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黄海的海面像一块被冻住的铁板,寒风卷著盐粒抽在脸上,生疼。
高启强站在“青山一號”货轮的驾驶舱外,手里捏著一张刚列印出来的报关单,纸边已经被他搓得起了毛。
他没穿外套,衬衫领口松著,袖口沾了点机油——那是他亲自去码头盯著封舱时蹭上的。
手机屏幕朝下扣在操作台上,锁屏前最后一眼,是建工集团人事科发来的通知:“即日起停职,配合资產流向审查。”
他没回。
“封舱完成,可以启航。”码头调度员跑过来匯报,声音被风吹得断断续续。
高启强点点头,抬手看了眼表。差七分钟五点。天边还黑著,但北斗星已经偏了角度。
他掏出打火机,不是要点菸,而是借著那点火光,最后扫了一遍舱单:罐头三千二百吨,麵包一千八百吨,白酒四百吨,还有五十吨羽绒服样品——全是青山镇十天內赶工出来的头批货。
“走。”他只说了一个字。
货轮缓缓离港,螺旋桨搅开黑水,像一把钝刀切进冻肉。雷达屏幕上,航线笔直向北。
可就在外侧三海里处,一个未標记的红点正缓缓移动,速度比渔船快,比巡逻艇慢,像是在跟著节奏游走。
高启强没说话,只是把那张报关单折成小方块,塞进了裤兜。他知道,有人不想让他这船货顺利出海。
但箭已在弦上。
---
北极圈,楚科奇补给站。
风雪已经颳了两天,气温零下五十二度,连金属都会脆裂。站里的柴油发电机哼哼了半宿,终於在凌晨停了火。几个穿厚服的工程师围在炉子边,啃著冻得像石头的压缩饼乾。
“中国那船,真能来?”有人搓著手问。
“地图上早该到了。”另一个人盯著墙上的手绘航线,“可冰层比往年厚,破冰船都难进。”
话音刚落,门外传来一阵骚动。
一个裹著兽皮的因纽特老人撞开门,脸上全是冰碴,嘴里吼著谁也听不懂的话。翻译员衝进来,激动得声音发抖:“船!有船在十公里外拋锚了!他们用雪橇队在冰面铺网,正在往这边运货!”
整个补给站炸了锅。
甫光早就等在临时搭建的仓库门口,手里拎著一盏防风灯。
他没穿羽绒服,就披了件老式军大衣,领子上还別著六十年代的红五星。
看著第一辆改装皮卡从雪幕里衝出来,他咧嘴笑了:“老大的儿子没吹牛,这帮小子,真敢发。”
三十六小时后,冰面通道终於打通。货一卸下,甫光让人在仓库门口掛了块木牌,用俄语和英文写著:“中国青山,罐头一罐换三斤冻鱼,麵包两袋换一张貂皮,白酒——不换,送站长一箱,交个朋友。”
十分钟不到,货架空了。
有个驻站医生抱著一罐红烧肉罐头,愣是没捨得换,塞进包里准备带回国当礼物。还有人把麵包包装成新年礼盒,写上家人名字,说这是“来自赤道的温暖”。
最后一箱白酒送进站长办公室时,对方正用卫星电话和上级匯报。他掛了电话,盯著那瓶酒看了好久,忽然问:“这批货……是谁组织的?”
甫光叼著烟,笑而不语。
直到对方打完第二通电话,压低声音说:“上面问了,说这批物资质量超標,渠道不明……但他们没拦。”
甫光这才吐出一口烟圈:“渠道?我走的是人情道。”
---
汉东省青山镇,镇政府办公楼。
丁义珍坐在办公桌前,眼睛盯著电脑右下角的时间,六点零七分。窗外天光微亮,楼道里还没人声。
他昨晚根本没回家,就靠在椅子上眯了两个钟头,梦里全是浮冰撞船的声音。
邮箱图標闪了一下。
他猛地坐直,点开。
发件人:林耀东
主题:首航结算单(加密附件)
正文只有两个字:“到了。”
附件是pdf,他点开的手指有点抖。
第一页是总览:
- 发货总量:5,040吨
- 实际销售率:100%
- 回款总额:折合人民幣 3.37 亿元
- 成本合计:5,960万元
- **净利回报率:397%**
他盯著那行加粗的数字,足足看了十秒,忽然笑了。不是那种大笑,而是嘴角一扯,眼睛亮了一下,像冬天里突然看见太阳。
他抓起印表机吐出的纸,起身就走。
王大陆和李响已经在会议室吵起来了。
“冷链专线预算翻倍?你当钱是大风颳来的?”王大陆拍桌子。
“你不建冷链,第二批货在路上就得烂成汤!”李响也不服软,手里挥著一份温度模擬报告。
门被推开,两人同时闭嘴。
丁义珍一句话没说,把结算单往桌上一拍。
纸滑出去半米,正好停在王大陆手边。
他低头一看,声音都变了:“……四倍?”
李响抢过来看,念出声:“净利……三亿多?咱们镇去年財政收入才八百多万!”
丁义珍靠著墙,终於开口:“预算不够,再加。设备不够,买新的。人手不够——把镇上失业的、下岗的,全招进来。咱们不是在做生意,是在造一条活路。”
王大陆盯著那张纸,忽然抬头:“高启强呢?他看见这个,得乐疯了吧?”
丁义珍没回答。他目光落在结算单最底下一行小字:
**付款方:北纬联合物资署**
备註:非原定採购机构,资金链经由第三国离岸帐户结算。
他眼神微动,但没多说。
这时,手机震了一下。
是高启强发来的消息:“建工集团的人今早又来了,说要查封我在镇上的私人帐户。我让他们查,帐本都晒在院子里,隨便看。”
丁义珍回了个“好”字。
放下手机,他走到窗前。阳光正照在“青山集团筹备组”的木牌子上,漆面已经干了,字跡清晰得像刀刻出来的一样。
李响从后面凑过来:“下一步,是不是该考虑扩大航线了?听说格陵兰那边也缺粮……”
丁义珍摇摇头:“先稳住这一条路。钱来了,人就多了,眼红的也会来。”
王大陆咧嘴一笑:“怕啥?咱们有船,有货,有路。再说了——”他指了指结算单,“谁还能黑过市场?”
丁义珍没笑。他看著远处的码头方向,仿佛能看见那艘破冰北上的货轮,正缓缓调头,驶向下一个风雪交加的黎明。
办公室外,镇政府大院的喇叭忽然响了,播音员用带著乡音的普通话念著今日通知。
他正要转身,手机又震了一下。
是甫光发来的照片:北极的雪地上,一群当地人围著一堆篝火,手里举著罐头瓶当酒杯,背景是飘扬的中国国旗。
照片底下只有一行字:“大侄子,他们说这叫『青山红』。”
高启强站在“青山一號”货轮的驾驶舱外,手里捏著一张刚列印出来的报关单,纸边已经被他搓得起了毛。
他没穿外套,衬衫领口松著,袖口沾了点机油——那是他亲自去码头盯著封舱时蹭上的。
手机屏幕朝下扣在操作台上,锁屏前最后一眼,是建工集团人事科发来的通知:“即日起停职,配合资產流向审查。”
他没回。
“封舱完成,可以启航。”码头调度员跑过来匯报,声音被风吹得断断续续。
高启强点点头,抬手看了眼表。差七分钟五点。天边还黑著,但北斗星已经偏了角度。
他掏出打火机,不是要点菸,而是借著那点火光,最后扫了一遍舱单:罐头三千二百吨,麵包一千八百吨,白酒四百吨,还有五十吨羽绒服样品——全是青山镇十天內赶工出来的头批货。
“走。”他只说了一个字。
货轮缓缓离港,螺旋桨搅开黑水,像一把钝刀切进冻肉。雷达屏幕上,航线笔直向北。
可就在外侧三海里处,一个未標记的红点正缓缓移动,速度比渔船快,比巡逻艇慢,像是在跟著节奏游走。
高启强没说话,只是把那张报关单折成小方块,塞进了裤兜。他知道,有人不想让他这船货顺利出海。
但箭已在弦上。
---
北极圈,楚科奇补给站。
风雪已经颳了两天,气温零下五十二度,连金属都会脆裂。站里的柴油发电机哼哼了半宿,终於在凌晨停了火。几个穿厚服的工程师围在炉子边,啃著冻得像石头的压缩饼乾。
“中国那船,真能来?”有人搓著手问。
“地图上早该到了。”另一个人盯著墙上的手绘航线,“可冰层比往年厚,破冰船都难进。”
话音刚落,门外传来一阵骚动。
一个裹著兽皮的因纽特老人撞开门,脸上全是冰碴,嘴里吼著谁也听不懂的话。翻译员衝进来,激动得声音发抖:“船!有船在十公里外拋锚了!他们用雪橇队在冰面铺网,正在往这边运货!”
整个补给站炸了锅。
甫光早就等在临时搭建的仓库门口,手里拎著一盏防风灯。
他没穿羽绒服,就披了件老式军大衣,领子上还別著六十年代的红五星。
看著第一辆改装皮卡从雪幕里衝出来,他咧嘴笑了:“老大的儿子没吹牛,这帮小子,真敢发。”
三十六小时后,冰面通道终於打通。货一卸下,甫光让人在仓库门口掛了块木牌,用俄语和英文写著:“中国青山,罐头一罐换三斤冻鱼,麵包两袋换一张貂皮,白酒——不换,送站长一箱,交个朋友。”
十分钟不到,货架空了。
有个驻站医生抱著一罐红烧肉罐头,愣是没捨得换,塞进包里准备带回国当礼物。还有人把麵包包装成新年礼盒,写上家人名字,说这是“来自赤道的温暖”。
最后一箱白酒送进站长办公室时,对方正用卫星电话和上级匯报。他掛了电话,盯著那瓶酒看了好久,忽然问:“这批货……是谁组织的?”
甫光叼著烟,笑而不语。
直到对方打完第二通电话,压低声音说:“上面问了,说这批物资质量超標,渠道不明……但他们没拦。”
甫光这才吐出一口烟圈:“渠道?我走的是人情道。”
---
汉东省青山镇,镇政府办公楼。
丁义珍坐在办公桌前,眼睛盯著电脑右下角的时间,六点零七分。窗外天光微亮,楼道里还没人声。
他昨晚根本没回家,就靠在椅子上眯了两个钟头,梦里全是浮冰撞船的声音。
邮箱图標闪了一下。
他猛地坐直,点开。
发件人:林耀东
主题:首航结算单(加密附件)
正文只有两个字:“到了。”
附件是pdf,他点开的手指有点抖。
第一页是总览:
- 发货总量:5,040吨
- 实际销售率:100%
- 回款总额:折合人民幣 3.37 亿元
- 成本合计:5,960万元
- **净利回报率:397%**
他盯著那行加粗的数字,足足看了十秒,忽然笑了。不是那种大笑,而是嘴角一扯,眼睛亮了一下,像冬天里突然看见太阳。
他抓起印表机吐出的纸,起身就走。
王大陆和李响已经在会议室吵起来了。
“冷链专线预算翻倍?你当钱是大风颳来的?”王大陆拍桌子。
“你不建冷链,第二批货在路上就得烂成汤!”李响也不服软,手里挥著一份温度模擬报告。
门被推开,两人同时闭嘴。
丁义珍一句话没说,把结算单往桌上一拍。
纸滑出去半米,正好停在王大陆手边。
他低头一看,声音都变了:“……四倍?”
李响抢过来看,念出声:“净利……三亿多?咱们镇去年財政收入才八百多万!”
丁义珍靠著墙,终於开口:“预算不够,再加。设备不够,买新的。人手不够——把镇上失业的、下岗的,全招进来。咱们不是在做生意,是在造一条活路。”
王大陆盯著那张纸,忽然抬头:“高启强呢?他看见这个,得乐疯了吧?”
丁义珍没回答。他目光落在结算单最底下一行小字:
**付款方:北纬联合物资署**
备註:非原定採购机构,资金链经由第三国离岸帐户结算。
他眼神微动,但没多说。
这时,手机震了一下。
是高启强发来的消息:“建工集团的人今早又来了,说要查封我在镇上的私人帐户。我让他们查,帐本都晒在院子里,隨便看。”
丁义珍回了个“好”字。
放下手机,他走到窗前。阳光正照在“青山集团筹备组”的木牌子上,漆面已经干了,字跡清晰得像刀刻出来的一样。
李响从后面凑过来:“下一步,是不是该考虑扩大航线了?听说格陵兰那边也缺粮……”
丁义珍摇摇头:“先稳住这一条路。钱来了,人就多了,眼红的也会来。”
王大陆咧嘴一笑:“怕啥?咱们有船,有货,有路。再说了——”他指了指结算单,“谁还能黑过市场?”
丁义珍没笑。他看著远处的码头方向,仿佛能看见那艘破冰北上的货轮,正缓缓调头,驶向下一个风雪交加的黎明。
办公室外,镇政府大院的喇叭忽然响了,播音员用带著乡音的普通话念著今日通知。
他正要转身,手机又震了一下。
是甫光发来的照片:北极的雪地上,一群当地人围著一堆篝火,手里举著罐头瓶当酒杯,背景是飘扬的中国国旗。
照片底下只有一行字:“大侄子,他们说这叫『青山红』。”
