口也属实不算太多。
不过虽然人少,并且在历史上也属于鸟不拉屎,兔子不下蛋的地方。
但是这片区域不是山高,就是林密,天然就适合精锐步兵打游击。
所以乔的新计划是,北约的钱,除了少部分用于重点地方用于卡节点的要塞建设之外。
其余的部分都应该投入到能够快速反应,并且进行机动的精锐轻步兵身上。
像是什么空中突击旅,与空降团,还有山地猎兵团统统准备上。
除了要塞守备部队之外,其余的部队在开战之后,就不应该和敌军进行正面作战。
而是仗着机动性,不断地进行挖坑下套搞偷袭,去攻击对方像是后勤车队与后勤节点,甚至是机场之类的地方。
就算摸不到这些地方,在敌军夜间休息的时候,对他们进行夜袭,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总之就是拒绝诚信对枪,一切为了交换比。
不一定要能够把对方打赢,但是一定要把对方打疼,通过这种方式将对方逼到谈判桌上去。
毕竟整个北约都不像是当年的南黑暗大陆那样,发现了巨大的金矿,上了布尼塔尼亚必吃榜。
所以只要对方脑子正常,在付出大于收益的情况下,肯定会放弃继续武装入侵。
要完成这种军事改革,步兵部队自然就被压上了最重的担子。
而像是这种规模的军事改革,也让其他人看不懂乔究竟在捣鼓些什么玩意。
又是买飞艇,又是买飞机,现在不仅不搞坦克了,还开始搞步兵。
再结合之前乔投资了不少钱在航空比赛上。
于是一时间有不少聪明头开始寻思,乔不会是想要在天空中做点什么吧?
然后,这些聪明头便纷纷开始准备摸着老乔过河。
只是这些聪明头并不知道的是,乔在这场军事改革中,最重要的部分,依旧是对于装备的调整。
虽然新装备的研发一如既往的地狱,不过在不考虑未来可能要与布尼塔尼亚的后勤系统对接之后。
乔不仅直接砍掉了新枪械中除了通用机枪之外其余枪械的研发,甚至将枪械的研发部门搬到了普拉格。
然后乔就开始了对于小口径中间威力弹与全自动步兵突击武器的研发。
之前不折腾这种东西,是考虑到瓦格纳始终还是要使用布尼塔尼亚的后勤体系,所以像是弹药这种东西能不改就不改,直接通用布尼塔尼亚的弹药它不香吗?
但是在发生了这件事后,乔自然可以不用再折腾什么冲锋枪与半自动步枪,直接开始上马研究突击步枪。
虽然突击步枪使用的小口径中间威力弹,现在还没有,但是在其他方面,其实也已经有了技术基础。
像是气动自动原理、闭锁机构在大战期间与战后已有大量实践。
同时由于汽车产业的快速进步,钣金与冲压技术也在持续进步,所以乔准备稍微来上一点跨越式发展,直接让北约部队在步兵火力上拥有压倒性的优势。
当然只靠突击步枪肯定不太行,所以在重型火力方面,乔继续加大了对于火箭弹与无后坐力炮的投入。
由于罗罗公司倒腾出的全套从四轮到八轮的越野车体系,让乔有了很多选择。
所以在乔的计划中,不仅步兵班组里要塞进去不占编制的筒子,有事没事就来上一发。
像是机械化步兵连里就更是要在所有能够挂上火箭弹的地方,都挂上火箭弹。
虽然火箭弹的准头不怎么行,但是只要数量多,一次覆盖射击总能够炸到点什么东西。
而且火箭发射车,也不像是牵引火炮那样迟缓,完全能够开到地方打了就跑。
让那些挨炸的家伙摸不着自己的尾巴。
总之,就是务必要做到,用火力的充足来弥补人数的不足,用质量上的优势,来碾压对方数量上的优势,一旦开战除了关键节点之外,其余的战线完全无所谓,所有的部队都奔着刷人头去。
只要对方伤亡足够大,不怕外交代表不说话。
同时如果那些特殊战术部队,再能够摸掉一些团级或者是师级的指挥部,那就更好了。
对于这次军事改革,乔计划在三年内完成部队编制与训练上的调整,至于配套的武器方面,能够在1930年前全部到位,就是胜利。
不过这个军改方案,乔自己也知道有一个地方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就是由于北约地小,人少,所以虽然乔在北约成立了一支战术空军,但是这支空军部队在成立之后,能够发挥多大作用,乔心里始终比较没底。
所以为了防止空军不起作用,导致地面部队被炸成傻子。
几乎放弃了在装甲方面继续投入研究的乔,还是联合罗罗公司准备针对北约的环境,为步兵部队倒腾出野战的伴随防空。
虽然在没有雷达的情况下,防空防空十防九空,但是有没有伴随防空,空军进行空袭的时候,在头顶拉屎撒尿的力度自然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还是先弄上吧,实在不行,把高炮放平了用来打步兵也不是不行。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