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刚爬上青山镇的电线桿,丁义珍已经拎著个帆布包站在镇政府门口。
包里塞著几张列印出来的表格,是他昨晚熬夜做的调研模板。他低头瞅了眼手錶,七点五十八。
“你俩可算来了。”他抬眼看见王大陆和李响一前一后走来,一个夹著公文包,一个嘴里还嚼著油条。
“早饭都没吃完就被你电话催过来,”李响咽下最后一口,抹了把嘴,“这调研真比出警还急?”
“出警是破案,调研是救命。”丁义珍把表格分给他们,“厂子不死,镇子才有活路。”
王大陆翻了翻表格,挑眉:“还挺专业,连仓储损耗率都列进去了?”
“老刘昨天隨口提了一句,说上个月一批罐头压了半个月才走掉,光仓库租金就亏了八百多。”丁义珍说著,三人已朝镇中心走去,“国內都卖不动,还谈什么扩大生產?不往外走,等死。”
李响嘖了一声:“老刘这人,平时看著憨,其实精著呢,他那话八成是顺嘴抱怨,你也当真?”
“抱怨里才有真话。”丁义珍脚步不停,“老百姓不说数据,但日子过得紧不紧,一句话就听得出。”
他们第一站还是“老刘记”。老刘正蹲门口刷拖把,见他们来,咧嘴一笑:“哟,三位大忙人,又来指点江山?”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看书就上 101 看书网,精彩尽在??????????????????.??????】
“指点不敢,取经来了。”丁义珍把一张单子递过去,“老刘,把你最近三个月的进货单和销售台帐,借我们看看,不拍照不外传,就在这儿看。”
老刘愣了下,手里的拖把杆咚地杵在地上:“你这是要查我帐?”
“不是查你,是算全镇的命。”王大陆接过话,“咱们要是能把东西卖到北极去,你这店里的肉菜成本都能降下来。”
“北极?”老刘瞪眼,“那不是熊瞎子住的地儿吗?”
“熊瞎子不吃罐头,人吃。”李响笑出声,“你这饭店要是能搭上船,以后招牌菜就叫『极地风味燉肉』。”
老刘半信半疑地进屋翻出几本手写帐本。丁义珍蹲在门口小板凳上,一笔笔抄录数据。王大陆则拉著老刘问供货渠道,李响乾脆钻进后厨,扒拉著冰柜里的食材看產地標籤。
“麵粉,每吨比邻县贵一百二。”丁义珍抬头,“油,贵八十。肉,冷链贵,但本地屠宰场压价压得狠,这块反而便宜。”
“便宜也没用。”老刘嘆气,“上个月有批红烧牛肉罐头,客户订了两百箱,结果临发货说不要了,我退给厂里,人家只肯收一半,剩下全砸我手里。”
“为什么不要了?”王大陆追问。
“说是超市销量不好,货架都堆满了。”老刘摊手,“现在谁还吃罐头?年轻人嫌不新鲜,老头老太太又怕盐多。”
丁义珍把这行字重重圈上。他合上本子,抬头:“老刘,如果有人包销,你敢不敢多订?”
“包销?”老刘乐了,“你当我是国营商店?我一个小饭馆,月销五十箱顶天了。要真有大客户,得找粮油公司、副食批发站。”
“那就去。”丁义珍站起身,“下一个,粮油公司。”
三人转战镇粮油站。负责人姓赵,四十来岁,说话慢条斯理,眼神却透著精明。他听完来意,笑了笑:“你们这是要搞出口?”
“先摸摸底。”王大陆亮出镇政府的介绍信,“看看咱们的东西,有没有走出去的本钱。”
赵站长点头,叫人拿来几份报价单。麵粉、大米、食用油,价格列得清清楚楚。可丁义珍一眼看出问题——三家供应商,报价居然差了近两百块。
“为啥差这么多?”他直接问。
“运输费不一样。”赵站长轻描淡写,“有的包送到,有的得自提。”
李响冷笑:“自提?你们这镇子巴掌大,送一趟能差两百?”
赵站长脸色微变,但很快堆笑:“市场行情嘛,总有浮动。”
王大陆忽然插话:“这样,我们先订三十吨麵粉,三个月用量,现款预付百分之三十,你给我们个实价。”
赵站长愣住:“你们……真要订?”
“不然白跑一趟?”王大陆盯著他,“但有个条件——价格锁定,三个月內不许涨。”
赵站长搓著手,犹豫片刻:“那……得加五十块,算个『保供费』。”
“保供?”李响差点笑出声,“你这是保你自己发財吧?”
丁义珍没说话,掏出手机拍下合同样本。运输条款那一栏,果然写著“依市场行情调整”。
“这词儿,听著耳熟。”他收起手机,“赵站长,咱们不搞突击检查,但数据得真实。你要是虚报,最后坑的是全镇的厂子。”
赵站长訕笑:“哪能呢,都是实诚生意。”
从粮油站出来,王大陆皱眉:“这帮人,鼻子比狗还灵,听说要办厂,立马坐地起价。”
“所以不能空口许诺。”丁义珍说,“先小批量试单,稳住上游,也防著他们囤货。”
李响忽然道:“我刚在粮油站后院看了,那几个仓库,一半空著。”
“產能过剩。”王大陆嘆气,“厂子接不到单,机器都快生锈了。”
下午,他们又跑了两家酒厂和三家副食批发点。情况大同小异:需求疲软,库存积压,供应商却趁机抬价。丁义珍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数字,像一张张诉苦状。
傍晚六点,镇政府小会议室亮起灯。
三人围桌而坐,桌上摊著十几张纸,是匯总后的调研数据。
“全镇食品厂平均產能利用率,38.7%。”丁义珍指著一张手绘柱状图,“邻省出口口岸,同类罐头批发价是咱们本地售价的2.3倍。运费如果控制在每吨八百以內,净利润能到18%以上。”
王大陆盯著数据,仍皱眉:“可北极那边真能消化这么多货?万一人家不收,咱们可就全砸手里了。”
“国內都卖不动,还怕砸?”李响反问,“不出去,才是真砸。”
“问题是,咱们没出过海。”王大陆抬眼,“甫光叔的船队……真能进北极?那边冰层厚,航线复杂,不是普通货轮能去的。”
丁义珍顿了顿。
他想起甫光在电话里那句“有门路”,轻描淡写,却带著不容置疑的底气。
可底气,不能当合同用。
“所以才要先確认。”他声音沉下来,“我们下一步,得派人过去实地考察。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谁去?”李响问。
“得懂外贸,懂物流,还得信得过。”丁义珍缓缓说,“我打算找李响你那个战友,先联繫一家靠谱的出口代理,看看能不能搭个便船。”
王大陆点头:“行,我这边继续跟粮油站谈,先把原材料成本压下来。”
李响忽然一拍桌子:“等等,运输条款那事儿,你拍了照,是不是得留个底?万一以后扯皮……”
丁义珍从包里抽出一张a4纸,上面是合同局部扫描件,运输条款那一行被红笔圈出。
“已经发到邮箱了。”他抬头,“不把主动权攥在手里,谈再多都是白搭。”
王大陆看著那张纸,忽然笑了:“你还真当回事。”
“不当回事,事就当咱们。”丁义珍收起文件,站起身拉开会议室门,走廊的灯光斜斜照进来,把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王大陆低头翻著笔记,隨口问:“你说甫光叔的船队……真能进北极?”
包里塞著几张列印出来的表格,是他昨晚熬夜做的调研模板。他低头瞅了眼手錶,七点五十八。
“你俩可算来了。”他抬眼看见王大陆和李响一前一后走来,一个夹著公文包,一个嘴里还嚼著油条。
“早饭都没吃完就被你电话催过来,”李响咽下最后一口,抹了把嘴,“这调研真比出警还急?”
“出警是破案,调研是救命。”丁义珍把表格分给他们,“厂子不死,镇子才有活路。”
王大陆翻了翻表格,挑眉:“还挺专业,连仓储损耗率都列进去了?”
“老刘昨天隨口提了一句,说上个月一批罐头压了半个月才走掉,光仓库租金就亏了八百多。”丁义珍说著,三人已朝镇中心走去,“国內都卖不动,还谈什么扩大生產?不往外走,等死。”
李响嘖了一声:“老刘这人,平时看著憨,其实精著呢,他那话八成是顺嘴抱怨,你也当真?”
“抱怨里才有真话。”丁义珍脚步不停,“老百姓不说数据,但日子过得紧不紧,一句话就听得出。”
他们第一站还是“老刘记”。老刘正蹲门口刷拖把,见他们来,咧嘴一笑:“哟,三位大忙人,又来指点江山?”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看书就上 101 看书网,精彩尽在??????????????????.??????】
“指点不敢,取经来了。”丁义珍把一张单子递过去,“老刘,把你最近三个月的进货单和销售台帐,借我们看看,不拍照不外传,就在这儿看。”
老刘愣了下,手里的拖把杆咚地杵在地上:“你这是要查我帐?”
“不是查你,是算全镇的命。”王大陆接过话,“咱们要是能把东西卖到北极去,你这店里的肉菜成本都能降下来。”
“北极?”老刘瞪眼,“那不是熊瞎子住的地儿吗?”
“熊瞎子不吃罐头,人吃。”李响笑出声,“你这饭店要是能搭上船,以后招牌菜就叫『极地风味燉肉』。”
老刘半信半疑地进屋翻出几本手写帐本。丁义珍蹲在门口小板凳上,一笔笔抄录数据。王大陆则拉著老刘问供货渠道,李响乾脆钻进后厨,扒拉著冰柜里的食材看產地標籤。
“麵粉,每吨比邻县贵一百二。”丁义珍抬头,“油,贵八十。肉,冷链贵,但本地屠宰场压价压得狠,这块反而便宜。”
“便宜也没用。”老刘嘆气,“上个月有批红烧牛肉罐头,客户订了两百箱,结果临发货说不要了,我退给厂里,人家只肯收一半,剩下全砸我手里。”
“为什么不要了?”王大陆追问。
“说是超市销量不好,货架都堆满了。”老刘摊手,“现在谁还吃罐头?年轻人嫌不新鲜,老头老太太又怕盐多。”
丁义珍把这行字重重圈上。他合上本子,抬头:“老刘,如果有人包销,你敢不敢多订?”
“包销?”老刘乐了,“你当我是国营商店?我一个小饭馆,月销五十箱顶天了。要真有大客户,得找粮油公司、副食批发站。”
“那就去。”丁义珍站起身,“下一个,粮油公司。”
三人转战镇粮油站。负责人姓赵,四十来岁,说话慢条斯理,眼神却透著精明。他听完来意,笑了笑:“你们这是要搞出口?”
“先摸摸底。”王大陆亮出镇政府的介绍信,“看看咱们的东西,有没有走出去的本钱。”
赵站长点头,叫人拿来几份报价单。麵粉、大米、食用油,价格列得清清楚楚。可丁义珍一眼看出问题——三家供应商,报价居然差了近两百块。
“为啥差这么多?”他直接问。
“运输费不一样。”赵站长轻描淡写,“有的包送到,有的得自提。”
李响冷笑:“自提?你们这镇子巴掌大,送一趟能差两百?”
赵站长脸色微变,但很快堆笑:“市场行情嘛,总有浮动。”
王大陆忽然插话:“这样,我们先订三十吨麵粉,三个月用量,现款预付百分之三十,你给我们个实价。”
赵站长愣住:“你们……真要订?”
“不然白跑一趟?”王大陆盯著他,“但有个条件——价格锁定,三个月內不许涨。”
赵站长搓著手,犹豫片刻:“那……得加五十块,算个『保供费』。”
“保供?”李响差点笑出声,“你这是保你自己发財吧?”
丁义珍没说话,掏出手机拍下合同样本。运输条款那一栏,果然写著“依市场行情调整”。
“这词儿,听著耳熟。”他收起手机,“赵站长,咱们不搞突击检查,但数据得真实。你要是虚报,最后坑的是全镇的厂子。”
赵站长訕笑:“哪能呢,都是实诚生意。”
从粮油站出来,王大陆皱眉:“这帮人,鼻子比狗还灵,听说要办厂,立马坐地起价。”
“所以不能空口许诺。”丁义珍说,“先小批量试单,稳住上游,也防著他们囤货。”
李响忽然道:“我刚在粮油站后院看了,那几个仓库,一半空著。”
“產能过剩。”王大陆嘆气,“厂子接不到单,机器都快生锈了。”
下午,他们又跑了两家酒厂和三家副食批发点。情况大同小异:需求疲软,库存积压,供应商却趁机抬价。丁义珍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数字,像一张张诉苦状。
傍晚六点,镇政府小会议室亮起灯。
三人围桌而坐,桌上摊著十几张纸,是匯总后的调研数据。
“全镇食品厂平均產能利用率,38.7%。”丁义珍指著一张手绘柱状图,“邻省出口口岸,同类罐头批发价是咱们本地售价的2.3倍。运费如果控制在每吨八百以內,净利润能到18%以上。”
王大陆盯著数据,仍皱眉:“可北极那边真能消化这么多货?万一人家不收,咱们可就全砸手里了。”
“国內都卖不动,还怕砸?”李响反问,“不出去,才是真砸。”
“问题是,咱们没出过海。”王大陆抬眼,“甫光叔的船队……真能进北极?那边冰层厚,航线复杂,不是普通货轮能去的。”
丁义珍顿了顿。
他想起甫光在电话里那句“有门路”,轻描淡写,却带著不容置疑的底气。
可底气,不能当合同用。
“所以才要先確认。”他声音沉下来,“我们下一步,得派人过去实地考察。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谁去?”李响问。
“得懂外贸,懂物流,还得信得过。”丁义珍缓缓说,“我打算找李响你那个战友,先联繫一家靠谱的出口代理,看看能不能搭个便船。”
王大陆点头:“行,我这边继续跟粮油站谈,先把原材料成本压下来。”
李响忽然一拍桌子:“等等,运输条款那事儿,你拍了照,是不是得留个底?万一以后扯皮……”
丁义珍从包里抽出一张a4纸,上面是合同局部扫描件,运输条款那一行被红笔圈出。
“已经发到邮箱了。”他抬头,“不把主动权攥在手里,谈再多都是白搭。”
王大陆看著那张纸,忽然笑了:“你还真当回事。”
“不当回事,事就当咱们。”丁义珍收起文件,站起身拉开会议室门,走廊的灯光斜斜照进来,把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王大陆低头翻著笔记,隨口问:“你说甫光叔的船队……真能进北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