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债务循环
在老乔在北约进行军改的同时,在布尼塔尼亚,此时已经成为政界新星的詹姆也正在报纸上舌战群儒。
虽然对于老乔拍的这部《护国公》就算是詹姆也能够看得出,老哥在对伦敦方面闹情绪。
毕竟这种设定要说是不带情绪,那只要是智商高于脚脖子的人都不会信。
所以作为一个有着丰富街头经验的小子,詹姆在报纸上根本不谈这部电影本身怎么样,而是直接表示。
没错,虽然这部电影从理论上来说,是《地狱之门:巴黎》的前传,但是首先让我们抛开电影,来谈谈电影之外的事情。
你们不喜欢这部电影,肯定也不止是因为电影的设定问题对吧?
是,我哥哥老乔拍这部电影,其中肯定有闹情绪的因素,我是他弟弟我可太了解他了。
他就是那种在家里受了委屈会夺门而出的人。
现在这样已经算是他很客气了,想当年他和父亲吵架之后,整整半年家里是没有门的!
但是排除他现在已经十分克制这件事,我们来退一万步说话,在这件事上难道老乔不应该闹情绪吗?
为布尼塔尼亚立下赫赫功勋的瓦格纳就该遭受这样的对待吗?!
遭到了这种待遇,只是拍了一部电影抗议,你们都不满意,那你们想要怎么样的反应?
对于一个手里有特么差不多三个重型装甲师,一声令下他的士兵愿意和他冲到半个地球之外去战斗的将军,在为国家弄回了两百多吨黄金之后,遭到这种待遇。
仅仅只是拍了一部电影来发泄不满,你们还不乐意,那我向请问,各位还想要什么样的反应?
对于詹姆的这种说法,很多人公开站出来支持詹姆。
其中就包括了乔的老朋友温斯顿。
虽然乔拍的电影里,由于考据不清,或者说压根就没有考证,完全就是乔在两瓶威士忌和三根雪茄,以及三个接近通宵的熬夜之后靠着一堆书籍凭借刻板印象搞出来的设定里,把温斯顿家祖宗也给圈了进去。
但是温斯顿并没有因为这种小事而生气,实际上在伦敦少数反对削弱瓦格纳的人中,温斯顿就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一个。
不过这倒不是因为温斯顿与乔的关系有多好。
而是温斯顿认为,瓦格纳作为帝国对外干涉的急先锋,削弱瓦格纳就是在削弱帝国。
海军需要休养生息,但是这并不是帝国放松对外干涉的理由,尤其是在大战后的世界中,帝国更需要这么一支随时能够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执行任务的精锐力量。
如果当初在南黑暗大陆战争中,帝国有瓦格纳这样的力量,他们当初的战争绝对不会打的这么丑陋。
所以温斯顿也是少数,在乔跑路时,在登船之前,乔还愿意再见一见的人。
在乔跑路,并且真的开始裁军之后,温斯顿感叹这次帝国真是亏到姥姥家了。
虽然瓦格纳中的军官回归了不少,但是温斯顿不像是那些陆军的将军们一样,对未来保持乐观。
毕竟在大战末期,帝国像是乔一样,手里握着装甲部队的军官不少。
但是能够像乔一样,踹碎条顿人的防线就像是回家一样自然的军官一个都没有。
然后,随着詹姆的崛起,温斯顿发现乔的这个弟弟很是有点意思。
对于温斯顿这种喊着金汤勺出生的贵族,他的家境与成长环境让温斯顿早早就成为了一个纯粹的没有丝毫低级趣味的帝国主义者。
对于温斯顿来说,布尼塔尼亚是注定要统治世界的,任何阻碍这一理想实现的人,那都是温斯顿的私人敌人。
所以无论是南黑暗大陆战争还是大战,温斯顿都积极参与。
然后在大战之后,由于国力的衰弱,帝国内部开始出现了一种声音。
由于帝国的统治已经达到了极限,现在本土都在不断出问题,所以是时候从那些麻烦的殖民地撤退了。
像是什么南大洋,新大陆北方之类的殖民地,统统都要甩手,改成布尼塔尼亚联邦国家成员国,进行松散的间接统治。
这样能够极大地缩减统治成本,毕竟时代变了,现在殖民地不仅不赚钱,甚至有可能还要亏,所以能够甩手就尽快甩手。
这种弃地论,自然遭到了温斯顿的反对。
尤其是在翡翠岛的独立风波得以解决之后,温斯顿就更是厌恶这种思潮。
今天丢新大陆,明天丢南大洋,后天丢翡翠岛,再丢下去是不是该丢苏格兰,丢威尔士,再丢下去没得丢了,帝国就只剩下伦敦了!
温斯顿能够接受殖民地人拥有自治权,甚至能够和翡翠岛一样,在议会里拥有自己的代表席位,但是独立出去?绝对不行!
只是出于现实原因,温斯顿并没有太多的支持者,除了此时急速崛起的布尼塔尼亚最棒党。
虽然对于布尼塔尼亚最棒党的,国家要大力发展工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同时,还要改善工人待遇,并且联合农业公司的模式,也能够向其他殖民地推广,这些看起来就非常左的观点,温斯顿并不太感兴趣。
但是詹姆旗帜鲜明的反对这种弃地论的同时,还认为帝国现在的问题不是应该放弃那些殖民地,而是帝国的团结还不够紧密。
如果翡翠岛都能够留在帝国的体制内,那么其他的殖民地也应该留在帝国体系内,成为一个海外省或者是一个自治领,让他们的代表进入帝国的议会。
帝国要想撑过现在的艰难岁月,不应该放弃帝国大家庭的成员,而是应该让所有人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一起。
对于这种左,但是不完全左的帝国主义份子,温斯顿觉得这个小伙子非常不错。
再加上詹姆还是乔的弟弟,这就让温斯顿更加对詹姆另眼相待。
毕竟老乔已经被气跑了,现在还不把詹姆留住,以后万一真的再发生了什么事情,难道要指望那些只在军校里学会了如何使用刀叉的将军来保卫帝国?
于是就算是《护国公》这部电影里,把自家祖宗也给骂了,但是温斯顿还是愿意在报纸上公开支持詹姆与乔,表示这不过是艺术表达,我们要尊重艺术创作的表达权。
连温斯顿都下场了,伦敦政坛中其他的老爷们自然也都坐不住。
现在这件事情,已经从一开始的讨论这部电影是不是辱布尼塔尼亚了,开始组建发展为伦敦政治势力的站队与互相撕咬。
这次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在海峡对面的高卢人,在电影里看完电影感叹乔不愧是巴黎保卫者,这艺术成分高的都快要赶上埃菲尔铁塔了至于。
打开报纸还能够看海峡对面布尼塔尼亚人在报纸上互喷,让自己更加快乐一些。
由于大战在物理上消灭了内卷,所以此时的高卢人过得还算不错,不仅失业率很低,只要愿意找总能找到工作。
同时在精神上,他们也是满足的。
不仅两次守住了巴黎,这可是当年大帝都没有能够做到的事情。
还夺回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且还在莱茵兰驻军。
这简直就是一百年来,高卢最光荣的时刻。
坐在大帝时期建造的建筑中,高卢人觉得这种荣光就像是自己所在的房子一样,将会永远持续下去。
而对于这一点,北方的条顿人则有一点小小的意见。
虽然和高卢人一样,认为老乔的新电影拍的实在是太艺术了,就是服装不太好。
盔甲都碎成那样了,怎么还穿着呢?
就应该洒脱一点。
当然,和高卢人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盔甲的晃动幅度与女演员身材之间的关系,能否用一个公式来进行计算不同。
条顿人觉得这剧情是写的真好啊,特么的布尼塔尼亚就是特么一群吸血鬼!
不过虽然这部电影在条顿的口碑不错,但是对于很多条顿人来说,这部电影他们只能通过海报,以及口口相传的剧情来猜测这部电影中究竟拍了什么东西。
因为此时由于条顿政府全力开动了印钞机,所以条顿的通胀也开始扶摇直上,眼看就要冲出太阳系了。
所有人都必须要在拿到工资之后,尽快消费,否则刚刚到手的工资很快就会成为废纸。
甚至五十万马克一片面包,都已经不算是新闻。
因为此时的物价已经到了即便是一个专业的数学家看了都要楞一下的程度。
一币此时在官方兑换渠道,已经能够兑换4.2万亿马克。
而对于这种情况,条顿共和政府倒是也做的干脆,直接在过去的马克面值的右上角,写上现在这张马克已经是过去同面值马克的多少次方。
如此恶性的通胀,自然是给了条顿经济重创,但是即便如此条顿政府也准备再坚持坚持。
因为在大战中破产的条顿政府,不仅欠国外的钱,同时也欠自己国民的钱。
通过超发货币的方式,虽然赖不掉外债,但是却能够把国内的债务给清盘。
你说过去你买了一万马克的国债,现在希望兑付?好的,这是一万亿马克,不用找了。
你别管大战结束前的一万马克与现在的一万亿马克之间,购买力究竟有多大差距,你就说这钱有没有还上吧!
除了想要赖掉外债之外,条顿政府此时也在和高卢人,还有布尼塔尼亚与旗人玩胆小鬼游戏。
随着通胀飙升,条顿人的生活水平自然开始断崖式下降,而在条顿人的生活水平开始断崖式下降的时候。
占据了上西里西亚的东条顿,或者说人革联飞地中的那些左派土地上的人们的生活此时与他们相比可以算是天堂了。
随着露西亚内战暂时平息,人革联开始了新经济政策与工业化。
要进行工业化,就要发展工业,要发展工业就需要机械。
那么人革联什么地方的装备制造业最为发达,以至于能够像是火车头一样,带动整个人革联进行工业化呢?
答案自然只有一个,上西里西亚。
即便此时人革联已经开始进行了计划经济,但是快速工业化时期,工业对于农业的剪刀差,再加上为了能够支撑工业化,同时提高粮食产量而开始的集体农庄政策。
则让这种剪刀差割的比任何时候都要猛烈,大量的资源与需求涌入上西里西亚,一时间整个上西里西亚的生活水平冠绝全人革联。
甚至就连作为人革联首都的莫斯科,在生活水平上也比不上原本就是条顿重要工业地带的上西里西亚。
而人嘛,最怕的就是对比。
虽然隔着旦泽,但是那些东条顿人是什么生活水平,自己现在又是什么环境。
再加上快速工业化时期,对于熟练工人的渴求,以及条顿人之间原本就比较紧密的联系。
让不少条顿人开始拖家带口的往东条顿跑的同时,原本已经被抑制住的左派风潮此时也开始死灰复燃。
条顿政府现在就是在赌,赌在自己真的在这种恶性通胀下,真的开始左转前,出于对左派的恐惧,能够让瓦格纳在东方倒腾出一个北约的布尼塔尼亚这些国家,会做出妥协。
同时虽然通胀十分恐怖,但是持续对于莱茵兰地区罢工工人的补贴,也能够让占据了莱茵兰的高卢人无法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
没有工人,机器不会自己生产,锄头也不会自己挖掘。
所以虽然在军事上,控制了莱茵兰的高卢军队为自己获取了梦寐以求的天然防线。
但是在经济上,派出大量军队维持秩序的高卢人肯定是在亏本。
只要能够坚持下去,无论是出于对于条顿左转的担忧,还是因为经济上的问题,高卢人早晚都要退出莱茵兰。
然后就在这场胆小鬼游戏即将决出胜利者的时候,一个人出来搅局了。
虽然已经下野流亡,但是条顿皇帝始终还是想回到条顿,但是要想回到条顿需要完成很多前置条件,就比如怎么让条顿人接受他们的皇帝回来了!
以及让像是布尼塔尼亚与高卢还有旗人,能够允许自己回去。
恰好,此时流亡旗的沙皇也同样不甘寂寞。
作为一个路过布尼塔尼亚时,能够干出问老乔,愿不愿意要自己的女儿,然后当亲王帮自己复辟的人。
沙皇陛下此时自然也是在想办法,让自己能够回到露西亚。
所以虽然在大战期间,双方都恨不得对方去死。
但是在大战结束之后,虽然隔着一片大洋,但是作为血缘意义上的亲人,有着相同目标与相同遭遇的两位很快就搅和到了一起。
然后在两位流亡皇帝的撮合下,旗与布尼塔尼亚召集了高卢还有条顿,就如何让条顿人还上这一屁股债进行一次会议。
最终在作为打断了这个胆小鬼游戏的条顿先皇,几乎掏空了自己从条顿带走的那一火车中的绝大部分东西作为抵押后。
四国达成了一个能够让条顿还上这一屁股欠债的方式。
旗的私人银行与财团向条顿提供大规模贷款,而条顿则要用这些贷款发展经济与还上欠债。
条顿需要重组税制,加强对铁路、工业的控制,把它们作为赔款担保。
同时条顿铁路公司部分收益直接抵押给赔款支付机构。
然后拿到了赔款的条顿与布尼塔尼亚,则能够用条顿还上的钱用来偿付战争期间向旗的贷款。
基本上就是一个旗贷款→条顿→布尼塔尼亚,高卢→旗的债务循环。
一笔旗币,在旗的几个账户上走一圈,就能够让各国摆脱债务漩涡。
当然,要完成这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债务协议,还有一个前提。
那就是高卢人必须要退出莱茵兰地区。
如果可以的话,高卢人是不想离开莱茵兰地区的。
但是奈何,虽然高卢的经济状况还算凑合,但是旗人手里却掐着他们的大笔账单。
同时占领莱茵兰地区,虽然军事压力不大,但是维持占领的经济压力十分巨大。
所以最终,高卢人还是同意了这份协议,准备从协议开始执行时开始莱茵兰撤军一直到1925年完成撤军。
而在协议签订的同时,终于达到了目的,并且赖掉了绝大部分国内债务的条顿共和政府也立刻开始了经济改革,准备控制住这种惊人的恶性通胀。
虽然在结果上是好的,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因为先皇跳出来组了这个局,又几乎掏空了自己的家底,即便对于巨额债务来说并不算多。
可是对于普通条顿人来说,他们可不管这个。
皇帝虽然离开了,但是皇帝还在保护着我们,让不少条顿人感激涕零。
而在经济好转之后,随着更多条顿人能够走进电影院,在看了《护国公》之后,这些条顿人就更是对皇帝充满了感激。
我们的皇帝,是世界上最好的皇帝。
同时这些条顿人也开始对条顿共和政府感到不满,确切地说是对这个从一开始就没人想要的共和国政府更加不满。
想要迎回皇帝的思潮,开始在条顿的民间流传。
只不过比起此时还在街头争霸的左右大战相比,这个流派显得非常低调。
与想要迎回皇帝的条顿人同样低调的,还有乔去了麻省理工的另一个弟弟罗恩。
或许是被詹姆和乔用光了智力加点,所以罗恩在哈里森一家中,一直都以体力充沛而著称。
对于自己这个弟弟,乔也知道他不像是詹姆那样有想法,日后能够跟着自己或者是詹姆混口饭吃就好。
老哈里森家,还能饿着他不成?
然而随着那场小小的风波,乔让罗恩跑去旗上大学之后。
第一次出国的罗恩,面对旗这个世界,多少有些不适应。
虽然过去他就体验过,作为名人弟弟的待遇。
但是在布尼塔尼亚的贵族学校与在旗的理工类大学中念书显然是不同的体验。
在布尼塔尼亚,虽然同学会对罗恩感到好奇,但是贵族的体面还是让这种好奇,比较收敛最多就是那种宛如痴汉般的“我会一直看着你!”
但是旗显然不是这样的。
作为一个热情奔放的国度,罗恩在入学的第一天,就被好奇的同学给包围了。
要不是和他一起来的多恩,见势不妙拽着罗恩就跑,回过神来的罗恩觉得自己恐怕会被挤死在那间教室中。
然后作为校园名人的罗恩,就开始遇到各种过去他从没有想过自己会遇到的事情。
从因为是乔的狂热影迷,所以想要和自己生猴子的女粉丝,到想要绑架自己然后,向乔索要赔偿的绑匪。
再到看自己体格健壮,所以想要让自己加入学校橄榄球队的人。
以及由于罗恩的成绩太烂,所以想要把他赶出学校的教授。
这种新奇的体验,让罗恩觉得,这就是新大陆吗?实在是太狂野了!
(本章完)
在老乔在北约进行军改的同时,在布尼塔尼亚,此时已经成为政界新星的詹姆也正在报纸上舌战群儒。
虽然对于老乔拍的这部《护国公》就算是詹姆也能够看得出,老哥在对伦敦方面闹情绪。
毕竟这种设定要说是不带情绪,那只要是智商高于脚脖子的人都不会信。
所以作为一个有着丰富街头经验的小子,詹姆在报纸上根本不谈这部电影本身怎么样,而是直接表示。
没错,虽然这部电影从理论上来说,是《地狱之门:巴黎》的前传,但是首先让我们抛开电影,来谈谈电影之外的事情。
你们不喜欢这部电影,肯定也不止是因为电影的设定问题对吧?
是,我哥哥老乔拍这部电影,其中肯定有闹情绪的因素,我是他弟弟我可太了解他了。
他就是那种在家里受了委屈会夺门而出的人。
现在这样已经算是他很客气了,想当年他和父亲吵架之后,整整半年家里是没有门的!
但是排除他现在已经十分克制这件事,我们来退一万步说话,在这件事上难道老乔不应该闹情绪吗?
为布尼塔尼亚立下赫赫功勋的瓦格纳就该遭受这样的对待吗?!
遭到了这种待遇,只是拍了一部电影抗议,你们都不满意,那你们想要怎么样的反应?
对于一个手里有特么差不多三个重型装甲师,一声令下他的士兵愿意和他冲到半个地球之外去战斗的将军,在为国家弄回了两百多吨黄金之后,遭到这种待遇。
仅仅只是拍了一部电影来发泄不满,你们还不乐意,那我向请问,各位还想要什么样的反应?
对于詹姆的这种说法,很多人公开站出来支持詹姆。
其中就包括了乔的老朋友温斯顿。
虽然乔拍的电影里,由于考据不清,或者说压根就没有考证,完全就是乔在两瓶威士忌和三根雪茄,以及三个接近通宵的熬夜之后靠着一堆书籍凭借刻板印象搞出来的设定里,把温斯顿家祖宗也给圈了进去。
但是温斯顿并没有因为这种小事而生气,实际上在伦敦少数反对削弱瓦格纳的人中,温斯顿就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一个。
不过这倒不是因为温斯顿与乔的关系有多好。
而是温斯顿认为,瓦格纳作为帝国对外干涉的急先锋,削弱瓦格纳就是在削弱帝国。
海军需要休养生息,但是这并不是帝国放松对外干涉的理由,尤其是在大战后的世界中,帝国更需要这么一支随时能够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执行任务的精锐力量。
如果当初在南黑暗大陆战争中,帝国有瓦格纳这样的力量,他们当初的战争绝对不会打的这么丑陋。
所以温斯顿也是少数,在乔跑路时,在登船之前,乔还愿意再见一见的人。
在乔跑路,并且真的开始裁军之后,温斯顿感叹这次帝国真是亏到姥姥家了。
虽然瓦格纳中的军官回归了不少,但是温斯顿不像是那些陆军的将军们一样,对未来保持乐观。
毕竟在大战末期,帝国像是乔一样,手里握着装甲部队的军官不少。
但是能够像乔一样,踹碎条顿人的防线就像是回家一样自然的军官一个都没有。
然后,随着詹姆的崛起,温斯顿发现乔的这个弟弟很是有点意思。
对于温斯顿这种喊着金汤勺出生的贵族,他的家境与成长环境让温斯顿早早就成为了一个纯粹的没有丝毫低级趣味的帝国主义者。
对于温斯顿来说,布尼塔尼亚是注定要统治世界的,任何阻碍这一理想实现的人,那都是温斯顿的私人敌人。
所以无论是南黑暗大陆战争还是大战,温斯顿都积极参与。
然后在大战之后,由于国力的衰弱,帝国内部开始出现了一种声音。
由于帝国的统治已经达到了极限,现在本土都在不断出问题,所以是时候从那些麻烦的殖民地撤退了。
像是什么南大洋,新大陆北方之类的殖民地,统统都要甩手,改成布尼塔尼亚联邦国家成员国,进行松散的间接统治。
这样能够极大地缩减统治成本,毕竟时代变了,现在殖民地不仅不赚钱,甚至有可能还要亏,所以能够甩手就尽快甩手。
这种弃地论,自然遭到了温斯顿的反对。
尤其是在翡翠岛的独立风波得以解决之后,温斯顿就更是厌恶这种思潮。
今天丢新大陆,明天丢南大洋,后天丢翡翠岛,再丢下去是不是该丢苏格兰,丢威尔士,再丢下去没得丢了,帝国就只剩下伦敦了!
温斯顿能够接受殖民地人拥有自治权,甚至能够和翡翠岛一样,在议会里拥有自己的代表席位,但是独立出去?绝对不行!
只是出于现实原因,温斯顿并没有太多的支持者,除了此时急速崛起的布尼塔尼亚最棒党。
虽然对于布尼塔尼亚最棒党的,国家要大力发展工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同时,还要改善工人待遇,并且联合农业公司的模式,也能够向其他殖民地推广,这些看起来就非常左的观点,温斯顿并不太感兴趣。
但是詹姆旗帜鲜明的反对这种弃地论的同时,还认为帝国现在的问题不是应该放弃那些殖民地,而是帝国的团结还不够紧密。
如果翡翠岛都能够留在帝国的体制内,那么其他的殖民地也应该留在帝国体系内,成为一个海外省或者是一个自治领,让他们的代表进入帝国的议会。
帝国要想撑过现在的艰难岁月,不应该放弃帝国大家庭的成员,而是应该让所有人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一起。
对于这种左,但是不完全左的帝国主义份子,温斯顿觉得这个小伙子非常不错。
再加上詹姆还是乔的弟弟,这就让温斯顿更加对詹姆另眼相待。
毕竟老乔已经被气跑了,现在还不把詹姆留住,以后万一真的再发生了什么事情,难道要指望那些只在军校里学会了如何使用刀叉的将军来保卫帝国?
于是就算是《护国公》这部电影里,把自家祖宗也给骂了,但是温斯顿还是愿意在报纸上公开支持詹姆与乔,表示这不过是艺术表达,我们要尊重艺术创作的表达权。
连温斯顿都下场了,伦敦政坛中其他的老爷们自然也都坐不住。
现在这件事情,已经从一开始的讨论这部电影是不是辱布尼塔尼亚了,开始组建发展为伦敦政治势力的站队与互相撕咬。
这次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在海峡对面的高卢人,在电影里看完电影感叹乔不愧是巴黎保卫者,这艺术成分高的都快要赶上埃菲尔铁塔了至于。
打开报纸还能够看海峡对面布尼塔尼亚人在报纸上互喷,让自己更加快乐一些。
由于大战在物理上消灭了内卷,所以此时的高卢人过得还算不错,不仅失业率很低,只要愿意找总能找到工作。
同时在精神上,他们也是满足的。
不仅两次守住了巴黎,这可是当年大帝都没有能够做到的事情。
还夺回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且还在莱茵兰驻军。
这简直就是一百年来,高卢最光荣的时刻。
坐在大帝时期建造的建筑中,高卢人觉得这种荣光就像是自己所在的房子一样,将会永远持续下去。
而对于这一点,北方的条顿人则有一点小小的意见。
虽然和高卢人一样,认为老乔的新电影拍的实在是太艺术了,就是服装不太好。
盔甲都碎成那样了,怎么还穿着呢?
就应该洒脱一点。
当然,和高卢人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盔甲的晃动幅度与女演员身材之间的关系,能否用一个公式来进行计算不同。
条顿人觉得这剧情是写的真好啊,特么的布尼塔尼亚就是特么一群吸血鬼!
不过虽然这部电影在条顿的口碑不错,但是对于很多条顿人来说,这部电影他们只能通过海报,以及口口相传的剧情来猜测这部电影中究竟拍了什么东西。
因为此时由于条顿政府全力开动了印钞机,所以条顿的通胀也开始扶摇直上,眼看就要冲出太阳系了。
所有人都必须要在拿到工资之后,尽快消费,否则刚刚到手的工资很快就会成为废纸。
甚至五十万马克一片面包,都已经不算是新闻。
因为此时的物价已经到了即便是一个专业的数学家看了都要楞一下的程度。
一币此时在官方兑换渠道,已经能够兑换4.2万亿马克。
而对于这种情况,条顿共和政府倒是也做的干脆,直接在过去的马克面值的右上角,写上现在这张马克已经是过去同面值马克的多少次方。
如此恶性的通胀,自然是给了条顿经济重创,但是即便如此条顿政府也准备再坚持坚持。
因为在大战中破产的条顿政府,不仅欠国外的钱,同时也欠自己国民的钱。
通过超发货币的方式,虽然赖不掉外债,但是却能够把国内的债务给清盘。
你说过去你买了一万马克的国债,现在希望兑付?好的,这是一万亿马克,不用找了。
你别管大战结束前的一万马克与现在的一万亿马克之间,购买力究竟有多大差距,你就说这钱有没有还上吧!
除了想要赖掉外债之外,条顿政府此时也在和高卢人,还有布尼塔尼亚与旗人玩胆小鬼游戏。
随着通胀飙升,条顿人的生活水平自然开始断崖式下降,而在条顿人的生活水平开始断崖式下降的时候。
占据了上西里西亚的东条顿,或者说人革联飞地中的那些左派土地上的人们的生活此时与他们相比可以算是天堂了。
随着露西亚内战暂时平息,人革联开始了新经济政策与工业化。
要进行工业化,就要发展工业,要发展工业就需要机械。
那么人革联什么地方的装备制造业最为发达,以至于能够像是火车头一样,带动整个人革联进行工业化呢?
答案自然只有一个,上西里西亚。
即便此时人革联已经开始进行了计划经济,但是快速工业化时期,工业对于农业的剪刀差,再加上为了能够支撑工业化,同时提高粮食产量而开始的集体农庄政策。
则让这种剪刀差割的比任何时候都要猛烈,大量的资源与需求涌入上西里西亚,一时间整个上西里西亚的生活水平冠绝全人革联。
甚至就连作为人革联首都的莫斯科,在生活水平上也比不上原本就是条顿重要工业地带的上西里西亚。
而人嘛,最怕的就是对比。
虽然隔着旦泽,但是那些东条顿人是什么生活水平,自己现在又是什么环境。
再加上快速工业化时期,对于熟练工人的渴求,以及条顿人之间原本就比较紧密的联系。
让不少条顿人开始拖家带口的往东条顿跑的同时,原本已经被抑制住的左派风潮此时也开始死灰复燃。
条顿政府现在就是在赌,赌在自己真的在这种恶性通胀下,真的开始左转前,出于对左派的恐惧,能够让瓦格纳在东方倒腾出一个北约的布尼塔尼亚这些国家,会做出妥协。
同时虽然通胀十分恐怖,但是持续对于莱茵兰地区罢工工人的补贴,也能够让占据了莱茵兰的高卢人无法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
没有工人,机器不会自己生产,锄头也不会自己挖掘。
所以虽然在军事上,控制了莱茵兰的高卢军队为自己获取了梦寐以求的天然防线。
但是在经济上,派出大量军队维持秩序的高卢人肯定是在亏本。
只要能够坚持下去,无论是出于对于条顿左转的担忧,还是因为经济上的问题,高卢人早晚都要退出莱茵兰。
然后就在这场胆小鬼游戏即将决出胜利者的时候,一个人出来搅局了。
虽然已经下野流亡,但是条顿皇帝始终还是想回到条顿,但是要想回到条顿需要完成很多前置条件,就比如怎么让条顿人接受他们的皇帝回来了!
以及让像是布尼塔尼亚与高卢还有旗人,能够允许自己回去。
恰好,此时流亡旗的沙皇也同样不甘寂寞。
作为一个路过布尼塔尼亚时,能够干出问老乔,愿不愿意要自己的女儿,然后当亲王帮自己复辟的人。
沙皇陛下此时自然也是在想办法,让自己能够回到露西亚。
所以虽然在大战期间,双方都恨不得对方去死。
但是在大战结束之后,虽然隔着一片大洋,但是作为血缘意义上的亲人,有着相同目标与相同遭遇的两位很快就搅和到了一起。
然后在两位流亡皇帝的撮合下,旗与布尼塔尼亚召集了高卢还有条顿,就如何让条顿人还上这一屁股债进行一次会议。
最终在作为打断了这个胆小鬼游戏的条顿先皇,几乎掏空了自己从条顿带走的那一火车中的绝大部分东西作为抵押后。
四国达成了一个能够让条顿还上这一屁股欠债的方式。
旗的私人银行与财团向条顿提供大规模贷款,而条顿则要用这些贷款发展经济与还上欠债。
条顿需要重组税制,加强对铁路、工业的控制,把它们作为赔款担保。
同时条顿铁路公司部分收益直接抵押给赔款支付机构。
然后拿到了赔款的条顿与布尼塔尼亚,则能够用条顿还上的钱用来偿付战争期间向旗的贷款。
基本上就是一个旗贷款→条顿→布尼塔尼亚,高卢→旗的债务循环。
一笔旗币,在旗的几个账户上走一圈,就能够让各国摆脱债务漩涡。
当然,要完成这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债务协议,还有一个前提。
那就是高卢人必须要退出莱茵兰地区。
如果可以的话,高卢人是不想离开莱茵兰地区的。
但是奈何,虽然高卢的经济状况还算凑合,但是旗人手里却掐着他们的大笔账单。
同时占领莱茵兰地区,虽然军事压力不大,但是维持占领的经济压力十分巨大。
所以最终,高卢人还是同意了这份协议,准备从协议开始执行时开始莱茵兰撤军一直到1925年完成撤军。
而在协议签订的同时,终于达到了目的,并且赖掉了绝大部分国内债务的条顿共和政府也立刻开始了经济改革,准备控制住这种惊人的恶性通胀。
虽然在结果上是好的,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因为先皇跳出来组了这个局,又几乎掏空了自己的家底,即便对于巨额债务来说并不算多。
可是对于普通条顿人来说,他们可不管这个。
皇帝虽然离开了,但是皇帝还在保护着我们,让不少条顿人感激涕零。
而在经济好转之后,随着更多条顿人能够走进电影院,在看了《护国公》之后,这些条顿人就更是对皇帝充满了感激。
我们的皇帝,是世界上最好的皇帝。
同时这些条顿人也开始对条顿共和政府感到不满,确切地说是对这个从一开始就没人想要的共和国政府更加不满。
想要迎回皇帝的思潮,开始在条顿的民间流传。
只不过比起此时还在街头争霸的左右大战相比,这个流派显得非常低调。
与想要迎回皇帝的条顿人同样低调的,还有乔去了麻省理工的另一个弟弟罗恩。
或许是被詹姆和乔用光了智力加点,所以罗恩在哈里森一家中,一直都以体力充沛而著称。
对于自己这个弟弟,乔也知道他不像是詹姆那样有想法,日后能够跟着自己或者是詹姆混口饭吃就好。
老哈里森家,还能饿着他不成?
然而随着那场小小的风波,乔让罗恩跑去旗上大学之后。
第一次出国的罗恩,面对旗这个世界,多少有些不适应。
虽然过去他就体验过,作为名人弟弟的待遇。
但是在布尼塔尼亚的贵族学校与在旗的理工类大学中念书显然是不同的体验。
在布尼塔尼亚,虽然同学会对罗恩感到好奇,但是贵族的体面还是让这种好奇,比较收敛最多就是那种宛如痴汉般的“我会一直看着你!”
但是旗显然不是这样的。
作为一个热情奔放的国度,罗恩在入学的第一天,就被好奇的同学给包围了。
要不是和他一起来的多恩,见势不妙拽着罗恩就跑,回过神来的罗恩觉得自己恐怕会被挤死在那间教室中。
然后作为校园名人的罗恩,就开始遇到各种过去他从没有想过自己会遇到的事情。
从因为是乔的狂热影迷,所以想要和自己生猴子的女粉丝,到想要绑架自己然后,向乔索要赔偿的绑匪。
再到看自己体格健壮,所以想要让自己加入学校橄榄球队的人。
以及由于罗恩的成绩太烂,所以想要把他赶出学校的教授。
这种新奇的体验,让罗恩觉得,这就是新大陆吗?实在是太狂野了!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